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5-Fu抑制后囊混浊及其角膜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3~5年达50%,儿童几乎是100%。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s,LEC)向后囊表面的增殖和移行在后囊混浊的发...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中国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才娜,张劲松,张洋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除、有或无人工晶体植入的一个主要并发症。被认为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移行所致,非创伤性手术和彻底的皮质清除可减少混浊。临床、病理实验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物预防晶状体后囊混浊的相关机制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晶状体后囊混浊(PCO)是白内障行囊外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因术中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和变性纤维化所致,尽管混浊的后囊膜可以通过再次手术或激光的方法改善一定视力,但这会破坏晶状体后囊的屏障作用,增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能用药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则能预防后囊混浊的发生。本就不同药物预防后囊混浊的相关机制及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在致盲眼病的发生率中占首位。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 ,术后患者短期内视力可提高至较可观的水平。但术后 4 0 %的成年人和几乎 10 0 %的儿童发生晶体后囊混浊 (后发性白内障 ) ,导致视力再度下降。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是其形成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在促进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3〕。本文就生长因子与晶体上皮细胞的关系作一综述。一、生长因子概述生长因子是机体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 ,由体细胞产生的 ,在体内和体外对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物质。除促…  相似文献   

5.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儿童尤其明显,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后囊混浊是由于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移行并增殖所致,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可清除细胞移行与增殖的支架,保持视轴区的长期透明。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为防止玻璃体脱出,保证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也可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本文就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其手术操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注意事项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天津医科大学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李筱荣,孙慧敏,袁佳琴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病院眼科张永品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当今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后囊混浊、人工晶体偏位及纤维蛋白反应等仍是未解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 79例 (先天性 2 6例 ,外伤性 53例 )儿童单侧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以上者占 72 1 % ,后囊混浊发生率高 ( 93 6% )。结论 植入人工晶体最早年龄 3岁为宜 ,影响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是弱视和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4例29只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3±5.76个月.结果 21只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其中2只眼术后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混浊,其余19只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后囊混浊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凤华  耿宁  陈翠真 《眼科》1998,7(2):126-128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首要并发症,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纤维化在后囊混浊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后囊混浊的预防以手术中彻底清除晶体上皮细胞及皮质,植入双凸或后凸的后房型人工晶体为主,其治疗主要靠激光后囊膜切开,研究发现,Dispase(一种中性蛋白酶),依地酶(EDTA)肝素及抗代谢药5-氟尿嘧啶,柔红霉纱,秋水仙碱,丝裂霉素等对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和/或增殖的抑制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对  相似文献   

10.
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发性白内障(简称后发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后影响视力最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生成新的晶体物质或/和纤维化生引起后囊皱缩而混浊。有学者观察了手术后晶体纤维再生的组织学过程,及生化因素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已经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可影响晶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进一步研究术后早期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反应机制,对预防后发障的形成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囊混浊影响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防止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手术技巧的改进和人工晶体形状的改良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也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综述撕囊口大小、人工晶体视部形状及表面特殊处理的人工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生长因子信号传递通路的研究现状等,为在不同方面寻找阻断后囊混浊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办法.我们近年来对8例10眼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者行I或Ⅱ期后囊开窗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合并后房人工晶体植入(PC-IOL),术后有两个主要远期并发症,即后囊混浊(PCO)以及人工晶体脱位。后囊混浊指的是后发障、囊膜纤维化、上皮珠样体。后囊混浊这个名词是一种误称,因为后囊本身  相似文献   

14.
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59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及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对3岁以上儿童38例(53只眼)同期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3岁以上儿童术后裸眼视力≥0.3者先天性白内障25只眼(69.4%),外伤性白内障14只眼(82.4%).术后,先天性白内障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外伤性白内障3只眼轻度瞳孔上移,1只眼轻度晶体偏位.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重度弱视和外伤性白内障的角膜瘢痕.结论儿童白内障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防止术后并发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者最近在一组包括正常和青光眼的患者中观察到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和硬性Galand盘状人工晶体植入后随访一年的后囊混浊发生率为22%,而在一组104眼植入Sinskey型J袢人工晶体随访2年的后囊混浊率仅17%。植入Galand盘状人工晶体术后平均11个月,有13%的病例需做YAG囊切开,而植入Sins-key型J袢人工晶体后平均21个月,需作YAG囊切开的只有10%。作者曾推测盘状晶体表面与囊壁接触面大,向囊四周伸展较多,可能会抑制囊袋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而事实与作者的估计相反。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估了一组植入硬性Galand盘状人工晶体的裂隙灯表现和视力结果。对象和方法:本组为1984年3月至1988年3月间由同一医生做的2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相似文献   

16.
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后影响视力最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生成新的晶体物质或/和纤维化生引起后囊缩而混浊。有学者观察了手术后晶体纤维再生的组织学过程,及生化因素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已经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可影响晶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后囊混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有或无人工晶体植入的一具并发症。这常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所致。非创伤性手术和彻底的皮质清除可减少混浊。临床、病理、实验研究显示:利用水力分离、连续环形撕囊术以及特殊设计的人工晶体可有助于降低这一并发症的发病率。囊袋内固定、一体型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型袢,以及后凸视部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是优良的设计。保持“记忆”的PMMA袢,在植入到囊袋后,可使后囊匀称性的放射状伸展,使IOL视部后表面与绷紧的后囊之间更完全的接触,这有助于形成阻挡上皮细胞向中央视部移行的屏障。用各种药物和免疫方法阻止后囊混浊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适应症的扩大,术后后囊混浊,特别是小儿、外伤、色素膜炎及视网膜脱离等情况下,后囊及人工晶体周围的严重纤维增殖已是目前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手术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1]。采用单纯截囊术.术后后囊孔常自行闭合[2]尽管Nd:YAG激光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疗效较为满意,但对上述几种情况的严重、持续性纤维增殖常难于奏效D’;近年也有报告用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眼内注射,使纤维机化组织降解,但临床应用仍面临着潜在的严重并发症’‘’。所以,针对晶…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术中前囊膜抛光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伊  史建生  罗维彬 《眼科》2001,10(4):207-209
目的探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前囊膜抛光处理减少后发障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78例(235只眼)白内障患者在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进行前囊膜抛光,术后对其视力、眼前节反应及后囊膜情况进行临床观察,随访1个月~1年,选择同期未行前囊膜抛光者220例(230只眼),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术中无并发症发生;(2)术后视力恢复快而良好;(3)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8只眼(3.5%),均为轻度纤维型混浊,对视力无显著影响,而对照组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23只眼(10.2%).对照组显著高于抛光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前囊膜抛光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是前囊膜抛光可大幅度地减少残留于前囊下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数量,阻止了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化生的来源,从而起到防止后囊膜混浊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合并轴性高度近视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膜混浊状况。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3年 5月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合并轴性高度近视眼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89例 ( 1. 35眼 )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90例 ( 1. 36眼 ) ,平均随访时间 1 2 6 5± 8. 73( 3~ 34)个月 ,比较两组囊膜混浊程度、囊膜混浊及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结果 合并轴性高度近视老年性白内障组及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囊膜混浊百分率分别为 2 3. 70 %、 9. 56 % ;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分别为 1 0 .37%、1 .4 7% ,两种百分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 0 1 )。两组囊膜混浊程度分级后行秩和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 0 1 )。结论 轴性高度近视是影响白内障术后囊膜混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