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的门(急)诊处方抽样并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本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25%,不合理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2.38%。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存在多种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和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性。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下半年206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6例围手术病例中有195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占94.66%。其中192例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98.46%;3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1.54%。192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中,共涉及4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应用最多(86.98%),其次为硝基咪唑类(27.08%)。其中4例选药不合理,占2.08%。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5例,占2.66%。预防性给药,剂量偏大的有57例,占29.69%。结论笔者所在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基本合理,但在选药、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用药剂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应该切实加大抗菌药物的监控与管理力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进行适当干预,以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中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2010年10~12月1520张门诊抗消化性溃疡的处方,分析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及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抗消化性溃疡药用药频率最高的品种为兰索拉唑,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DUI值≤1。结论笔者所在医院消化性溃疡病治疗的用药基本合理,应重视消化性溃疡病治疗的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院2010年9月6日~12日、12月6日~12日手术病历各30份,填写"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评价用药适应证、品种选用、用药时间、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的适宜性。结果被抽查的60份手术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3%,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1.3%,Ⅱ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频率前7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头孢他啶;人均用药天数6 d;单一用药占总用抗菌药例数68%,联合用药占32%;预防用药占总用抗菌药例数79%,治疗用药占21%;药品选择和用药疗程选择不正确的所占比重较大。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督导,提高合理化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用药情况,为今后医院临床用药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药品的使用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肤科用药占用药总金额的31.4%,抗真菌药占用药总金额的15.3%。结论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用药以皮肤科用药、抗真菌药为主,与综合性医院有别,反映出鲜明的皮肤科特征。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He SP  Li ZL  Yan Q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12-14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对全国11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行调研。随机抽取2006年9月11—17日和12月11—17日手术病历各15份,共计3557份,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8%;(2)用药种类:按频次高低排序前3位是三代头孢、二代头孢、喹诺酮类;三代头孢占用药者的50.4%,一代头孢只占16.0%;(3)每例平均用药天数:Ⅰ类切口为7.4d,Ⅱ类切口为7.6d,Ⅲ类切口为10.5d;(4)用药时机:手术开始前2h内用药者只占30.4%,手术结束后才用药者占52.2%;(5)16.7%病例无用药适应证;(6)在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更换以及联合用药的指征掌握、药物配伍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结论118所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药物选择、用药时机、联合用药方面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比较普遍,改进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7.
曹松山  段彦彦  裴保方  陈海燕  李燕 《骨科》2015,34(4):541-544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相关数据,采用细菌药敏试验分析软件WHONET5.6,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归纳,并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9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脓液标本分离出致病菌37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75株(73.33%),3年间,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检出率逐年升高;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未出现耐药菌株,产ESBLs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存在广泛耐药。脓液培养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用药选择以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为主,联合用药方式主要是二联用药,以头孢菌素类和硝咪唑类联用为主,药敏试验后抗菌药物的选用结合临床疗效调整治疗方案,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小儿急性阑尾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和非产ESBLs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在抗感染治疗中,临床医师应根据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调节血脂药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2008~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调节血脂药消费金额、用药频度和日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笔者所在医院调节血脂药用药金额逐年上升,他汀类占主要部分。结论笔者所在医院调节血脂药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资料,采用金额排序及用药频度分析法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中药往射剂川约余额逐年增加,年增长率分别为28.44%和10.32%。心脑血管用药和抗肿瘤用药金额和排序均分列前2位。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增长较快,使用时应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剖析儿科门诊用药现状,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3月儿科门诊处方1147张,对儿科的疾病构成比、处方用药分布及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了归纳统计.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患者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15%,注射剂使用率为55.27%,口服中成药占口服药处方数的76.22%,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所用抗菌药物均为单联.结论:我院儿科门诊用药能中西药并重,尚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及给药途径选择不恰当等现象,需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书写规范及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2月的门诊处方共124491张,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不规范处方3877张,占总处方数的3.11%;用药不适宜处方418张,占总处方数的0.34%;超常处方46张,占总处方数的0.04%。结论门诊处方书写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方面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医师与药师需要共同学习,进一步提高处方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99份住院病历和974张门诊处方,对抽查的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现象包括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等。结论基层医院存在用药不合理情况,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用药知识培训,提高医院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12月271例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分析271例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手术病例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使用率为99.3%,共涉及10大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二代头孢菌素(21.1%),其次是单酰胺环类(16.3%)。平均使用时间(4.1±1.3)(2~7)d,总用药时间超过48 h者213例。结论: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偏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进一步规范外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外科手术病例100份,调查其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所有被调查的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预防用药占82%。治疗用药占18%。抗菌药物的疗程为1~18d,多数病例为6~10d,术后预防用药最长14d,Ⅰ类切口多为4~9d,Ⅱ类切口7~12d;多数病例为单用或二联。结论 外科手术患者普遍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但严格按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者少,手术后预防用药的时间长,选用的品种起点高,存在不必要的联用等。因此,必须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9月16日和12月16日处方各100张,调查其用药情况。结果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88种,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9.50%,平均处方金额为213.81元,平均抗菌药物处方金额为226.39元,单用、联用抗生素处方各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87.18%、12.82%。结论河南省人民医院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处方平均金额、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偏大,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合理使用抗生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抗菌药物使用记录,采取Excel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进行分析.结果:6个月均值为72.63,该院AUD值明显高于国内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报道的均值,排名前10名药品来自于注射剂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加酶头孢类.结论:医院存在使用抗生素强度过大、用药时间长、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肿瘤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2011年8月11日和2012年6月19日所有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目的(治疗用药、预防用药、治疗+预防用药),使用方法(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及病原菌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年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2011和2012年分别调查住院患者854和88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27% (45/854)和5.08% (45/886),二年间感染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6,P>0.05).2011和2012年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为28.89%和36.96%,两年间各部位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15,P>0.05);两年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8.03% (154/854)和20.99%(186/886),以一联用药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目的和用药方法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94和3.042,P>0.05),在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病原菌送检率分别为94.92%(56/59)和87.69%(57/65),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结论 浙江省肿瘤医院感染控制较为理想,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病例中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激素、老龄、侵入性操作、有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差等。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警惕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激素,从而减少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4年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成效,为进一步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参与2014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调查355份住院病例,实查率100%,2014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8.17%。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62.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含(治疗兼预防)占37.9%,治疗用药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6.36%。单联使用抗菌药物占62.1%。结论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经验用药,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逐步达到规范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目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某医院2010年1~12月的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148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148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76%,单用的比例为95.87%;使用最多的是第1、2代头孢菌素;术后用药3~7d的比例为44.59%。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