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硫化氢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浆硫化氢(H2S)含量与正常小儿有何差异,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和对照组各9例,测定其心率、血压、肺动脉压及血浆H2S含量,分析CHD患儿与对照组血浆H2S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结果CHD患儿血浆H2S含量为(32.13±2.25)μmol/L,低于对照组的(43.69±2.05)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H2S含量与肺动脉压力呈明显负相关(r=-0.864P<0.05)。结论内源性H2S的下调可能在CH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儿血浆中硫化氢(H2S)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间的关系,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等单位于2005 02随机选取体检时高血压儿童(高血压组)25例,血压正常儿童30例(对照组),对其血压进行测量及体格检查,对家族史进行调查。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Hcy浓度,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浆H2S浓度。 结果高血压组儿童血浆Hcy为(12.68±9.69)μmol/L,对照组儿童血浆Hcy为(6.62±4.79)μmol/L,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血压组血浆H2S为(51.93±6.01)μmol/L,对照组儿童血浆H2S为(65.70±5.50)μmol/L,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将血浆Hcy与H2S浓度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呈负相关(r=-0.379,P<0.05)。将收缩压与H2S/Hcy比值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687,P<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存在硫化氢与H2S代谢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的变化及其与PH相关性,探论PH的形成机制,为临床有效治疗PH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对全部研究对象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CHD类型并测定肺动脉收缩压。按彩色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4组。正常儿童25例,CHD 75例,其中无PH 25例,轻度PH 25例,中、重度肺PH 25例。取CHD组术前静脉血4 mL,迅速分离血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NO水平,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H2S水平。结果CHD患儿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浆NO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肺动脉收缩压增加而增加,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浆NO水平无相关性。CHD并中重度PH组血浆H2S水平明显低于CHD并轻度CHD组,CHD并轻度PH组血浆H2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浆H2S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HD致PH形成时NO水平升高,代偿性内源性NO上调可能对缓解PH起一定作用。CHD致PH形成时H2S明显降低,内源性H2S下调可能在PH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其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2004--2006年对北京3~18岁儿童和青少年2万余人进行了血压、血糖、血脂及肥胖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研究随机抽取其中6~10岁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男女各20例,另选学校体检血压正常的相应年龄段的男女儿童各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经临床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除外其它心肺、泌尿、内分泌等疾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内标法进行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结果结果:男童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收缩压分别为(119±9)mmHg、(102±5)mmHg(P<0.001),舒张压分别为(76±6)mmHg、(66±6)mmHg(P<0.001);女童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收缩压分别为(118±7)mmHg、(101±7)mmHg(P<0.001),舒张压分别为(76±10)mmHg、(63±9)mmHg(P<0.001);本研究6~10岁血压正常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几何均值为(8.5±1.3)μmol/L,其中男童为(8.0±1.3)μmol/L,女童为(9.1±1.3)μmol/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男女高血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男童分别为(10.2±1.5)μmol/L、(8.0±1.3)μmol/L,P=0.024;女童分别为(12.2±1.5)μmol/L、(9.1±1.3)μmol/L,P=0.008.控制性别,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P=0.006),控制年龄、性别,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与BMI、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控制BMI、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相关关系依然存在,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0.265,P=0.024)和(r=0.347,P=0.003).结论 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压正相关,高血压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的同龄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 (NO)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PH)大鼠肺动脉硫化氢 (H2 S) /胱硫醚γ 裂解酶 (CSE)体系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 19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低氧组 ( 7只 )、低氧 +L NAME组 (予NOS抑制剂Nω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处理低氧组 ) ( 6只 )和对照组 ( 6只 )。低氧 2 1d后 ,分别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检测右心室 /左心室 +室间隔 (RV/LV +SP)比值 ,测定肺组织匀浆NO含量、血浆H2 S含量及肺组织匀浆CSE活性变化。