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肩胛提肌损伤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的颈肩部疾病。本病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损伤,上肢过度后伸,使肩胛骨上提和向内上方旋转,肩胛提肌突然强烈收缩;由于肩胛骨周围软组织的影响,使肩胛骨与肩胛提肌不能同步运动,从而造成肩胛骨脊柱缘内上角的肩胛提肌附着处损伤[1]。笔者近年来采用小针刀结合拔罐放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韶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是一种常见病,但大部分被含糊地诊断为肩部损伤,或背痛、肩胛痛,也有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肩周炎.该病与长期低头并稍转向一侧的姿势及局部受凉有关,以颈肩背酸痛不适为主要症状,疼痛部位以肩胛骨内上方最为明显,伴有颈部肌肉僵硬,在肩胛骨内上角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活动肩关节,肩胛内上方有弹响声.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为主综合治疗慢性肩胛提肌损伤25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菱形肌起始于2个颈椎及上4个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由大小菱形肌组成,小菱形肌附着于肩胛冈的平面,大菱形肌附着于冈以下的内侧缘直至下角。由肩胛背神经支配;有上提肩胛骨,使肩胛骨靠近脊柱,内收和固定肩胛骨的作用。所以当劳累过度或猛力牵拉前臂及坐卧姿势不正过久等导致  相似文献   

4.
推拿拔火罐导引治疗菱形肌损伤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菱形肌损伤属祖国医学的"肩背痛"范畴,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日常生活中长时间提物过重、上肢长期超负荷活动,致使菱形肌劳损,投掷可使菱形肌受过度牵拉损伤,小菱形肌从肩胛骨内上角处、大菱形肌从肩胛骨脊柱缘发生肌纤维撕裂伤,有时也可包括肩胛提肌与斜方肌的牵拉伤,局部可有渗出、日久可发生粘连,背部受凉常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5.
梁晓东  张良 《中国针灸》2006,26(7):518-518
肩胛提肌损伤是肩部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在肩胛骨内侧上端疼痛。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此病1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胛提肌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笔者自1997年 6月以来 ,运用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52例 ,疗效满意 ,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2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36岁 ,女 16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 6岁 ,平均 4 0 .3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3年 ,平均 6 .8年。1.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及体征 :患侧颈部及肩胛骨内侧缘上部酸痛不适 ,肩背部沉重感 ,颈肩活动不利 ,劳累或受凉后加重 ;患侧颈 1~ 4椎横突及肩胛内上角处压痛明显 ,在肩胛内上角处可触及条索样物 ,重按掸拔有弹响声。2 治疗方法2 .1 定穴 患者反坐靠背椅 …  相似文献   

7.
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临床上很多被笼统地诊断为颈椎病、颈部损伤或肩痛、肩胛痛患者,经过仔细查体都可归结为肩胛提肌损伤,或主要是该肌损伤导致.笔者用刃针治疗本病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菱形肌损伤为背部肌肉劳损与扭伤的常见病之一,且临床发病率很高。笔者对此病的治疗进行了摸索,从中得到点滴收获,略述一二,俾同道者细究。一知常达变,明察病机菱形肌位于肢体背部斜方肌的深侧,有大小之分,小菱形肌起于项韧带下部及第七颈椎棘突(有的在第一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脊椎缘。大菱形肌起于胸椎4、⑤棘突及棘上韧带,纤维斜面下外止于肩胛骨脊椎缘的下角。其作用为上提和内移肩胛骨。从临床实践中观察,本病发生多由上臂过举,或忽然后伸、内收、内旋和剧烈的肩胛运动,负荷过重或姿势不正,持久用力,或久卧湿地感受外邪引起经脉闭阻,而发生以  相似文献   

9.
颈项肌损伤是临床常见病,近些年来我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肩胛提肌损伤,施以相应手法,加快了疾病的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几年来在临床上通过检查,在50例颈项肌损伤中,兼有肩胛提肌损伤者有38例(76%),对此类病人在颈项部按摩的同时,增以肩胛肌弹拨术,经5~10次治  相似文献   

10.
穴位埋线治疗肩胛提肌综合征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肩胛提肌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颈肩痛类疾病 ,多见于伏案工作的人群。肩胛提肌起于 4个颈椎 ,止于肩胛骨内上角 ,是头部旋转运动的应力集中处 ,易劳损 ,临床表现为颈肩背疼痛 ,多为钝痛、酸沉等不适感 ,伏案或受凉或提重物时症状加重。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 60例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 60例 ,男 2 5例 ,女 3 5例 ;3 0岁以下 10例 ,3 0~ 40岁 3 0例 ,40岁以上 2 0例 ;病程 3个月以内 10例 ,3个月至半年 2 0例 ,半年以上 3 0例。2 .诊断标准具有上述的典型症状 ,慢性起病 ,肩胛提肌走行区域有明显压痛点 ,按压时疼痛向周围放散 …  相似文献   

