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SLE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44例SLE患者中,60例(41.6%)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脏损害组与心脏未受损害组比较,两组间年龄、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心脏损害组的SLE患者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心脏未损害组,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未损害组(P<0.05)。结论病程长、贫血及CRP增高可能会增加SLE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以作为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interval dispersion,QTd)的变化与心脏损害及病程、疾病活动、抗心磷脂抗体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3例SLE患者和7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回顾性地分析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每份心电图12导联的QT间期计算QTd。结果 (1)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其中有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P<0.01),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2)SLE患者晚期组QTd较早期组和初发组明显延长(P<0.01;P<0.01);(3)SLE重度活动组QTd较轻度活动组和稳定组明显延长(P<0.05;P<0.05);(4)SLE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组QTd较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组明显延长(P<0.05);(5)SLE患者QTd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分别:r=0.176,P<0.05;r=0.178,P<0.05;r=0.172,P<0.05;r=0.393,P<0.01;r=0.355,P<0.01)。结论 SLE患者QTd明显延长并与多种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相关。QTd可能是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一个有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interval dispersion,QTd)的变化与心脏损害及病程、疾病活动、抗心磷脂抗体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73例SLE患者和7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回顾性地分析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每份心电图12导联的QT间期计算QTd.结果 (1)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其中有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P<0.01),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2)SLE患者晚期组QTd较早期组和初发组明显延长(P<0.01;P<0.01);(3)SLE重度活动组QTd较轻度活动组和稳定组明显延长(P<0.05;P<0.05);(4)SLE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组QTd较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组明显延长(P<0.05);(5)SLE患者QTd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分别:r=0.176,P<0.05;r=0.178,P<0.05;r=0.172,P<0.05;r=0.393,P<0.01;r=0.355,P<0.01).结论 SLE患者QTd明显延长并与多种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相关.QTd可能是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一个有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症状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 分析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3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建立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108例SLE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并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人选病例共108例,男女比例1:8.9.首发症状皮肤黏膜损害为最常见(37%),其次肌肉骨骼系统为29%,泌尿生殖系统11%,血液系统9.3%;呼吸系统8.4%,神经精神系统为1.8%.其中,男性患者肌肉骨骼系受累的发生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肤黏膜损害、泌尿生殖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发生率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平均SLE-DMI为(19.95±6.12)分,男性组与女性组的SLED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以年轻女性为主,男女比例1:8.9.皮肤黏膜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累及最常见.不同性别具体临床表现及病情活动度与性别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41例男性SLE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04例女性患儿中年龄匹配的41例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起病年龄、籍贯分布、家族史、首发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均为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组内对比发现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ESR)较C反应蛋白(CRP)的阳性率更高(P<0.05)。男女两组间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损害、心脏损害和神经精神狼疮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例男性和20例女性完善肾活检,两组病理分型均以郁型及以上为主。治疗上均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药物。以SLEDAI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转归进行评价,好转率男87.8%(36例),女82.9%(34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男4.9%(2例),女12.2%(5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死亡患儿的起病年龄为(8.0±1.9)岁,显著低于总样本82例患儿的起病年龄的(11.2±2.5)岁(P<0.05)。结论:男性SLE患儿以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为常见首发表现,肾脏、血液、心脏、神经精神系统容易受累,狼疮肾炎以病理郁型及以上为主,起病年龄越小可能病情更危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收治的128例SLE患者心电图检测的临床资料,总结SLE患者心脏损害的心电图临床特点。结果 128例SLE患者中有42例(32.83%)心电图异常。结论 SLE影响心脏时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早期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提高SLE所致心脏损害的检出率,及早诊治可改善SLE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白塞氏病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白塞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符合ISGB诊断标准的81例白塞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中国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国家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1例白塞氏病患者,男:女为1.1:1;平均发病年龄(33.3±14.6)岁;平均诊断年龄(36.7±14.5)岁,从出现症状到诊断的时间为(4.9±8.3)年。71.6%的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整个病程中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97.5%,皮肤病变为72.8%,外阴溃疡为61.7%,针刺试验阳性为45.7%。眼病者为33.3%,关节症状者占22.2%,发热为19.8%,血管损害为17.3%,消化道病变为7.4%,肾脏损害为3.7%,附睾炎为2.5%;男性毛囊炎或痤疮样皮损较女性高(P<0.05),血管损害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关节损害高于男性(P<0.05)。结论白塞氏病的临床特点具有地域和性别分布差异,陕西省白塞氏病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关节病变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王文琴  孙凌云  金欧 《江苏医药》2001,27(12):911-91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脏损害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00例SLE患者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的检测结果,比较SLE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心脏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300例SLE患者UCG异常阳性率 71.67%(2 15/300).活动性SLE UCG异常阳性率为85.77%(205/239), 包括心包积液56.90%(136/239),瓣膜病变40.17%(96/239) ,心肌异常20.50%(49/239);非活动性SLE UCG异常阳性率为16. 39%(10/6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ECG异常阳性率 40.67%(122/300),活动性SLE ECG异常阳性率为47.28%(1 13/239),以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改变多见;非活动性SLE为14.75%( 9/61),显著低于活动性SLE患者(P<0.01).结论 SLE心脏损害多发生于狼疮活动期.  相似文献   

9.
