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中老年人空腹血糖和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 187例住院病例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血压等指标综合分析.结果:空腹血糖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性别、少数民族间无统计学差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血压与血糖的交互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人群的尿酸水平与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糖组人群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血压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参数,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人群,病研究血糖异常与血压、血脂、血尿酸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中老年人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研究人员在《食品科学与营养》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提示,每天喝一杯番茄汁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人员招募184名男性和297名女性志愿者,让他们每天随意饮用不加盐的番茄汁,为期1年。实际情况显示,志愿者人均每天饮用番茄汁215毫升,相当于一杯。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研究人员检测志愿者的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通过控制血脂,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大量流行病学资料也证实:每降低1毫摩尔/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冠心病的风险至少降低20%.  相似文献   

4.
要想保持心脏的健康,不是只控制好血压和胆固醇就可以了,您也许不知道,其他的方面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血压病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关系,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高血压病是AMI的重要易患因素,其重要性不亚于血清胆固醇.另一种看法则认为高血压病与AMI无因果关系,是由于在西方化的血胆固醇水平上,加速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所致.为此,我们对324例高血压病患者自1979至1989年进行了10年随访,以探讨高血压病与AMI的关系,以及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对发生AMI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324例高血压病患者均为军队离休干部.所有患者均经寻问病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化验尿、血脂、血糖、进行心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接触噪音初期的血压变化仍有以下两点不明。 1 )开始接触时的血压上升和接触 1 3 0秒时的血压上升两点中间阶段血压如何变化。 2 )前述两个点血压上升的关系等。本项研究将就此进行研讨。方法 :选择青年女性 3 5名作为被检测对象 ,让她们在噪音 3 0 d B(分贝 )以下的房间静卧 2 0分钟以上 ,在右手中指放置Ohmeda(欧美达 )公司制造的自动血压显示表 ,在正式测量血压前 5分钟直至结束一直连续测量血压。心脏每搏动一次采集一次血压的样本值 ,把各样本值与前 3 0秒期间的平均血压作为指数进行换算。从开始接触到 1 0 0秒期间每 2 0秒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动脉硬化指数(AIP)和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在延吉市社区人群中进行健康体检,对其中1154名检测指标完整者血压及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分析。按AIP四分位数分析了与血压及血脂关系。结果女性AIP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P0.001),男性40岁开始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中调整年龄后,收缩压、舒张压、TC和TG均随着AIP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1),HDL-C水平随着AIP水平的增加而减少(P0.001)。结论 AIP的增加可能与血压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53岁的美国人贝蒂·布朗最近参加了一个强健心脏计划。她患心脏病已经很多年了,LDL胆固醇水平高达190,血压则为180/100,血糖水平最高时为150。让她不敢相信的是,三周后,计划结束时,她的LDL胆固醇水平下降了70个点,血压变为130/85,血糖水平则降  相似文献   

9.
要想保持心脏的健康.不是只控制好血压和胆固醇就可以了.您也许不知道,其实,其他的方面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问题一:为什么降压很重要? 血压每升高20/10mmHg,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这种加倍不仅出现在高血压的患者中,而且也出现在血压相对正常的患者中。所谓达标的收缩压水平也同样存在危险,而且越年轻的个体,血压增高比老年人的幅度更大,说明年轻个体带来的血压风险更大。既然血压的危害这么明确,是不是可以通过降压的治疗来消除呢?  相似文献   