结果 低氧 2 1d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和RV/LV +SP明显增高 ,同时肺组织中NO和血浆H2 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亦明显下降 (P均 <0 .0 1) ;而低氧 +L NAME组 ,伴随NO含量的下降 ,肺动脉平均压亦显著上升 (P <0 .0 5 ) ,同时血浆H2 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较低氧组显著上升 (P均 <0 .0 5 )。结论 内源性NO对肺动脉H2 S/CSE系统在低氧性PH大鼠中呈抑制作用 ,这一过程参与低氧性PH形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胎儿出生缺陷的关系及其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出生缺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产前诊断胎儿畸形并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孕妇51例为病例组,并按出生缺陷类型的不同分为先天性心脏畸形组(A组)、神经管畸形(B组)、唇腭裂组(C组)及其他畸形组(D组);另外随机选择无妊娠合并症的健康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孕妇及胎儿脐血Hcy水平.结果 1.病例组胎儿脐血血浆Hcy水平为(13.43±6.57) μmol·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30±1.38) μmol·L-1](t=5.687,P=0.000).2.A、B、C、D组孕妇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2.22±4.60) μmol·L-1、(22.78±7.42) μmol·L-1、(11.24±3.42) μmol·L-1、(13.44±6.57) μmol·L-1,与健康对照组孕妇Hcy水平[(6.87±1.43) μmol·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0).3.孕妇与胎儿脐血Hcy水平呈正相关(r=0.922,P=0.000).结论 1.母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影响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之一,尤以先天性心脏畸形、神经管畸形及先天性唇腭裂为甚.2.血浆Hcy可作为产前筛查出生缺陷的筛查指标之一,孕母血浆Hcy>9.73 μmol·L-1可考虑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会发生出生缺陷,可作为产前诊断的指征之一.3.通过测定母亲血浆Hcy水平能预测胎儿Hcy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柔比星致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内源性硫化氢(H2S)水平差异,以探讨其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2组。1.多柔比星组(n=12):腹腔注射多柔比星(粉针剂),2.5 mg/(kg.次),1次/周,共用10周;2.对照组(n=9):用相同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多柔比星,给药方法同多柔比星组。观察两组大鼠行为体征变化,于第10周检测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硫敏感电极法测定其血浆及心肌组织H2S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多柔比星组大鼠死亡率为33%,余表现为萎靡不振,活动、进食减少,呼吸加快,体温下降,体质量明显减轻,且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差[△LVP=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及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P均<0.01),LVDP、左心室质量/体质量(LVW/BW)指数和全心质量/体质量(HW/BW)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多柔比星组血浆及心肌组织H2S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血浆(32.32±2.57)μmol/Lvs(49.15±3.42)μmol/L;心肌组织(10.96±3.96)μmol/Lvs(20.22±3.03)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结论在大鼠多柔比星所致心力衰竭过程中内源性H2S生成下降。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硫化氢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生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propargylglycine,PPG),探讨H2S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体重120~140g,随机分为分流组(n=9)、分流 PPG组(n=8)和假手术组(n=8)。分流组及分流 PPG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分流 PPG组大鼠腹腔内注射PPG37.5mg/(kg·d),分流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流术后4周,采用右心导管法测量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eanpulmonarypressure,MPAP),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大鼠血浆和肺组织H2S含量,分别计算大鼠心脏组织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rightventricle/leftventricle septum,RV/LV SP)和心脏重量/体重(heartweight/baseweight,HW/BW)的值。结果分流术后4周,分流组大鼠MPAP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分流 PPG组大鼠MPAP较分流组及假手术组分别升高了17.70%和21.79%(P<0.05);分流组血浆H2S含量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50.12±6.13vs45.16±5.56,P<0.05);分流 PPG组大鼠血浆H2S含量明显低于分流组和假手术组(38.56±4.98vs50.12±6.13、38.56±4.98vs45.16±5.56,P均<0.05);分流 PPG组大鼠RV/LV SP和HW/BW明显高于分流组和假手术组(0.33±0.03vs0.30±0.03、0.33±0.03vs0.29±0.02,P<0.05)。结论内源性H2S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发挥保护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研究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的调节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8)、低氧组 (n =5 )、低氧 +NaHS组 (n =7)。低氧处理采用常压低氧方法 ,控制氧浓度在 (10± 0 .5 ) % ,每天 6h ,共持续 2 1d。低氧 +NaHS组每天低氧前腹腔注射NaHS 14μmol/kg。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 ,称量右心室游离壁和左室 +室间隔的湿重比值作为右心室肥厚指标。结果 低氧组大鼠经 3周低氧后形成明显肺动脉高压 (PH) ,伴右心室肥厚。与低氧组相比 ,低氧 +NaHS组大鼠的肺动脉压显著降低 ,右心室肥厚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硫化氢对大鼠HPH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机制,探讨PH与肺组织中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分析内源性H2S在低氧性PH中的作用及高肺血流量对其的影响,发现H2S参与肺血管结构重建、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H2S在PH形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