冯花  冯江  黄河浪 《中国药房》2010,(6):517-519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人群服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后的安全性。方法:269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随机给予3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即小剂量组(5mg·d-1)、一般剂量组(10mg·d-1)、大剂量组(40mg·d-1)治疗8周,比较各组疗效和不良反应(ADR)。结果: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调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之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总ADR发生率为14.87%,以胃肠道反应、肌痛为主,ADR发生率在不同剂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但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P=0.07)。结论:辛伐他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ADR应予肯定,但多数症状轻微;随剂量的增大,ADR发生率升高。根据病情适量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欣维宁(国产替罗非斑)治疗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40例非ST抬高ACS患者随机分为欣维宁组(20例),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疗效,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死亡,顽固心绞痛,新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相同。欣维宁组临床疗效,心绞痛缓解、不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好转、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30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欣维宁组没有出现,对照组为15%(3例),出血并发症欣维宁组(15%),高于对照组(1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欣维宁能改善非ST抬高ACS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心肌灌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临床特征和免疫学改变 ,探讨免疫学指标与狼疮活动相关性。方法 研究 114例狼疮活动期病人在治疗前后临床改变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肾脏损害占 6 3% ,血液系统损害占 6 8.4% ,抗 ANA、ds DNA、Sm抗体与狼疮活动呈正相关 ( r=0 .71,P<0 .0 1;r=0 .81,P<0 .0 0 1;r=0 .6 4,P<0 .0 5 ) ,浆膜及神经系统损害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抗 ANA、ds DNA、Sm抗体、C3对判断狼疮活动及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与狼疮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早期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 ,给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实验室检测了 89例临床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中 ENA、抗核抗体、抗 ds DNA。结果显示 :血中抗 Sm抗体检出率为 32 .5 8% ;抗核抗体检出率为 87% ;抗 ds DNA检出率为 73%。提示有必要将抗核抗体、ENA和 ds DNA抗体一同检测以免漏诊早期发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SSB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了解其与SLE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线型免疫印迹(LIA)法检测SLE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抗SSB抗体,并记录SL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析其与抗SSB抗体的关系。结果74例SLE患者血清中25.7%抗SSB抗体阳性,30例对照组仅3.3%阳性,抗SSB抗体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25.7%,排除类风湿关节炎(RA)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后抗SSB抗体在SLE中检测的特异性为96.7%。抗SSB抗体阳性组的SLE患者颊部红斑、脱发、浆膜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周围血象减低、IgG升高、抗SSA60抗体阳性、抗SSA52抗体阳性及两者均阳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SSB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抗SSB抗体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与颊部红斑、脱发、浆膜炎、sSS、周围血象减低、IgG升高、抗SSA60抗体阳性和或抗SSA52抗体阳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HA)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探讨其自身抗体与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原因不明的HA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精子抗体(ASAb),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抽提核抗原抗体(ENA)和抗双链DNA抗体(ds-DNA),斑点法检测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结果:原发性和继发性HA患者ACA、EMAb、AsA、ANA、SM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和继发性习惯性流产患者的URNP、ds-DNA、SSA、Sm、SSB、Jo-1、Scl-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主要有ACA、EMAb、SMA、ANA等,自身抗体的存在是造成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丁从珠  王红  顾菲 《江苏医药》2005,31(12):891-892
目的 探讨抗Jo-1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特征与抗Jo-1抗体相关性。方法 分析36例抗Jo-1抗体阳性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首发症状、临床及免疫学特征,并与阴性组70例进行比较。结果 抗Jo-1抗体阳性组呼吸系统表现起病者11例(30.1%),典型皮疹和/或肌痛、肌无力起病者仅6例(16.7%),与抗Jo-1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阳性组出现肺间质病变(ILD)、肺部感染和多关节炎/关节痛分别为23例(63.9%)、28例(77.8%)和29例(80.6%),与抗Jo-1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阳性组出现吞咽困难6例(16.7%),阴性组21例(30.0%);阳性组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SSA/SSB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1例(61.6%)、16例(44.4%)和18例(50.O%),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o.05)。