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头孢克洛咀嚼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持久,毒副作用少,不易复发,临床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肺理肠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辨证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克洛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肺理肠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香芍止痛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研究中药的防治机理,寻求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防治新药.方法:将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的12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医辨证为寒凝气滞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香芍止痛丸,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观察用药前后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发作次数、腹痛程度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香芍止痛丸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药物,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音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经高频彩超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 ,使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剂量的抗炎药物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4(57.1%)有效15(35.8%)无效3(7.1%).对照组:显效26(65.0%)有效12(30.0%)无效2(5.0%),p >0.05.结论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疗效满意,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半夏泄心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加味半夏泄心颗粒;对照组采用头孢克肟口服。评定各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加味半夏泄心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97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两组均应用头孢哌酮钠100mg/(kg.d)静脉滴注;中西医结合组同时加用四逆理气汤,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用,7日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王叶芳 《新中医》2012,(3):62-63
目的:观察消炎散核冲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儿科门诊82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消炎散核冲剂口服7天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7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75.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护〈O.05)。治疗前高频彩超示肠系膜淋巴结长短径比值〉2,炎性病变明显,血流信号增多;治疗1周后复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长、短径缩小,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2组长、短径,长短径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炎散核冲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好、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褚艾妮 《河南中医》2014,(6):1161-116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及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匹多莫德和加味消瘰丸口服配合健脾元气散温熨,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腹部淋巴结长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组40例,西药组3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口服自拟止痛汤联合经洛导平治疗;对照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中西医综合治疗组腹痛、呕吐、体温、腹腔淋巴结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西医药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理气止痛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自拟理气止痛颗粒冲服;对照组予以头孢克肟口服,治疗10 d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8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经彩超检测,治疗组经治后肠系膜淋巴结长、短径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理气止痛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甘璐  卫青 《西部中医药》2008,21(12):22-2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中医以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中药汤剂内服,以温中芳香止痛药物贴敷脐部,西医以抗生素抗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6.67%.结论:以中医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中药汤剂内服,以温中芳香止痛药物贴敷脐部及西医抗生素抗炎等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易被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反复发作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加解痉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蒲地蓝消炎胶囊),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蒲地蓝消炎胶囊配合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两组均应用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和利巴韦林片口服,必要时给予退热和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自拟中药理气逐瘀汤,1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情况及退热和解痉止痛药等使用情况,判断近期疗效。结果:两组腹痛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O.05),伴随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O.01),退热药、解痉药使用次相比有高度统计意义(P〈O.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沙棘干乳剂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沙棘干乳剂合西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棘干乳剂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超短波理疗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复发。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辨证分型后用中药治疗配合超短波理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常规用药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并随访半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36.4%(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超短波理疗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随访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成药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患儿予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口服,6d为1疗程。结果 75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痊愈7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00%。结论 中成药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晨帅  王亚雷 《光明中医》2024,(6):1159-1163
目的 讨论揿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6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予揿针埋针双侧足三里,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淋巴结纵径、横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L-6、PCT水平,疾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揿针足三里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较单用抗生素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肉桂、木香、白芍、干姜研末包裹微波加热后脐部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补液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肉桂、木香、白芍、干姜研末包裹微波加热后脐部热敷,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3%明显优于对照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部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缩短病程,缓解腹痛方面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导滞散结汤治疗胃肠热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胃肠热结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导滞散结汤治疗,对照组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滞散结汤治疗胃肠热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慢性腹疼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反复发作[1],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抗生素应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为探讨不同途经应用抗生素治疗该病疗效影响,笔者对8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