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后检测CRP含量.结果 ACI患者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CRP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ACI患者CRP水平,对ACI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符合标准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10mg/d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d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CRP、血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除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外,同时具有抗炎、降低UA作用,其降低CRP〈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长玲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106-107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CRP在UA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与40mg,一疗程后测定CRP浓度,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UAP患者在治疗前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RP浓度显著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效抑制UAP患者斑块内炎症反应,并且存在量效关系,使用相对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UAP患者获得更多益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7.
李乐岳   《中国医学工程》2012,(8):53+55-53,5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贫血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EPO治疗组(A组)30例,阿托伐他汀+EPO治疗组(B组)30例;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A组单独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B组在使用rhEPO基础上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分别在试验开始及2月后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B两组CRP水平显著升高,Hb和HCT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B组Hb和HCT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B组CRP明显降低,而A组CRP则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Hb和HCT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MHD患者贫血优于单独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此作用机制可能与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月  王艳 《四川医学》2009,30(8):1265-126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阿托伐他汀标准降脂治疗与强化降脂治疗对降脂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院收治75例AMI患者,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入院12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和10mg/d.连续使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治疗4周时血浆中TC、TG、LDL-C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4周组.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40mg/d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减轻AMI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脂水平,10mg/d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仍获得很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 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0mg瑞舒伐他汀组(n=70)、20mg阿托伐他汀组(n=70)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LDL-C和TC同时达标率分别为80.0%、74.3%(P>0.05)。两者升高HDL-C幅度分别为12.8%、3.5%(P<0.01);降低Lp(a)幅度分别为20.6%、5.0%(P<0.01);降低FFA幅度分别为24.2%、15.1%(P<0.01);降低CRP幅度分别为16.1%、7.5%(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降低LDL-C、TC作用相似,瑞舒伐他汀升高HDL-C、降低Lp(a)、FFA、CRP方面略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强化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CRP水平,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两组血浆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40mg/d)早期干预能更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R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AECOPD患者16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分别监测患者症状恢复情况,血气分析,肺功能分析,中性粒细胞数目,血清CRP、IL-6浓度,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以显著提高AECOPD患者1周临床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升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肺功能(有效升高FEVl%及FEVl/FVC%)并能显著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CRP、IL-6浓度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乌司他丁作为AECOPD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东旭 《西部医学》2009,21(10):1690-169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8用。测定给药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hs-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能够在调脂的同时显著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且较大剂量用药的作用更显著。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UA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肾炎患者采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肾功能、24h尿蛋白和hs-CR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的是阿托伐他汀治疗,而观察组的则是使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20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血压、CRP浓度等方面的数据较疗前有所降低,从两组数据对比中可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采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佳,有效的降低患者的24h尿蛋白、血压、CRP浓度等,此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作用,观察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和治疗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血清CRP、TC、LDL—C、TG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有降低血脂作用.亦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2007年6月住院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51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49例)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2周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CRP、cTnI浓度.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清CRP、cTnI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阿托伐他汀组血清CRP、cTnI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cTnI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7例),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氢氯噻嗪等常规抗高血压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期为10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CRP和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的血压、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具有抗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19.
林任  陈丽丽 《海南医学》2008,19(2):60-6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1月~2007年6月住院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51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49例)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2周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CRP、cTnⅠ浓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清CRP、cTnⅠ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阿托伐他汀组血清CRP、cTnⅠ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cTnⅠ浓度。  相似文献   

20.
黄苏宁 《中外医疗》2010,29(14):115-1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与强化他汀降脂治疗对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CRP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强化治疗组在PCI前给予3~7d的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2组其他治疗相同,且在PCI后均接受阿托伐他汀20mg/d的治疗,比较强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PCI术后6h、24h、7d、2周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CRP变化。结果 PCI术后cTnI和CRP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PCI术后cTnI及CRP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