11.
陈标 《现代养生》2014,(12):22-23
最近常常有人问:“血胆固醇过高该怎么吃,怎么连捐血都没人要。”其实要控制血胆固醇,懂得如何控制体重往往是第一要务。因为肥胖和血胆固醇过高就像是难兄难弟,总是一起出现。 根据统计显示体重每增加百分之十,每一百毫升血液中的血胆固醇含量就会上升十二毫克;血压的收缩压则平均上升六点五毫米汞柱,这也表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不过根据台湾马偕体重控制班的经验,许多学员在减重成功后,血胆固醇就跟着体重下降了。因此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减重往往也是治疗上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海市郊区居民不同血压类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郊区某社区60岁以上参加2019年居民体检的常住村民6107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股动脉随机坐位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根据血压值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2764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2357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543人),双期高血压组(443人),将4组间的血脂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血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男、女性一般情况对比中,老年女性收缩压、脉压差、TC、TG、LDL-C和HDL-C方面较老年男性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总的人群及老年男性中,高TG、LDL-C在4种类型血压中分布不同;老年女性中,高TG在4种类型血压中分布不同(χ2=19.67,P=0.000)。以血压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TG是收缩压、舒张压的危险因素;6069岁男性中HDL-C、7079岁男性中TC是收缩压的保护因素。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过程中,除了关注血压值外,还要关注血脂指标。除了降压药治疗外,还应同时给予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物,更重要的是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进而达到真正延缓高血压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多廿烷醇是从古巴西部甘蔗蜡中提取有效成份制成的含有8种脂肪醇的生物制剂,是脂肪族乙醇的混合物,是一种新型调脂药.该药可抑制胆固醇合成及提高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血液清除率,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人数达1750万,每3例中有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居死因首位.本文对多廿烷醇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中链脂肪酸(MCFAs)降低小鼠血胆固醇的作用机制是促进粪便的胆固醇排泄.方法 将C57BL/6J小鼠建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后,按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随机分4组,分别用含2%的辛酸(C8:0)、癸酸(C10:0)、棕榈酸(C16:0)或硬脂酸(C18:0)的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分别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检测血脂及脂蛋白相关指标,采用气-质联用法检测其3d粪便中的中性固醇含量.结果 C8:0和C10:0组体重、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C16:0和C18:0组,C8:0组的粪便胆固醇排泄量及中性固醇排泄总量均显著高于C16:0和C18:0组.结论 MCFAs能促进小鼠粪便中胆固醇的排泄,降低TC和LDL-C水平,改善胆固醇代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通过控制血脂,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大量流行病学资料也证实:每降低1毫摩尔/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冠心病的风险至少降低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女性机体内雌激素、血脂、心血管功能等各项指标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前期健康女性和围绝经期健康女性各7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X线主动脉检查、心电图检测,对心率、血压、血脂常规四项、雌二醇等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血压、血脂常规四项、雌二醇水平测定结果,以及上述指标检测结果阳性例数、X线主动脉检查和心电图检测结果异常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几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以及X线主动脉检查和心电图检测结果异常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明显降低,血脂各项指标会出现一定的异常,心率、血压等心血管功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在围绝经期阶段应该着重注意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广大女性人群的身心健康,帮助其更好、更快的度过围绝经期这一特殊的生理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今天,某些血管疾病是西方世界大多数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冠心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尽管有描述其危险因素多达36种,但Framingham研究提出的医学上关注的主要有三种,它们是,高胆固醇水平,血压增高和过度吸烟。因此,当我们谈到营养方面时,指的便是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各种膳食因素。综合因素许多因素能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这包括年龄、高度、精神紧张、尿酸水平和一年的季节。从人和实验动物的研究资料着重推论,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是,Kannel提出,这种作用可能不是起始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Edinburgh-Slockh-  相似文献   

18.
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机能指标.近年来,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并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而成人期血压与儿童期血压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1].从儿童期开始进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可能是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2].因此,研究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变化及其规律,对于掌握儿童青少年血压发育趋势,预测成人后血压水平以及预防成人期心血管疾病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期血压偏高危险因素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益民 《中国校医》1998,12(4):249-251
为了解早期干预对于儿童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对70名8~11岁血压偏高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生活习惯干预。结果表明:生活习惯干预能显著降低血压偏高儿童的血压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从而提示:加强儿童期血压偏高危险因素的监测与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男工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 5 137名首都钢铁公司 (首钢 )男性工人平均随访 2 0 84年 ,确认中国人群心肌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 ,了解有关因素对发病的作用强度。方法 研究对象为 1974、1979和1980年先后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的首钢 5 137名男性职工 ,平均年龄 (45 2± 7 8)岁 ,对其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平均 2 0 84年的随访 ,分析基线调查的危险因素 (年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吸烟 )和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  (1)年龄是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5 0岁后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当控制血压、血清总胆固醇和吸烟状况后 ,年龄每增加 5岁 ,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 2 0 %。 (2 )随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增加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升高 ,血清总胆固醇≥ 4 6 8mmol/L时 ,发病率增加 ;血清总胆固醇增加 0 5 2mmol/L ,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约 4 0 %。 (3)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当控制年龄、总胆固醇含量和吸烟后 ,收缩压每增加 2 0mmHg(1mmHg =0 .133kPa)或舒张压每增加 10mmHg ,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约 4 0 %。 (4)吸烟是影响心肌梗死发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当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控制了血压、胆固醇和年龄以后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增加 137%。 (5 )Cox回归结果显示 ,血压、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