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口岸入境有症状人员甲型H1N1流感排查情况,为今后提高对有症状人员的医学排查效率和细化甲型H1N1流感症状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5—9月,杭州机场口岸对入境有症状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将甲型流感确诊病例与排除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确诊甲型H1N1确诊病例为19例,经统计分析,确诊病例中具有2种以上症状的比例比被排除者高(χ2=16.692,P<0.05)。确诊病例比被排除人员出现发热体征(χ2=9.315,P<0.05)和咳嗽(χ2=7.719,P<0.05)、咽痛(χ2=19.159,P<0.05)等症状比例更高。结论相比其他有症状人员,甲流患者更易出现多种症状,特别是出现发热、咳嗽和咽痛等症状。因此,症状监测对甲流大流行的预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治疗中用药及使用抗生素情况,为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上市后10个县(区)监测点的中小学师生中,开展ILI的主动监测,并对其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甲流病例与其他ILI使用药物的种类不同,甲流病例使用抗生素的比例(92.31%)高于其他ILI(67.18%),但使用的持续时间(1.75d)短于其他ILI(2.91d),服用抗生素的种类较为分散,有别于其他ILI。结论在甲流病例和其他ILI的治疗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程度虽有不同,但均较严重,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17-2018年冬春时期流感流行季节北京地区流感的类型构成与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流行期间5 447例成人流感样病例(ILI),采用甲型/乙型流感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流感快速筛查,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确诊流感及其类型,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ILI流感检出率22.87%,不同性别ILI流感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4,P=0.207),≥60岁老人ILI流感检出率低于中青年(P0.05);在确诊病例中,甲流、乙流和混合流感分别占24.31%、63.53%和12.16%;甲流、乙流和混合流感的时间分布特征类似,均呈M型双峰曲线,乙流流行强度最强,峰期较甲流滞后约1周,混合流感流行强度最低,峰期出现在甲流乙流峰期后;不同性别患者各类型流感的构成比例相似,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不同年龄患者各类型流感的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021),老年人甲流的比例上升,达29.83%;患者中80.77%为轻症病例,11.24%合并支气管炎,7.99%合并肺炎,不同类型及性别流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多于中青年(P0.05)。结论本地区本次冬春季的流感流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老年患者,更新免疫接种策略,强化人群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Epidata 3.0编制病例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起甲型H1N1流感伴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疫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头痛、咽痛等为主。三起疫情中,所有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疫情患者,除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外,其它如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时段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症状分布,除鼻塞、流涕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时,存在其它类型季节性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混杂的现象;同一名患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同时也有可能混合其它类型流感病毒感染;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力加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崔迎春 《中国校医》2010,24(9):667-668
目的进一步了解普通感冒与流感的临床特征,筛查甲流疑似病例。方法将2009年10月本校区45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分为发热组(167例)和不发热组(285例),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症状及血象。结果发热组以咽痛(62.3%)、咳嗽(54.5%)为主,流涕(10.8%)较少,头痛15.6%,肌肉酸痛9.6%及吐泻3.6%,WBC正常占91.1%,中性粒细胞正常占77.2%,淋巴细胞减少占53.3%;不发热组以流涕、鼻塞(79.6%)为主,咽痛32.3%,咳嗽20.4%,无肌肉酸痛及吐泻。结论不发热组符合普通感冒特征;发热组符合流感特征,其中淋巴细胞减少则符合甲流血象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高校流感的流行现状,为高校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2月于北京市某高校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510例流感样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者纳入阴性病例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纳入阳性病例组。根据患者感染的病毒类型将阳性病例组分为甲型流感组和乙型流感组。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比较阴、阳性病例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甲、乙型流感组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510例患者中,男性312例,女性198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186例(36.5%),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者324例(63.5%)。186例流感患者中,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者148例(79.6%),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38例(20.4%);本科生107例(57.5%),研究生79例(42.5%)。阳性病例组患者咳嗽、咽痛、全身酸痛、卡他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7.1%,95.2%,76.9%,71.0%及49.5%,高于阴性病例组的33.3%,17.6%,42.6%,16.4%及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患者咳嗽发生率为94.7%,高于乙型流感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患者全身酸痛、卡他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0%,60.5%,均低于乙型流感组的78.4%,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病例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为(5.61±1.14)×10~9/L,低于阴性病例组的(7.86±2.1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医务人员需加强对流感样病例的重视,做到对流感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降低流感的发生率,切实保障师生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留观区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流感样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流感患者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接诊的180例流感样症状患者,比较不同月份的发病例数。