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瞳孔温热疗法封闭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封闭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IRIS 810nm半导体激光对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14例15只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3例14只眼、外伤、高度近视2例3只眼典型CNV病人进行治疗,根据病灶确定光斑直径(0.5、0.8、1.2、2.0和3.0mm),照射时间为60s,输出功率100—350mW,以照射区无可见的颜色变化至颜色轻度发灰为准。结果 ARMD组:术后2只眼(占13.3%)视力提高,11只眼(占73.3%)视力不变;7只眼(占46.7%)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渗出减少。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组:术后5只眼(占35.7%)视力提高,8只眼(占57.2%)视力不变;所有眼术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均见渗出减少。其他原因引起的CNV组:治疗后2只眼视力提高,1只眼视力不变;3只眼FFA示眼底渗出均减少。结论 经瞳孔温热疗法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CNV的新方法,它的近期治疗效率高,并发症少。其优越性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idiopathicmultipleserousdetach mentsofretinalPigmentepithelium)国内鲜见报道。作者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脉络膜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旨在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患者男性,5 2岁,右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4年,曾服用中药治疗无效。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 0 8,左眼0 5 ,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双眼视盘边界清楚,视网膜血管正常,右眼底黄斑颞上方囊性外观,灰白色局限性隆起,左眼底黄斑部色素紊乱,无水肿,中心凹反射消失。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显示,早期黄斑中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分析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改变,评估治疗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CSC患者30例30只眼,采用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并于治疗后1个月复查。比较治疗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改变情况。结果:30例CSC患者治疗BCVA为(0.46±0.13),治疗后1个月(0.79±0.22);治疗前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497±100.31)μm,治疗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52.89±81.26)μ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能提高患眼视力,减轻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氪黄激光联合七叶皂甙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简称中浆 )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经荧光造影证实有染料渗漏者 96眼 ,用美制COHERENT。OMNIZ0 0 0型氪离子四波长激光器光凝渗漏处 ,七叶皂甙静滴或口服。结果 :94眼于 2周内视力提高 ,3~ 4周后黄斑水肿消退。结论 :氪离子黄光光凝术联合七叶皂甙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氪黄激光联合七叶皂甙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临床分析@韩晓星 @王润生 @程娟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西安市,710002 …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晶状体混浊的氪黄激光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氪黄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伴有晶状体混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 138例 (2 5 0眼 )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不同类型晶状体混浊的患者 ,对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采用氪黄激光进行全视网膜光凝。随访 9~ 15个月 ,每 3个月复查视力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分析视力、毛细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 光凝后视力进步 179眼 (71 6 % ) ,无变化 5 5眼 (2 2 0 % ) ,减退 16眼 (6 4 % ) ;毛细血管渗漏消退 173眼 (6 9 2 % ) ,明显减轻 5 8眼 (2 3 2 % ) ,无变化 13眼 (5 2 % ) ,加重 6眼 (2 4 % ) ;新生血管全部萎缩 4 9眼 (6 8 1% ) ,部分萎缩 15眼 (2 0 8% ) ,无变化5眼 (6 9% ) ,加重 3眼 (4 2 % )。结论 应用氪黄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伴有晶状体混浊的增殖前期和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瞳孑L温热疗法(TT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对确诊为"中浆"患者71例71只眼进行激光治疗,光斑直径为0.8、1.2、1.5、2.0mm,相应功率为100、120、150和200 mW,照射时间60 s;同时设对照组65例65只眼,13服卵磷脂络合碘(淡丽汀)、石斛夜光丸治疗.治疗后第2、4、8和24周随访,进行视力、光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和Amsler方格枪查.结果 治疗组病人的痊愈时间明显缩短,视功能恢复好,无不良反应.结论 TTT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AMIC)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循环特点,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8例AMIC患者的16只眼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荧光造影(rr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循环等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8例16眼FFA检查早期呈不规则的低荧光,晚期呈现圆形或类圆形的荧光蓄积性强荧光。在ICGA造影早期有脉络膜灶状无灌注区,晚期ICGA均有相应的渗漏灶、充盈不良。经3~4周治疗后视力、眼底、FFA及1CGA完全恢复正常。结论:AMIC属脉络膜缺血性疾病,多为病毒感染,经积极治疗很快恢复正常且不留任何痕迹。  相似文献   

8.
