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服中成药、外用中药热敷配合推拿手法及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行口服中成药、外用中药热敷配合推拿手法及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UCLA肩关节评分。结果:治疗后,VAS评分由治疗前(7.87±1.09)分降到治疗后(1.83±0.92)分,UCLA肩关节评分由治疗前(12.17±5.33)分提高到治疗后(30.01±3.7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中成药、外用中药热敷配合推拿手法及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和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87.5%( 28/32),对照组愈显率为53.13%(17/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疗程短,复发率低,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对顽固性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行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功能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26/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可较好的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改善其肩关节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牵引同时进行中低频潞热治疗,然后进行卧位推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24例,占86.1%;显效及有效16例,占11.1%;无效4例,占2.8%;总有效率为97.2%。结论牵引同时进行中低频温热治疗,然后进行卧位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颌椎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艾灸天枢穴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联合艾灸天枢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肩胛骨松解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A组为推拿组,B组为关节松动术组,C组为肩胛骨松解法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每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0 d后,3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C组下降更明显(P<0.01),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关节活动度测定,3组患者肩关节角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3组患者肩关节内旋、外旋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外展的活动范围明显优于A、B两组(P<0.01),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肩胛骨松解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别采用抗病毒治疗和一般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效益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155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98例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实验组),57例患者仅采用一般护肝治疗(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进行经济成本与效果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死亡5例,对照组患者死亡18例,占总死亡率的78.2%。且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P<0.05);经济成本与效果分析,实验组患者经济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疗效好、费用低,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电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由仁 《颈腰痛杂志》2003,24(2):108-109
目的 观察电针与推拿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就诊顺序以2∶ 1的比例设计 15 0例 ,因少数病例随访联系失缺 ,故观察组 96例 ,对照组 44例作为统计比较。结果 两疗程结束后 ,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0 .0 1)。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推拿联合下颈段等速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03-2017-3,采用推拿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41例,作为研究组;并采用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的41例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后1、3个月进行VAS评分和NDI评分比较。结果 1个疗程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其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研究组治疗后1、3个月的VAS、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推拿基础上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可进一步提高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该方案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推拿后伸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推拿后伸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17~67岁,平均42.6岁;膨出型9例,突出型22例,游离型30例。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30min后,用推拿后伸扳法治疗;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按Macnab腰椎疾患疗效评定标准,从疼痛、腰部活动功能、正常工作与生活等方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9个月,平均4.6个月。经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均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按Macnab标准:优48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结论:推拿后伸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满意疗效,它作用点集中、椎体受力小、且力量可控性强,能减少意外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技术配合中药熏蒸对肩关节僵硬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6例肩关节僵硬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进行康复评定。实验组患者进行肩关节松动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关节松动治疗;1个月后评定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23例,占60.5%;显效11例,占28.9%;好转3例,占7.9%;无效1例,占2.6%。对照组:治愈19例,占50.0%;显效9例,占23.7%;好转5例,占13.1%;无效5例,占13.1%。对比两组治疗结果,治疗组关节活动度(以下简称ROM)提高均大于对照组,VAS评分患者的疼痛减轻程度治疗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关节僵硬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关节松动治疗。  相似文献   

12.
郑朱喜  董福慧 《中国骨伤》2007,20(Z1):32-33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45~64岁;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45~62岁.治疗组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4周.分别在筛选期(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 d(治疗结束时)各观察记录1次,对比两组肩部疼痛症状、肩关节功能及症状疗效的改善.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肩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P<0.05);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活动角度均有明显增大(P<0.05).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25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理疗床和手法对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长圆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长圆针治疗的辩证思路。方法将50例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长圆针治疗,对照组予穴位注射,每周1次,3次后观察其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改善情况,并在3个月后随访。结果 50例患者经过3次治疗:①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较疗前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肩部活动度评分,在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在VAS评分上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辩证运用长圆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Ⅰ期综合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脑卒中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灸疗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观察周期为2个疗程。结果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情况(包括内旋、外旋,前屈,外展,后伸)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较单一针灸疗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肩周炎患者行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每周一次,共注射4~5次;并进行局部压痛点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隔天治疗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共2~3周.结果 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及功能进行评价,治愈52例,占86.7%;显效8例,占13.3%,疗效满意.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明显缓解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麻醉下手法松解(MUA)结合肩关节镜技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和技术特点。方法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采用MUA结合肩关节镜治疗10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45.24±4.2岁;平均病程为8个月(3~20个月)。术前和术后均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定期随访,87例完成6个月随访,13例失访;35例完成12个月随访。根据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肩关节镜下发现,MUA对关节囊前方及前上方的松解程度不够,对关节囊下方的松解效果较好。结论 MUA结合肩关节镜技术治疗冻结肩的疗效肯定。肩关节镜技术有助于MUA后对前方关节囊的进一步松解,同时可明确诊断关节内伴有损伤,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推拿配合旋提整脊法及辩证牵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门诊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推拿配合旋提整脊法及辩证牵引和推拿配合旋提整脊法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LVA、RAV、B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总分和眩晕症状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 推拿配合旋提整脊法及辩证牵引可松解颈部肌肉、增加椎间隙、调节寰枢关节关系、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减少颈椎对椎基底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压迫刺激,显著缓解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筋正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我院中医科2011-02-2012-05月共收治住院了6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普通针刺、TDP、拔罐治疗,观察组用舒筋正骨技术治疗,两组均1次/d,10 d为1疗程,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舒筋正骨技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郑氏推拿结合电针治疗手腕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选取48例手腕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54~76(61.41±7.90)岁,采用郑氏推拿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52~75(58.71±8.11)岁,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oney腕关节综合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对照组VAS(4.9±1.8)分,Cooney腕关节综合评分(74.63±1.72)分;观察组VAS(2.2±1.4)分,Cooney腕关节综合评分(86.31±2.53)分;两组治疗后VAS、Cooney腕关节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郑氏推拿结合电针治疗手腕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创伤小,患者乐于接受,促进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非手术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3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2008年间共收治的5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手法、颈椎牵引、药物疗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1.采用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其优良率为77.8%,好转率为99.5%。2.推拿牵引药物治疗组与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牵引药物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四组之间作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P0.0083),推拿牵引药物治疗组均优于其它三组,其次是推拿手法,药物疗法治疗组。3.本组病例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报告证明,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对脊髓型颈椎病早期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