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雌激素受体(ER)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上均有分布,其量和分布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ER缺乏的小鼠骨组织形态和机械负重能力较差。E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ERα的Pp基因型者骨矿物质密度较PP基因型高。研究证明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减少骨折危险性,但是其不良反应促使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的产生,雷诺昔芬等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很小;新开发的SERMs选择性越来越高.有利于ER亚型分布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及骨质疏松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受体(ER)在骨组织的表达减少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雌激素通过ER介导直接刺激成骨细胞形成新骨,抑制破骨细胞吸收旧骨,调控骨再建周期.ER途径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ER基因的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也密切相关.选择性ER调控剂的研制和应用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受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受体(ER)在骨组织的表达减少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雌激素通过ER介导直接刺激成骨细胞形成新骨.抑制破骨细胞吸收旧骨,调控骨再建周期。ER途径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ER基因的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也密切相关。选择性ER调控剂的研制和应用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雌激素受体为可溶性糖蛋白分子,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ER分为ERa及ER8两种类型,已知雌激素要发挥生理功能必须通过ER介导,免疫组化也发现子宫肌瘤组织包涵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最近有研究认为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其功能发挥,有许多研究认为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习惯性流产、女性骨质疏松甚至心血管等疾病有关。为探讨子宫肌瘤分子发病机制,我们对子宫肌瘤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受体(ER)是雌激素发挥作究表明ERα基因和ERβ基因均存在多种遗传多态性,并可能影响ERα和ERβ的表达和功能,从而与许多雌激素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就ERα和ERβ的分子结构、ER基因常见遗传多态性及其与妇产科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是一类结构多样的化合物,能在不同组织发挥不同的雌激素激动或拮抗作用。其选择性作用机制与自身分子结构、雌激素受体、共调节蛋白以及非基因效应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因雷洛昔芬在骨和心血管组织中表现为雌激素激动作用,在子宫和乳腺组织表现为雌激素拮抗作用,受到了关注,而它在脑、前列腺等组织中的作用尚待研究。现对SERMs的选择性作用机制,以及在骨、子宫、乳腺、心血管、脑、前列腺组织的选择性作用做一综述,重点介绍雷洛昔芬。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替代疗法(ERT)降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危险性,已被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所证实.雌激素(E)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E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α(ERα),或新近发现的雌激素受体β(ERβ),调节血管基因的表达,降低血浆粘滞性和血浆细胞粘附分子浓度,改变脂蛋白代谢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很多年以来人们关注雌激素受体及作用于这些受体的化合物,并简单得把这些化合物划分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然而近年来的报道以及临床资料显示了这类化合物在不同组织会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因此把此类化合物称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应该更准确。对SERMs的这种认识使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化合物能在骨、心脏和中枢系统保持雌激素样作用,同时对那些雌激素可能致瘤的器官如子宫内膜、乳腺产生雌激素拮抗作用。这种化合物至今还没有发现。目前SERMs主要是三苯乙烯(triphemylethylene)家族,代表物为他莫昔芬;苯并噻吩(benzothiophenes)家族,代表物为拉乐西芬,以及一些新合成的化合物。作为传统的SERMs类化合物他莫昔芬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大量数据都表明它对子宫内膜具有活性作用。有限的关于拉乐西芬的资料表明它对子宫内膜的作用是中性的。这里我们把SERMs主要两个家族的代表物他莫昔芬和拉乐西芬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和核内雌激素受体(ER)或膜相关雌激素受体结合,分别通过基因途径和快速信号反应途径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从多个方面调节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雌激素能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的比例,使其向Th2型细胞偏移;雌激素也能影响CD4+/CD8+T细胞的比例;雌激素和ER影响T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ER)是一种能与雌激素(E)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体内多个器官与组织中,其中生殖系统被认为是E作用的经典靶组织.研究ER的结构特征与信号传导机制、在生殖系统的分布、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以及在生殖系统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可以进一步阐明E的作用机制及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与其受体(ER)结合后调节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而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因此,ER的变化可能影响雌激素生物学效应。近年研究表明,ER基因多态性与EMs发病存在相关性。研究ER基因多态性与EMs的相关性对揭示EM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治疗、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就ER基因多态性与EMs发病相关性做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可以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在不同靶组织中表现为雌激素激动剂和(或)拮抗剂的作用.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共调节蛋白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在SERM的组织选择性调节中起作用:共调节蛋白可以与不同结合态的ER相互作用;不同组织共调节蛋白的表达种类和比例不同;同一组织在不同状态下表达和招募的共调节蛋白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妇产科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受体(ER)是雌激素发挥作用的关键,ER有ERα和ERβ两种亚型,由不同的基因编码。许多研究表明ERd基因和ERβ基因均存在多种遗传多态性,并可能影响ERα和ERβ的表达和功能,从而与许多雌激素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就ERα和ERβ的分子结构、ER基因常见遗传多态性及其与妇产科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与骨代谢的不同关系.对ER α和β在骨中的表达、骨相关基因的激活、雌激素对ER的调节以及与骨量维持的关系等的差异进行综述.随着骨龄增长和成骨细胞分化,ERα和β表达水平呈不同趋势的变化过程.ERα和β受雌激素的不同调节而激活转录不同的骨相关基因.ERα可能是雌激素骨保护效应上的主要介导者,ERβ可能对ERα存在抑制而又互补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其发生和雌激素过度刺激密切相关。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激活靶细胞内调节基因的表达而产生生物学效应。ER基因有多种多态性。已有研究报道,E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和流产有关。本研究探讨了ER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易患性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在体内的重要功能由雌激素受体(ER)介导。ER是近年生殖生物学及内分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ER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定位与分布、ER介导的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ER的检测与肿瘤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ER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妇科透明细胞癌(CCA)虽较少见,但因具有易耐药、早期复发、预后差的特点,引起妇科肿瘤研究者的关注.近年研究表明,妇科CCA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作用有一定关系,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的作用可增加妇科CCA的发生;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促进内膜CCA的发生;内膜及卵巢CCA中甾体激素受体表达的特点是雌激素受体α(ERα)的阴性表达和孕激素受体(PR)的低表达.  相似文献   

18.
卵巢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和实验室证据表明,雌激素可促进上皮性卵巢肿瘤(EOC)的发展.实验证明,雌激素可促进表达雌激素受体(ER)的卵巢肿瘤细胞的生长.卵巢癌发生过程中有ERα或β亚型表达的改变.雌激素诱导生成的蛋白如c-myc、细胞外基质蛋白fibulin-1可能在EOC发生中起作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增加卵巢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而,应重新评价EOC对雌激素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受体(E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有两种亚型:ERα和ERβ,这两种亚型具有几乎相同的DNA结合区与较类似的配体结合区,但二者编码基因和表达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与配体结合后的生物学效应也不同。ERα和ERβ广泛分布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和骨等组织中,但二者表达及比例变化与组织细胞的功能和病理变化有关,如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效果。对其分布及表达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有关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生殖系统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受体(ER)是一种能与雌激素(E)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体内多个器官与组织中,其中生殖系统被认为是E作用的经典靶组织。研究ER的结构特征与信号传导机制、在生殖系统的分布、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以及在生殖系统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可以进一步阐明E的作用机制及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