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双颌下肿块2年,右眼突伴胀痛3个月于2006年9月23日入院。体检:T36.7℃。右上睑肿胀,右眼球突出,结膜充血,附有分泌物,右眼眶外上方可及3 cm×2.3 cm肿块,质软,无触痛,眼球无压痛,视力正常。左眼未见异常。声音无嘶哑,腮腺无肿大。左右颌下分别可触及约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8岁.无意中发现左颌下区一"杏核"大小肿物6月,无痛生长,因生长加快2周来院就诊.体检: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左颌下区可触及一约8.0 cm×7.0 cm×5.0 cm大小肿物,质地硬,活动差,边界尚清,轻微压痛,张口及开口活动无异常,咬合关系尚可,左口底肿胀,舌底抬高,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  相似文献   

3.
病例男,65岁,以“左颌下肿物”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颌下肿物,未予以诊治。1月前自觉左颌下异物感,偶感口干,无发热、局部疼痛,无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无怕热多汗、烦躁易怒,无眼球压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专科查体:左颌下区略肿大,于左颌下可触及一枚肿物,大小约为2.0 cm×2.0 cm,质韧,无活动,无红肿、压痛,边界尚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Mikulicz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男,57岁。因双颌下肿块2年,右眼突伴胀痛3个月于2006年9月23日入院。体检:T36.7℃。右上睑肿胀,右眼球突出,结膜充血,附有分泌物,右眼眶外上方可及3cm×2.3cm肿块,质软,无触痛,眼球无压痛,视力正常。左眼未见异常。声音无嘶哑,腮腺无肿大。左右颌下分别可触及约3cm×3cm、3cm×4cm肿块,质地中等,无红肿,轻压痛,活动度较差。甲状腺无肿大和结节。血常规、肝肾功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双颌下腺和右泪腺肿大性质待查。入院后行右颌下肿块病理活检。病理诊断:Mikulicz病(图1)。骨髓像正常。经环磷酰胺和强的松治疗2d后右眼和颌下肿块开始明显减小。1周后上述肿块消退,患家属要求出院,随出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患者钟某,男,20岁。因发现右颌下包块时大时小年半,于1987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于1986年4月份发现右领下包块约核桃大小,憋气时增大,放松后消失,近半年来包块日渐增大,特别是在大声唱歌时明显胀大,其余无任何不适,门诊以“颌下气囊肿”收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右侧颌下缘与舌骨之间在憋气时出现不规则约鸭蛋大小包块,皮下无气肿摩擦音,呼气时气囊肿随即消失。局部皮肤色泽正常,间接喉镜检查喉室未见异常。全身检查无异常。X线喉咽正侧位及体层片:喉咽右侧可见含气囊  相似文献   

6.
林星虹  俞金娘 《临床荟萃》1993,8(24):1140-1141
肾性糖尿临床上罕见。国内文献亦鲜见报道。据国外某机构统计,50.000例糖尿病患者中仅发现94例。我院最近收治1例原发性,3例继发性肾性糖尿,报告如下: 例1:女性,22岁,1992年5月17日入院。患者因右颌下无痛性肿块5年而被收入院手术治疗。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体检除右颌下囊性肿块外,余未见异常。血、粪常规正常。尿常规发现尿糖(?),余正常。血糖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双肾B超检查无异常。胸片(—)。5月21日行右颌下肿物摘除术。病理诊断为颌下脉管瘤。术后多次复查空腹和饭后2小时血糖及同时间的尿糖。结果;尿糖持续(经测定为葡萄糖)。血糖正常。诊断原发性肾性糖尿。未行特殊处理。创口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对颌下淋巴结结核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10岁。因颌下肿物2周就诊。2周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颌下肿物,局部无红肿热痛,无发热、咳嗽、盗汗、午后潮红、皮疹、骨关节疼痛及出血倾向等。既往体健,有卡介苗接种史,无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ESR 30 mm/h,PPD阴性,胸片未见异常。门诊以颌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颌下温度测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颌下温度与腋下温度的对照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腋表测量120例新生儿颌下温度和腋下温度,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颌下温度和腋下温度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颌下温度和腋下温度无明显差异,新生儿颌下测量体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张辉  黄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4):2733-2734
对先天性舌下腺囊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岁。因左颌下肿大于2006-01-08入院。患儿出生后,家人发现小孩左侧颌下肿大,触摸无哭闹,并逐渐增大。0.5a前,于当地医院诊断左颌下囊肿,行颌下囊肿摘除术。术后1个月,左颌下又肿大,来诊,以先天性舌下腺囊肿术后复发收入院。查体:患儿意识清醒,发育正常,左颌下肿大,无压痛,皮色正常,表面可见4~5cm长术后瘢痕,口腔黏膜正常,口底无异常,牙齿误龋坏,左颌下穿刺抽出无色透明黏液。全麻下口内切口行左颌下腺及部分囊壁摘除术,抽出全部囊液,左颌下加压包扎。术后7d拆线、去除颌下加压包扎,创口一期愈合,左颌下无肿大。术后3个月复诊,面部对称,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成洁  张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61-7661
对全身浅表淋巴结结核1例超声表现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0岁。无意中发现左颌下蚕豆大包块2个月余,无低热、咳嗽、盗汗、关节疼痛等症状。入院体检时除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痰常规、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男 ,32岁。主诉左颌下包块 4d,来门诊就诊。追问病史 ,缘于 4d前突然发现左颌下肿大 ,触摸有鸡蛋黄大小包块 ,无痛 ,无发热 ,无全身不适。经局部触诊 ,左颌下三角区可触及约 1.5 cm× 2 .0 cm大小较硬 ,可移动性结节性肿块 ,皮肤色泽正常 ,皮温不高。左下牙无龋坏无松动 ,牙周正常 ,左下颌骨无膨隆。因怀疑颌下腺结石作超声检查。彩超可见 1.5 cm× 2 .0 cm不均匀低回声区 ,考虑为颌下淋巴结炎。嘱患者在当地静脉滴注青霉素及 2 g/ L甲硝唑治疗。用药 1wk后患者 2次来诊 ,见左颌下包块比初诊时增大 ,双颌下三角区明显不对称…  相似文献   