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TT治疗老年黄斑变性 (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对经血管造影证实存在有经典性CNV或隐匿性CNV的 2 1例 2 4眼AMD患者进行一次或多次TTT治疗 ,定期随访视力、眼底及血管造影等 ,平均随访 3 7± 2 3个月 (1~ 7个月 )。结果 :TTT各光斑平均功率密度为 1 8 2 7± 2 32W cm2 。经治疗后 ,1 0眼 (41 7% )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 ;视力稳定或提高者 2 1眼 (87 5 % ) ,下降者 (≥ 1行 ) 3眼 (1 2 5 % ) ;3例 3眼于TTT过程中视网膜出血增加 ,2例 2眼随访过程中出现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国产眼科染料激光治疗机治疗眼底病的疗效。方法 用国产染料激光治疗机治疗眼底病83 例87 眼,其中黄斑全层裂孔34 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6 眼,单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1 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9 眼,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和视网膜干孔各2 眼,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瘤、创伤性黄斑病变各1 眼。结果 治疗前视力>0-3 者26 眼(29-9% ),视力>1-0 者3 眼(3-4 %) 。治疗后视力> 0-3 者28 眼(32-2% ),视> 1-0 者21 眼(24-1% )。结论 国产眼科染料激光机治疗眼底病效果良好,治疗时应根据病灶部位调整不同的激光能量和光斑。为获得较好的视力恢复,应早期发现和治疗眼底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2例208只眼,分为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104例144只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48例64只眼,均采用532 nm倍频Nd∶YAG激光行标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或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合并黄斑水肿者行局限光凝或格栅光凝。术后6~24个月随访,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行补充光凝,观察各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giography,FFA)及眼底视网膜病变进展变化。结果重度NPDR组视力提高和不变115只眼(占79.9%),PDR组视力提高和不变47只眼(占7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眼底视网膜改变,重度NPDR组有效率81.9%,PDR组有效率7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9只眼因黄斑水肿行黄斑局限光凝或格栅光凝,24只眼水肿减轻或消退。结论采用激光治疗DR的临床疗效显著,重度NPDR组疗效好于PDR组,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有效的光凝治疗是稳定视力和延缓眼底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明口服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2011年06月~2013年10月门诊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40例,40眼,均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确诊。给予中药复明口服液口服,每日早饭前,晚饭后服用20ml,分别于治疗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复查视力和眼底,三个月时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结果治疗前平均视力:4.18±0.12,眼底黄斑部可见圆形水肿病灶。治疗一个月后平均视力:4.40±0.09,眼底黄斑部水肿大部分吸收。治疗二个月后平均视力:4.68±0.12,眼底黄斑部水肿完全基本吸收。治疗三个月后平均视力4.94±0.22,眼底黄斑部中心凹反射正常。治疗后,治愈35例,占87.5%;好转4例,占10%;无效1例,占2.5%。治疗前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见后极部视网膜强荧光点随造影时间的延长而渗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间出现液腔。治疗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未见渗漏点或渗漏点变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液腔消失。结论中药复明口服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的氩绿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斑水肿氩绿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患者的62只黄斑水肿眼,根据黄斑水肿的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应用Novus2000型546nm氩绿激光,分别手后极部,行“C”型光凝,格栅光凝或直接光凝微血管瘤。依眼底病变的程度分为3组:第1组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Ⅱ-Ⅲ期),眼底病变较轻,行单纯行黄斑部氩绿激光光凝。共14眼;第2组为增殖前期或增殖期(DRⅢ-Ⅳ期),行全视网膜光凝合并黄斑部光凝,共43眼,第3组为DRⅤ-Ⅵ期,插黄斑光凝加部分视网膜光凝加玻璃体手术,共5上,随诊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和视力。根据眼底病变的程度不同,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结果:第1组14眼中,10眼(71.4%)激光治疗后水肿消失,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微血管瘤基本消失,黄斑水肿消退;第2组43眼,患眼一旦出现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进行激光治疗,其中27眼(63%)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渗漏消失;第3组5眼视力3无提高,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黄斑水肿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视网膜病变越轻,黄斑水肿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例1,男性,31岁,歼击机飞行员,总飞行时间1320h。1995年5月向航医主诉右眼视物模糊伴眼前团块状阴影(9点位置)1周。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8,眼底黄斑部水肿,少量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给予能量合剂、激素、高压氧治疗,视力有所好转。送上级医疗进一步检查治疗,眼底无明显变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右黄斑区透见荧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氪激光联合Bevacizumab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证实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并确诊为中重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58例96只眼,在完成黄斑栅格样光凝后1周内,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玻璃体腔注射术后第1天复查视力、眼压、裂隙灯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对26例28眼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激光经瞳孔温热治疗。