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4.86±2.12)分低于对照组的(7.58±3.12)分,Barthel指数(53.32±13.85)分高于对照组的(42.45±1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被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泵入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1 min内静脉推注10%,然后60 min内匀速静脉泵入余下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持续时间40 min,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55%、90.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BI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柴冠军 《北方药学》2018,15(4):29-3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药物用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正常剂量阿替普酶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BI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小剂量使用效果佳,加快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4.
李国兴 《海峡药学》2016,(4):110-11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r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7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9例)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9.80% (44/49)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郦晓 《海峡药学》2016,(11):195-196
目的 本文对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护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 对9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经由阿替普酶联合临床护理的治疗方式,而对照组患者经由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实验验证后发现,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进行稀释,5m L/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脑梗死灶体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NIHSS评分,降低脑梗死灶体积,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对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9.63±4.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评分为(73.16±19.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为(24.6±2.4)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为(17.5±6.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于质量,故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4月烟台龙矿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5 mg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10 s内静脉推注,45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60 min内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血管再通情况和脑梗死灶体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脑梗死灶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前后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龙熄风颗粒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6 mg/kg,起始的10%剂量在60 s内静脉注射,剩余的90%剂量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天龙熄风颗粒,9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指标、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增加,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PT和APTT长于对照组,血清FIB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CRP、sCD40 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熄风颗粒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1日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分别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及GST、NS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GST、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GST及NSE水平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GST水平,降低NSE水平,改善患者ADL、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以5 mL/h的速度持续泵入参麦注射液12 h。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将20万U溶解于100 mL生理盐水内,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CRP、PCT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CRP、PCT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反应并有效改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谷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阿加曲班注射液以适当量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经24 h持续静脉滴注治疗2 d,然后10 mg/次治疗5 d,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谷红注射液,20 mL/次,溶于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SOD和MDA水平,以及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80.77%和94.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和MD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V、WBV、HCT、FI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V、WBV、HCT、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谷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SOD和MDA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晨起空腹温水服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250 mL。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7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MP-7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其血清MMP-7和hs-CRP水平,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且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清除及抗自由基等治疗脑梗死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30 mg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1次/d。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定,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8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PCT、CRP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2%(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缩短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5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12 mL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充分稀释,1次/d。两组在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弥散加权成像和Alberta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和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以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DWI-ASPECTS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DWI-ASPECT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GLP-1、BDNF水平明显增多,血清NSE水平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的血清GLP-1、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改善神经功能、脑部血流和血清GLP-1、BDNF、NSE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及清蛋白等血清标志物在需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7例确诊为NEC(Bell分期II以上)的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是否经过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26)与非手术组(n=41),对两组患儿保守治疗前和保守治疗后(24~48 h)外周静脉血的PCT、CRP、PLT、清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P、P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手术组PLT、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手术组PCT、CRP水平高于非手术组(P<0.05),PLT水平低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的CRP、PCT水平对NEC外科手术具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685 mg/L、14.67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68.3%和73.1%、82.9%。结论 PCT、CRP等血清标志物对NEC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LT及清蛋白水平明显较前降低提示NEC患儿可能需要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晨起空腹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稀释,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半乳糖凝集素-3(GLA-3)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4%和7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6和GLA-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IL-6和GLA-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d),总量的10%采用静脉推注给药,其余90%给予静脉滴注,60 min内滴注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灌注、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脑血流灌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和肽素(CPP)、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PP、CXCL12、VCAM-1、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机体血液黏度,增加缺血区脑血流灌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