结论 抗Jo-1抗体综合征以呼吸道症状起病较多,而典型肌炎起病者较少,伴发ILD、肺部感染及多关节炎/关节痛表现突出,出现吞咽困难的概率低,ANA、ACL及抗SSA/SSB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检测SLE患者血清中ANA和抗-dsDNA。结果活动期ANA、抗-dsDNA阳性率与非活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抗dsDNA平均滴度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抗dsDNA阳性组肾损害明显高于抗dsDNA阴性者。(P〈0.01)。结论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ANA、抗dsDNA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总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方法,初步探讨其在ANCA相关血管炎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人的中性粒细胞中提取总抗原,用棋盘滴定法选择ELISA测定的最佳条件,确定临界值。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RA)等患者血清总ANCA,并与间接免疫荧光(IIF)法、特异性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及蛋白酶3(PR3)-ANCA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总抗原ELISA与IIF法检测肾病、SLE、血管炎及RA患者血清ANC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特异性ELISA、IIF法检测肾病、血管炎、RA患者血清ANC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检测ANCA可行且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Multiple sclerosis (MS)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with unclear etiopathogenesis. Some MS patients have anticardiolipin (ACL), anti-beta-2-glycoprotein-I (B2GPI) and anti-annexin V (AnV) antibodies. These antibodies can also be found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SLE/AP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levels of ACL, B2GPI and AnV antibodies in MS and SLE/AP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serum levels of IgG and IgM ACL, B2GPI and AnV in 21 MS patients, 30 SLE/APS patients and 30 controls using ELISA. Results: Mean levels of IgM and IgG ACL and B2GPI in MS were comparable with controls and lower than SLE/APS (p<0.05). Mean levels of IgM AnV in MS were higher compared to SLE/APS and controls (p<0.05); mean levels of IgG AnV in MS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but similar to SLE/APS (p>0.05). Discu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S with negative “classic” autoantibodies (ACL and B2GPI) and without clinical data for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may have other positive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such as AnV. Larg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clarify whether AnV are epiphenomenon of the vascular and organ damage or they play a pathogenic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S.  相似文献   

19.
姚文丽  刘燕婕 《中国医药》2009,4(12):982-983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和在狼疮伴新月体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132例SLE患者,其中59例为SLE稳定期、73例为SLE活动期患者的ANCA和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AnuA和His,分析ANCA与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和狼疮疾病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ANCA阳性的SLE患者伴新月体肾炎的发病率。结果ANCA在SLE活动期的阳性率为30.1%,且均为PANCA,并显著高于SLE稳定期(P〈0.05)。ANCA在SLE活动期阳性率与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dsDNA、AnuA和His的阳性率呈成正相关。ANCA阳性患者中的SLE活动指数(SLEDAI)与ANCA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NCA阳性的29例SLE患者中,病理切片显示有17例伴新月体肾炎(58.6%),103例ANCA阴性患者中,伴新月体肾炎20例(19.4%),ANCA阳性组中伴新月体肾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ANCA对判断狼疮活动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诊断SLE伴新月体肾炎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疾病特点,评价抗核抗体(ANA)联合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80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其他自身免疫学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ANA、ANAs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ANA、ANAs阳性检出情况,ANA、ANAs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NA、抗dsDNA抗体、抗Rib-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Sm抗体、抗nRNP/Sm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00%、25.00%、35.00%、60.00%、15.00%、60.00%、25.00%、5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0、2.50%、20.00%、5.00%、20.00%、1.25%、1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dsDNA+Sm抗体、抗dsDNA+Sm抗体+ANA、抗dsDNA+Sm+Rib-P抗体、抗dsDNA+Sm+SSA抗体、抗dsDNA+Sm+Ro-52抗体、抗dsDNA+Sm+nRNP/Sm抗体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00%、100.00%、55.00%、75.00%、70.00%、65.00%,均高于对照组的1.25%、30.00%、5.00%、20.00%、25.00%、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ANAs联合检测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有别于其他自身免疫学疾病,有助于SLE疾病的早期诊治,促进患者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