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目的: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方法:使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大数据平台,筛选出1 363例患AMI的病例,确定30个变量后,统计分析样本临床特点,将样本划分为75%的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25%的测试集进行验证,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筛选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根据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等来评估模型性能,同时与其他三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AKI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与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存在差异性。模型评估后得出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特异度为0.791,灵敏度为0.866,其中入院首次肌酐、首次尿素、D-二聚体、年龄、机械通气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后,随机森林模型较有优势。结论: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帮助预测AMI并发AKI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方法:使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大数据平台,筛选出1 363例患AMI的病例,确定30个变量后,统计分析样本临床特点,将样本划分为75%的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25%的测试集进行验证,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筛选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根据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等来评估模型性能,同时与其他三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AKI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与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存在差异性。模型评估后得出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特异度为0.791,灵敏度为0.866,其中入院首次肌酐、首次尿素、D-二聚体、年龄、机械通气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后,随机森林模型较有优势。结论: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帮助预测AMI并发AKI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合理,且识别率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辅助诊断模型。方法:来自8个医疗机构的30例确诊病例的血清样本检测血常规指标,选取被排除COVID-19的其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建立识别模型,最终选取了8个重要指标,模型总准确率86.57%,对阳性样本的预测正确率(即敏感性)可达91.67%,使用内部、外部交互检验方法分别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了所选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快速、经济、低人工成本且方便的COVID-19预诊断工具,有助于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血清蛋白质谱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卵巢癌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筛选卵巢癌血清蛋白质谱与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的研究。方法 用H4(疏水表面)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样本的蛋白质谱,同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筛选差异蛋白以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用SELDI-TOF-MS技术和H4蛋白芯片从47例卵巢癌和29名健康人血清中,筛选出4个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其质荷比(m/z)分别为5881、7553、6652和9391。用其中的18名健康人和29例卵巢癌患者样本作训练集和交叉验证后,再用筛选出的4个差异蛋白质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然后,对11名健康人和18例卵巢癌患者样本进行盲法测试,以验证该模型。结果显示,我们建立的诊断模型对卵巢癌检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9%,阳性率为94.7%。结论 血清蛋白质谱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小样本的卵巢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扩大样本进行深入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铜螯合磁珠(magnetic beads-based 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apture Cu)分离低峰度蛋白,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分别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肽链的质量指纹谱,探索用于MDS辅助诊断的客观方法.方法:收集16例MDS患者(MDS组)和1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蛋白标本,应用铜螯合磁珠进行蛋白分离,通过MALDI-TOF-MS测定标本的蛋白质谱图,对比分析差异蛋白峰,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分子质量1.02~10.25 ku范围内共检测到信噪比>3的峰146个,经统计分析,MDS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有显著性差异峰12个(P<0.05),利用快速分类算法建立诊断模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和交叉验证敏感性分别达93.27%和89.94%.各亚型对比分析,各组间区域交叉,组间差异不明显;根据临床分型,将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型(RAEB型)与其他类型MDS比较,发现RAEB型患者血清中有1个差异低表达蛋白峰,分子质量约1 466.57,经鉴定为纤维蛋白原N端片段.结论:MALDI-TOF-MS技术平台可用于寻找MDS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标志物,其蛋白质谱诊断模型可以区分MDS与正常人,有助于MDS的临床辅助诊断.RAEB型患者与其他类型的MDS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提示进展型MDS与其他类型MDS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风险评分标准的构建及验证。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行PCI治疗的18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23)和测试集(n=61)。训练集患者依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n=46)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77)。经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病历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及逐步回归方法进一步筛选危险因素;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IC)采用向后逐步回归,选择最小AIC值构建室性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根据回归分析纳入变量的OR值构建风险评分标准及确定风险分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评分标准实际应用价值。结果 训练集中非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室性心律失常组指标比较,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电图J波、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4种机器学习(ML)算法构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53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3∶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399例和测试集13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选择变量,分别建立逻辑回归、随机森林、K-邻近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模型并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将所有ML算法模型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基于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确定最优ML算法模型。基于最优ML算法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排序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适用性。结果 4种ML算法模型比较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为最优算法模型,其在训练集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7%、69.9%、75.0%,AUC为0.803,其在测试集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4%、66.7%、62.5%,AUC为0.751。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模型的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721、0.776,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个体化健康教育组(63例)与传统健康教育组(67例)。分别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和传统健康教育,1年后随访各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再发情况。结果:个体化健康教育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再发率较传统健康教育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术前超声影像量化特征建立粗梁团块型肝癌区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7年8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经手术切除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经过临床信息可用性筛选及病理切片再阅后产生研究队列并按70%:30%比例产生训练集及验证集。提取训练集术前超声影像量化特征并进行χ2值排序法筛选。使用随机森林法训练粗梁团块型肝癌区分模型后在验证集上评估建模性能。结果 共纳入79例粗梁团块型及其他类型肝细胞癌。术前AFP水平、Edmondson-Steiner分化分级、卫星灶情况、微血管侵犯情况在粗梁团块型及其他类型肝细胞癌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HBV感染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显著的组间差异。特征筛选算法选择高维纹理特征进行亚型预测,最终随机森林模型在验证集上AUC=0.895、准确度为0.833、精确度为0.833、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89.5%。结论 使用术前超声影像量化特征可建立粗梁团块型肝癌区分模型,具有高特异度并有望与其他模态区分模型互补,改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随机森林预测模型, 并进行内外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效果评价。方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 选取北京医院的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 将数据集以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并优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预测模型。使用校准曲线判断模型校准度, 使用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 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适用性, 通过变量预测贡献排序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因素。使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 使用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 1周内发生低血糖患者128例(42.67%)。模型中风险因素预测贡献排序依次为:1个月内低血糖发生次数、高密度脂蛋白、心脏病、糖尿病知识教育、联合用药、年龄、糖尿病病程、限制主食摄入、糖化血红蛋白和性别。患者低血糖随机森林模型内外部验证校准曲线均围绕对角线波动, 表示预测模型校准度良好;内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 0.752~0.894),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  相似文献   

11.