按流感快速抗原检测结果分为流感组与非流感组,流感组为临床诊断为流行性感冒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59例;年龄15~94岁,平均(36.82±16.43)岁。非流感组按照与流感组相同的性别年龄比例选取90例有流感症状但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17~89岁,平均(37.35±15.5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组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2组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临床症状,并比较各种观察指标之间的流感快速抗原检出率。 结果流感在12月及1月发病例数高于其他月份。流感组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流感组[(6.71±2.40)×109/L vs (9.08±4.91)×109/L,(0.97±0.49)×109/L vs (1.29±0.75)×109/L];常见临床症状中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低热13例(40.60%),中度热46例(54.80%),高度热42例(56.0%),不同体温的患者之间的流感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痛45例(50.00%),头痛29例(39.20%),乏力13例(50.00%),咽痛40例(47.10%),咳嗽60例(45.80%)。除头痛外,其他各种症状的患者流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流感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流感患者感染指标低于非流感患者。流感快速抗原检测敏感性较低,头痛有可能是比较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小学一起甲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探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通过现场随访和电话回访卫生老师及病例的方式,调查收集2022年11月8日至12月6日静安区某小学甲型流感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分布特征。结果 首发病例于2022年11月8日上午出现咳嗽、咽痛、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达38.6℃。本起暴发疫情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99例,其中学生92例,教师7例,总罹患率为9.45%。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发热、咽痛及咳嗽,经医院快诊试剂诊断为甲流病例27例。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最高(24.46%),不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P<0.01);教学楼二楼病例罹患率最高(23.47%),不同楼层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1)。病原学检测显示,导致该次暴发的流感病毒为甲型H3N2病毒。结论 该次疫情是一起由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校园聚集性疫情。卫生与教育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及时找出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6—2018年度郑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郑州市流感监测网络2016—2018年度报告流感样病例(ILI)、流感病毒病原学和暴发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度,郑州市共报告ILI病例62 509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为2.03%,不同年度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97,P<0.001)。各年度10月—次年3月(流行季节)ILI%均高于4—9月(非流行季节)(χ2值分别为42.109、65.114、3 666.001,P值均<0.05),0~4岁组ILI病例构成比(60.89%)最高,IIL%发热门诊(34.23%)最高,不同监测科室间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 177.636,P<0.001)。共采集ILI病例咽拭子标本3 925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895份,检出率为22.80%,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66,P<0.001)。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17.55%)高于B型(5.22%)(χ2=295.708,P<0.001)。5~14岁组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33.84%),不同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37,P<0.001)。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8起,核实7起,排除1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郑州市流感流行呈季节性,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应重点关注学校流感防控工作,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COVID-19病例临床症状,为早期识别病例和调整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模块"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数据,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对截至2020-02-27四川省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四川省463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以发热(71.49%)、呼吸道和全身症状为主;有病例报告消化道症状,以恶心(8.42%)和腹泻(7.34%)较多。有发热症状的病例中仅62.32%体温高于38.0℃,其中56.49%伴咳嗽,16.38%伴咽痛;不发热但伴干咳和/或咳痰症状的病例构成比高于发热病例(P<0.001);四川省2月发病的病例,单一症状构成比较1月明显上升,且发热(χ^2=41.52,P<0.001)、乏力(χ^2=4.70,P=0.03)等症状构成比较1月有明显下降;咳嗽(χ^2=0.86,P=0.35)、咽痛(χ^2=0.51,P=0.48)和流涕(χ^2=0.03,P=0.87)症状构成比2月较1月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体温筛查病例会有遗漏风险;不能通过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有效发现COVID-19病例;应重视不发热但咳嗽和/或咳痰病例的发现与管理;随疾病传播,病例全身中毒症状逐步减轻,但数据有限,需持续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