12.
慢性颌下腺炎常被误诊为颌下淋巴结炎。我院1987年11月—1988年11月收治的13例慢性颌下腺患者,其中8例被误诊为慢性颌下淋巴结炎,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7~50岁。误诊时间:1个月~10年不等。症状及体征:8例均有颌下腺区反复肿胀史,其中有急性发作者6例。进食时颌下区肿胀,疼痛加重者5例。8例均曾多次应用抗生素,效果欠佳。体检:全部病例均扪及肿大颌下腺,质稍硬,有压痛。其中颌下腺导管有结石者3例,挤压颌下腺时从导管口排出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者2例。二、典型病例患者女性,18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颌下区肿胀,疼痛,发烧,不能进食。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13.
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的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一例应江山王学文刘海宁患者,男,14岁,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月余,用青、链霉素治疗无明显好转。1995年4月12日左颈部淋巴结活检为B细胞淋巴瘤,于4月18日住院。体检:轻度贫血貌,两颌下、耳后、颈部、锁骨上...  相似文献   

14.
病例女,19岁,间断发热伴腰痛7月,体温波动在38℃~39℃,伴盗汗,2月前出现右侧大腿外侧肌痛,右侧腰部红色结节、斑块突出皮肤表面。体检:体形消瘦,双侧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可触及多个绿豆至黄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好,无触痛。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颌下温度替代腋温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颌下温度测量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新生儿120例,在同一时间分别测量颌下与腋下温度.结果颌下与腋下测得体温值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颌下温度测量可替代腋温测量,而且操作方便,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下颈部测温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临床上以简便的颌下测温法代替传统的测温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1例新生儿同时进行颌下与腋下体温的测量,并将所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入组新生儿颌下温度与腋下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下测温法可以代替传统的腋下测温法。  相似文献   

17.
例1:男,13岁。左颌下反复肿胀,破溃、流脓四年,发作时多伴发热,按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治疗无效。近一年反复出现口腔溃疡、肛门疼痛并流脓,近半年视物不清。一月前进行根尖切除术2次,创口长期不愈。体检:口腔粘模多处溃疡,双眼角膜有数块片状云翳。左颌下一鸡蛋大肿物,上有创口流脓。心肺腹无异常。臀部针刺部位针孔发红,阴囊处有溃疡2个,肛门周围数个疤痕,并可见2个流脓窦口。Hb122g/L.WBC11.2×10_9/L,NO.60,LO.38。血糖3.55mmol/L,血沉83mm/1h,抗核抗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10岁,一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右颌下肿物。无红、肿、热、痛,无任何不适,曾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来我院就医。查体:右颌下可及一4cmx3cmx3cm肿物,边界清楚,质硬,表面光滑,无触痛。白细胞计数1.4XI0/L,血沉Slum/h。CF提示:...  相似文献   

19.
男,20岁,工人。因全身皮肤瘀斑16天,腹痛、血尿5天入院。在院外曾输血、950毫升。体检:体温37.5℃,急性病容,贫血貌,金身散在出血点及瘀斑,颌下、双腹股沟数个黄豆大淋巴结,质中、活动、无压痛,右球结膜出血,胸骨中段明显压痛,心  相似文献   

20.
王旭梅 《家庭护士》2007,5(10):9-11
[目的]探讨颌下颈部测温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临床上以简便的颌下测温法代替传统的测温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1例新生儿同时进行颌下与腋下体温的测量,并将所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入组新生儿颌下温度与腋下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下测温法可以代替传统的腋下测温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