男10例11眼,女16例17眼,平均年龄40.2岁。屈光度-6.00~-12.00,均伴有不同程度矫正视力下降、注视性暗影、视物变形等临床症状。采用光斑直径为1.2、2.0及3.0mm光斑,功率为100~300mW的激光照射60s。6眼进行了2次治疗。随访4~40周,通过视力、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2行者10眼(36%),无变化者16眼(57%),视力下降者2眼(7%)。12眼注视性暗影及视物变形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眼底检查出血渗出完全消退或减轻者共6眼。复查眼底造影者中7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明显消退、出血减轻。结论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出血有一定的效果,该法较安全、经济。但其治疗参数、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仍需更大样本的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简称“中浆”) ,是眼科常见病 ,此病有自限性倾向 ,临床治疗没有特效药。我们于2 0 0 0年用法国产BVI倍频YAG5 32激光对“中浆”渗漏点行视网膜光凝治疗 2 9例 32眼 ,均获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9例患者男性 2 5例、2 8眼 ,女性 4例、4眼 ;年龄 30~ 6 3岁 ,平均 37岁。 2 9例散瞳后 ,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 ,其中喷出型 8眼 ,扩散型 2 4眼 ,渗漏点在远离中心凹无血管环 2 8眼 ,位于血管拱环边缘 (终末血管 ) 4例。病程最短 10天 ,最长反复发作 4年。治疗前视力 0 5~ 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倍频Nd:YAG激光格栅状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弥漫性2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45例204只眼,以倍频Nd:YAG(532nm)激光行视网膜格栅状光凝治疗,治疗前后行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OCT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145例204只眼,89例114只眼视力提高,占55.9%(P0.01);66例88只眼黄斑区渗漏基本或大部分吸收,占43.1%(P0.01);65例91只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基本消退,占44.6%(P0.01)。结论倍频Nd:YAG激光格栅状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显著改善视力、黄斑区渗漏和视网膜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视觉电生理学检查技术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医学鉴定的作用。方法 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视网膜电图(ERG)和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ERG)检查技术对临床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16例病例(包括飞行员和飞行学员各1例)进行功能评定,并与荧光血管造影和常规的眼科检查方法比较。结果 荧光造影证实11例(13眼)为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其PVEP的P100波幅值降低,峰时值均无明显改变;传统ERG 5种反应没有明显改变。mERG波幅值明显降低,降低区域与荧光血管所显示的病变范围相对应。没有荧光渗漏,只表现为色素脱失和色素紊乱的陈旧性黄斑病变者mERG仍可以表现为异常。结论 mERG能够对视网膜黄斑区病变进行客观反映,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在航空临床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治疗的影响因素及疗效.方法 将83只眼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晶体混浊程度分为两组,根据FFA结果分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Ⅰ组49只眼,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前行激光治疗,术后1个月对无激光斑覆盖或光斑稀疏部位补充激光治疗.Ⅱ组34只眼,IOL植入术后1个月行FFA检查后再行激光治疗.如合并黄斑水肿,加黄斑局部"C"形光凝.激光光斑直径后极部为200 μm、中周部为300~500 pin,功率150-370 mW,曝光时间0.2~0.3 8,总点数1 200~1 800点,光斑问隔1/2~1光斑直径,分3~4次完成;黄斑局部光凝光斑直径75-125 μm,时间0.1~0.15 s,功率60~150 mW;新生血管部位采用融合光凝.术后15 d、1和3个月复查眼底,必要时补充光凝.3个月后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 80只眼行全视网膜光凝,3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而未完成光凝.3个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新生血管萎缩,光凝斑清晰,出血部分吸收,无遗漏治疗区域.83只眼光凝全部结束后3个月视力提高1~2行或以上34只眼,占41.0%;视力无变化38只眼,占45.8%;视力下降11只眼,占13.3%.18只眼黄斑水肿部分或全部消退13只眼,占72.2%.结论 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适时选择光凝治疗时机,对保持白内障术后视力稳定和延缓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对DR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根据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对DR患者56例86只眼进行分期,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20只眼、重度NPDR 41只眼及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25只眼。参照早期治疗DR研究组规定,采用氩激光对中度NPDR行次全视网膜光凝,重度NPDR及PDR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记录激光术前及激光治疗至少半年的最佳视力、眼底及荧光眼底造影检查变化情况。新生血管未消退和无灌注区残留追加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视力标准及荧光血管造影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视力及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比较。结果:中度NPDR视力提高和不变17只眼(占85%),重度NPDR视力提高和不变32只眼(占78.04%),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中度NPDR组为93.12%,重度NPDR组为83.54%,PDR组为74.94%,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同分期D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预后不同,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有效的光凝治疗是稳定视力和眼底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