11.
泮中其 《中医正骨》2004,16(3):51-51
临床上肩颈肌损伤的病例中,肩胛提肌损伤是比较常见的.自2000~2002年,作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1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肩胛提肌慢性损伤临床上多见,也较易明确诊断.属于项背肌筋膜慢性软组织损伤症的范畴.有急性损伤转慢性的,大部份是慢性积累性损伤所致.笔者自1998年开始运用化脓灸治疗该病,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颈-肩肌群中的肩胛提肌损伤会引起颈项部、上背部、上肢疼痛,由于其体积小、肌力弱常常被忽视,很少被关注,多见于高枕睡眠、耸肩和低头伏案工作等人群。手三阳经筋循行经肩胛提肌,针刀可松解肩胛提肌痉挛短缩粘连等病理改变,使颈部生物力线恢复平衡,从而治疗由肩胛提肌损伤导致的颈肩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验方六则     
菱形肌分大小两种,小菱形肌呈窄带状,起自下位二个颈椎的棘突,而附着于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在大菱形肌上方,与大菱形之间隔以很薄的蜂窝组织层。大菱形肌呈扁阔菱形,起自上位四个胸椎的棘突,向外下几乎附着肩胛骨脊柱缘的全长,大小菱形肌能内收及外旋肩胛骨,并上提肩胛骨使之接近中线,当该肌损伤时,患者多以上背部顽固性疼痛就诊。  相似文献   

15.
黄海英 《河北中医》2004,26(8):622-622
肩胛提肌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肩颈部软组织损伤疾病。以中青年患者居多。主要表现为肩胛部疼痛、沉重感,严重时影响颈肩及上肢的活动。1997-2003年.笔者以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肩胛提肌损伤6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正水 《中医正骨》2005,17(11):57-57
自2002年以来,作者采用肩胛骨内角处封闭配合主动练功的方法治疗肩胛提肌劳损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落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起于睡眠后,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重者疼痛可牵及肩背痛,检查可见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骨内上角肩胛提肌处压痛明显,肌肉痉挛,颈部旋转受限或屈伸受限。近年来,笔者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开八把半锁中的青龙锁和紫金锁治疗落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雷福侠 《陕西中医》2007,28(2):210-211
目的:探讨用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小针刀疗法。结论:用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60例一次治愈达68.3%,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正肩胛肌筋膜炎又称肩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痛症、肌疲劳综合征等,是指因慢性劳损、寒冷、潮湿而使肩胛部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症,以明显的局限性痛点,且绕肩胛可触及硬结或束条为主要特征。肩胛部有手太阳、手阳明等经筋通过,其描述多为"绕肩胛",即肩胛部的经筋"结"、"聚"点多环绕肩胛骨,且慢性肌疲劳综合征具有筋性病因[1],这也是笔者以经筋为理论依据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关键点。1经筋理论概述"经筋"是"十二经筋"的简称。"筋与脉并为系",  相似文献   

20.
推拿加局封治疗菱形肌损伤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形肌损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证属中医“肩背痛”范畴,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长期伏案工作者,也有部分因锻炼不慎时造成急性损伤。自2003~2006年本科共接诊58例,运用推拿加局封法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以上25~50岁居多。右侧损伤48例,左侧损伤10例;病程短者5天,长者1年余。急性损伤45例,慢性损伤13例。2诊断有急性损伤,慢性积累性损伤病史。在肩胛内侧缘菱形肌体表投影区出现疼痛,少数患者疼痛可扩散致颈项部及前胸部。伏案久坐,仰头甚至深呼吸可使疼痛加剧;使患侧肩部稍加活动,疼痛即可缓解。触诊检查患侧可发现患部肌肉紧张、僵硬、疼痛或条索状肌腹,按之疼痛。松肩、仰头、挺胸疼痛加剧,扩胸痛减。本病较易误诊,临床上应与颈椎病、胸椎骨关节病相鉴别。3治疗方法3.1推拿疗法以理筋舒筋,松解粘连,解痉止痛为原则。患者取俯卧位,两手自然下垂于治疗床两侧,以利肩胛骨外移,使菱形肌充分暴露,便于施术操作。先用大鱼际揉法在患处治疗3~5min;再用一指推法及滚法各治疗3~5min;然后用弹拔法弹拔菱形肌、肩胛提肌数次,在痛点和肌痉挛结节处弹拔手法力度可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