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中立尺偏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予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组为腕中立尺偏位小夹板固定,对照组为掌屈尺偏位小夹板固定。结果:两组均获得满意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小夹板外固定、解除小夹板固定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腕中立尺偏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满意,与掌屈尺偏位小夹板固定相比,具有小夹板外固定情况好,腕关节功能恢复率高等优点,是治疗Colles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传统中医药经典的外科骨折固定技术,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为人们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之下,传统中医药的诊疗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治疗骨折的传统特色诊疗工具的小夹板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巨大变化。面对日益快速发展的西医骨科内固定技术,小夹板技术近些年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何进一步改良传统小夹板,改进其舒适性与匹配性,加强其在治疗方面的作用,规避现有的缺点,收集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循证医学证据,系统科学评价小夹板的疗效,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现总结前人关于小夹板作用机理的讨论及关于各种新型小夹板研发的文献,为研发更加新型、实用、安全、高效的中医小夹板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祁峰  肖鲁伟 《中医正骨》2011,23(9):33-33,36
中医接骨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夹板固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随着骨折治疗理论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发现小夹板固定符合现代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原理,但由于其局限性及其他一些原因,限制了小夹板的应用。笔者拟从小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特点、局限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小夹板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石膏与夹板的材质、固定方法与治疗理念等方面阐述对骨折治疗,分析石膏外固定和夹板外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利与弊,肯定蒙医传统整骨小夹板外固定对骨折愈合方面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正>晋·葛洪《肘后救卒方》记载竹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开启了小夹板的发展历程,为中医接骨术奠定了基础。1983年,在"第一届国际生物力学会议"上,尚天裕教授首次提出了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开启了小夹板发展的力学时代,为小夹板国际化提供了依据[1]。基于对小夹板生物力学的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等。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9.58±3.36)天,6周愈合率为100%;AOFAS评分为(84.23±12.77)分,优良率为82.69%。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30例因小夹板使用不当所致的并发症,阐述了骨折后局部病理变化过程及小夹板的使用原理。小夹板使用不当可引起骨不连接、神经损伤、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总结出小夹板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其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1.使用小夹板外固定,不仅要掌握小夹板的原理和创伤骨折的病理变化过程,更要有责任心和耐心,提高对小夹板并发症的认识。2.小夹板固定四肢骨折时守先要手法复位,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3.如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怀疑受伤肢体有骨筋膜室高压综合征的可能时,不应立即给予小夹板外固定。4.要正确选用和使用纸压垫。5.从骨折复位起直到骨折愈合,始终维持小夹板的有效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具有方法简单、肢体功能恢复好、取材方便、费用低廉等特点,因此深受患者的欢迎,也为广大骨伤科医务工作者所喜用。自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工作以来,对小夹板的使用取得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在全国得到了进一步的普遍推广。但是,使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发症屡见不鲜,这个问题有必要提出加以讨论。笔者就临床上常见的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所引起的并发症列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gma Splint固定夹板联合中成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gma Splint固定夹板组78例、小夹板组63例和石膏夹板组45例。各组均给予手法复位、外固定、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和适当的功能训练。结果:治愈好转率Agma Splint固定夹板组为96.15%,小夹板组为96.83%,石膏夹板组为84.44%,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gma Splint固定夹板组和小夹板组治愈好转率比较接近,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石膏夹板组的治愈好转率较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gma Splint固定夹板联合中成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旋转石膏夹板固定与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桡骨远端C3型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旋转石膏夹板固定组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采用旋转石膏夹板固定治疗;传统小夹板固定组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采用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旋转石膏夹板固定组1例出现腕管综合征,经调整石膏夹板及脱水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逐步消除。旋转石膏夹板固定组1例、传统小夹板固定组3例并发皮肤压迫性溃疡,经换药创面愈合。结论:旋转石膏夹板固定较传统小夹板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C3型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上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设计竹塑夹板系统装置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与柳木夹板、杉树皮夹板系统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测试对比。方法:依据液体不可压缩原理,用被固定物模拟人体肢体周径变化等在内、外力作用下,以不做维护调整为同等条件,观察三种模式的相应变化。结果:简单捆扎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不具备相适应变化的能力。结论:竹塑夹板体系材料力学性质稳定,约束力可视性量化弹性力控制束带系统结合自锁构型的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可对骨折端形成稳定、合理、安全的载荷环境,符合弹性固定理论准则。优化分析为中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技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是中医骨伤科传统治疗方法,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好等特点。方先之教授从1958年学习运用中医小夹板治疗技术,历时6年对5千余例多种类型骨折进行观察总结,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小夹板治疗骨折的优越性,从而使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应用更为广泛。但由于各种因素,小夹板治疗骨折而引起并发症,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当引起重视。在兹纪念方先之教授诞辰85周年之际,试结合有关文献对如何正确使用小夹板治疗骨折,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作如下讨论。 1 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小夹板是用于骨折病人伤肢体表的硬质夹具,在不进入体内的外固定器材中,与石膏两者最为常用,且均有潜在的并发症须要注意预防。以石膏固定法为  相似文献   

13.
"三角翼"小夹板是在传统肱骨小夹板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在设计上添加了顶板、透气孔、凹槽、粘扣等元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肱骨小夹板固定不稳定、操作复杂、舒适性差等问题,提高了小夹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三角翼"小夹板适用于Neer分型的Ⅰ型、Ⅱ型、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对于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者应首先进行肩关节复位后再行夹板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定期网络及电话干预,对四肢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患者进行强化教育,探索医患互动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四肢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成员俱乐部的网络平台,为本院门诊的四肢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患者以及登陆网络咨询的四肢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服务.结果:实施2年多来,共回访2183例次,合计1071例患者.网络及电话干预后,患肢骨折愈合良好,无1例畸形愈合.结论:四肢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网络及电话干预是一种切合实际、效果显著、医患互动的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T形钢板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05年12月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通过X-片测量记录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按改良Shea等评定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P<0.01);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T形钢板内固定(P<0.01)。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优先选择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优先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穿克氏针配合夹板固定与单纯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穿针治疗组22例,小夹板固定组27例,分别予经皮穿克氏针配合夹板固定与单纯夹板固定治疗,并行6-15月随访,分析患者复位术后骨折对位对线情况、住院时间、出院后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穿针治疗组骨折对位对线情况优良率为95.4%,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9%;小夹板固定组骨折对位对线情况优良率为65.5%,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2%;穿针治疗组均优于小夹板固定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克氏针配合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的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80例闭合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成4组,均先进行手法复位,然后分别采用单纯石膏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先夹板后石膏固定和先石膏后夹板固定,再对骨折愈合后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各组疗效。结果:4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不同,其中以先石膏后夹板固定组的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先石膏后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固定方法,有利于维持骨折位置、肿胀消退和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8.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护理体会陈翠莲,柴秀花甘肃省中医院(730050)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简便易行。但小夹板使用不当造成的肌筋膜室综合症,局部压伤,骨折再移位等失误在临床上屡见不鲜,故经闭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术后病人只...  相似文献   

19.
钢板螺丝钉固定与小夹板固定是肱骨干骨折两种常用固定方法,除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外,小夹板固定与钢板螺丝钉固定相比,其骨折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无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高,故建议首选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经验。方法:本组166例骨折病例全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66例,优122例,良34例,优良率93.9%,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