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温肠汤保留灌肠法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温针联合温肠汤保留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符合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灌肠组、温针组、温针联合灌肠组(联合组),分别进行相应治疗。观察各组患者黏膜愈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细胞粘附因子(ICAM-1)、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黏膜总有效率为100%,高于灌肠组86.6%及温针组46%;各组患者相应方法治疗后TNF-α、IL-6、IL-8、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TNF-α、IL-6、IL-8、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灌肠组及温针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灌肠组及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联合温肠汤保留灌肠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灌肠组及温针组,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6、IL-8、ICAM-1水平、提高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75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50例,西药组25例。中药组采用补脾益肠丸口服结合自拟溃结汤肛门滴入,临床有效率90%,治愈率54%,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益脾理肠汤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43,常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益脾理肠汤内服)。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内毒素(BT)、D-乳酸(D-LA)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益脾理肠汤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平溃益肠方联合脐火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rect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平溃益肠方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莎拉嗪口服,平溃益肠方组采用平溃益肠方口服,联合组采用平溃益肠方联合脐火疗法,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检测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肠黏膜屏障功能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平溃益肠方组和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较小(P均<0.05);与平溃益肠方组比较,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较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平溃益肠方组和联合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较低(P均<0.05);与平溃益肠方组比较,联合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平溃益肠方组和联合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P均<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受试者为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本院的收治时间均为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益生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以及腹痛程度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以及腹痛程度评分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IL-23、TNF-α和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IL-23、TNF-α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有效调节患者机体内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临床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SAP-ALI)时血清促/抗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长白猪,体重25~30kg,13头,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4)、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组(模型组,n=4)、大黄附子汤治疗组(治疗组,n=5)。其中模型组采用主胰管内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1ml/kg)诱导SAP-ALI模型。三组均于术后即刻、术后6h、12h、24h、48h、72h取血,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抗炎因子(IL-4)浓度变化,同时动态比浊法测定血清内毒素(LPS)含量。术后72h处死动物,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观察胰腺与肺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6~72h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浓度及肺病理组织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4浓度在术后24h开始较对照组逐渐升高(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浓度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但血清IL-4浓度于术后12h出现明显升高,48h达到峰值。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1β)、抗炎因子(IL-4)及内毒素等共同参与了SAP-ALI的发病过程。大黄附子汤通过降低血清LPS水平,进而下调血清TNF-α及IL-1β表达,上调IL-4表达,减轻SAP-ALI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危重病患者炎症介质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60例危重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试验组接受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对照组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2组等氮等热量供给。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后第10天检测血浆TNF-α及IL-10水平。并随访28天,观察两组死亡率。结果 试验组死亡率为26.7%,对照组死亡率为36.7%,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危重病患者血浆TNF-α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前的血浆TNF-α及IL-10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第10天,对照组及试验组的TNF-α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 0.05);试验组的TNF-α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危重病患者存在炎症反应紊乱。PN+EN较TPN更能降低危重病人的炎症介质,减轻炎症反应,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予以奥沙拉嗪治疗,n=30)和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治疗,n=30)。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前后IL-8和TNF-α变化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6.7%(23/30),对照组为67.7%(20/30),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0.0%较对照组的33.3%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和IL-8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奥沙拉嗪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的药物,能显著降低患者TNF-α和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温阳利湿汤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50例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8例用自拟健脾温阳利湿汤;对照组122例用补脾益肠丸。治疗20天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44%,对照组为84.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阳利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8、IL-10、TNF-α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8、IL-10、TNF-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血清IL-8、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IL-8、IL-10、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IL-10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活动期IL-8表达水平和TNF-α呈正相关,和IL-10呈负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IL-10表达水平降低,IL-8、TNF-α表达水平升高,使体内免疫调节失衡,从而诱发溃疡性结肠炎.IL-8、IL-10、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采用地塞米松联合谷氨酰胺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后血清炎症因子IL-6 和TNF-α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两种药物联合灌肠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制作溃疡性结肠炎Sprague-Dawley(SD)大鼠模型.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地塞米松+谷氨酰胺灌肠)和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单独灌肠),给药7 d 后取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6 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联合治疗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IL-6 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均<0.05),联合治疗组血清中IL-6 和TNF-α均低于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P 均<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谷氨酰胺灌肠优于地塞米松单独灌肠,可有效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6 和TNF-α水平,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子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0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缓解期组和发作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组对象血清TNF-α、IL-6水平并分析与溃疡性结肠炎体内肠道菌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病情患者,TNF-α、IL-6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TNF-α、IL-6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可通过检测TNF-α、IL-6水平来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8I、L-10、TNF-α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8I、L-10、TNF-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血清IL-8、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IL-8I、L-10、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IL-10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活动期IL-8表达水平和TNF-α呈正相关,和IL-10呈负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IL-10表达水平降低,IL-8、TNF-α表达水平升高,使体内免疫调节失衡,从而诱发溃疡性结肠炎。IL-8I、L-10、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益母通乳胶囊对剖宫产后恶露不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后恶露不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以益母通乳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宫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将L-6、TNF-α与宫腔粘连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5 d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粘连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37.14%(P<0.05);宫腔粘连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未粘连组(P<0.05);Person相关分析表明IL-6、TNF-α含量与宫腔粘连存在正相关(r=0.637,P<0.01;r=0.754,P<0.05);ROC曲线表明IL-6、TNF-α对剖宫产后恶露不净患者宫腔粘连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项指标联用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结论 益母通乳胶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IL-6、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SD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8),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血清内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和正常组比较,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亦减少,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TJ相关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低下,促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 UC 患者(疾病组)与26例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UCAI)评估 UC 患者的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 UC 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比较 UC 患者与健康人以及不同严重程度 UC 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UC 患者血清 IL-1β、IL-8和 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UC 患者血清中 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的 IL-4与IFN-γ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 UCAI 标准评分,重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轻度或非活动期的 UC 患者数量分别为17例、29例和41例。重度活动期 UC 患者血清 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轻度或非活动期 UC 患者(P <0.05);IL-1β、IL4、IL-10与 IFN-γ水平在不同活动期的 UC 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胞因子 IL-8、TNF-α与 UC患者病情相关,可能对 UC 的病情评估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石氏益肾健腰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金乌骨通胶囊治疗;观察组口服石氏益肾健腰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治疗后第7、14、28天VAS评分、JOA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14、28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14、28天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石氏益肾健腰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临床疗效确切,能降低炎性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拟黄柏消痈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菏泽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早期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黄柏消痈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消失时间、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红肿、高温、疼痛积分,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拟黄柏消痈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疼痛消失及愈合时间,缓解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高,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8例直肠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尿液乳果酸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清D-乳酸(D-LA)、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血清脂多糖(LPS)]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IBDQ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评分低于对照组,IB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D-LA、DAO、LPS和尿中L/M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固本益肠片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112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试验组接受固本益肠片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腹泻、腹痛、脓血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试验组的sRAGE、Vasp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试验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4+/CD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