Study of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oved to be of clinical importance. Their cont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increased more considerably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This parameter can be used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ngina pectoris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中血清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血栓形成关系,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4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Fg、血浆D-Dimer、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对照比较其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血浆t-PA活性:AMI和UAP明显低于SAP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活性、D-Dimer和Fg含量:AMI和UAP组明显高于SAP和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血清Fg含量、t-PA、D-Dimer含量,可以及时判断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衡状况,预防和干扰血栓形成,提高患者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背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会造成血管损伤和管壁重构,从而引起血管支架内的再狭窄。研究发现内脏脂肪素与炎性反应相关,在急性心肌梗死斑块破裂处表达增高。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早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12 h内并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同期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30例;同时选择一组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无需支架置入治疗患者30例,另选未接受任何处理的健康患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置入前及置入后30 min,置入后6,12,24 h各时点脂肪素的浓度持续升高,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结果证实,冠脉支架置入后24 h内患者血清脏脂肪素水平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内径评价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舒张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呈渐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岩 《华西医学》2014,(5):835-837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参与慢性病管理的10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评定服药依从性及对冠心病认知的影响因素。采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可能导致死亡”、“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能会突发心肌梗死”、“过去1年心绞痛发病次数”、“规范治疗对预防心肌梗死有好处”、“要是发生心肌梗死,就算不死也基本没什么指望了”、“按时服药可以得到家人的赞扬”、“在我认识的人当中就有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患者”为提高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P〈0.05),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45、0.251、0.248、0.099、0.234、0.162、0.095;而“担心药品的副作用”、“承受不起药费”为降低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P〈0.05),其偏回归系数为-0.164和-0.114。结论健康信念模型有助于社区医生判定影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relate the clinical course in patients after a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the response to exercise-tests performed one month after discharge. 90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suffered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were followed-up after 12 months in general practice. Six patients had died, and nine patients had suffered another MI. 23 patients were being treated for heart failure, 51 for angina pectoris, and 8 for arrhythmias. 14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for both heart failure and angina pectoris. Of the patients at work, 17.6% did not return to work because of the heart disease. 80 patients were in function groups I-II and 10 in function groups III-IV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s Classification). Occurrence of ST-segment displacements was without prognostic valu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dex (dRPP) and working capacity (W) were predictive with respect to mortality, heart failure, and angina pectoris requiring drug treatment. Exercise tests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uld not predict the chances of returning to work.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20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N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患者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CD163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CD163在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91.18±7.29)mfi、(67.18±6.12)mfi、(39.26±5.37)mfi和(22.78±4.67)mfi;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MI组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N组(P〈0.001)。UAP组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N组(P〈0.001)。SAP组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组(P〈0.001)。各组CD163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57,P〈0.01)。AMI组、UAP组Ⅱ型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AP组,Ⅰ型、Ⅲ型斑块发生率显著低于SAP组(P〈0.01)。Ⅱ型斑块易破裂。CD163及hs-CRP水平在Ⅱ型斑块组显著高于Ⅰ型、Ⅲ型斑块组(P〈0.01)。结论: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它可反映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程度,Ⅱ型斑块患者CD163表达显著增高,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择30例心绞痛患者,20例心肌梗死患者,30例健康者,分别检测CRP和TNF—a水平。结果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和TNF—a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痛患者组,差异极显著(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TNF—a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CRP和TNF—a水平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检测指标,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氯沙坦对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心绞痛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心肌缺血发作的影响。方法  4 6例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对照组 ,测定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其对心肌缺血发作的影响。结果 氯沙坦能显著降低心绞痛患者高、低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 ,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 ;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红细胞的变形性 ,心绞痛程度显著降低 ,持续时间显著缩短。但对心绞痛患者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压、血糖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氯沙坦能改善微循环灌注和心脏供血与供氧 ,有利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缺血性心脏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定性测定入院时及距胸痛发作间隔10h的cTnI和定量测定相同时点的cTnT。同时随访患者发病后1、3、6、12个月的疾病转归,以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为终点评价指标。结果cTnI或cTnT异常患者与正常者相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TnI或cTnT异常与终点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cTnI或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微小心肌坏死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