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常规治疗加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血管性痴呆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石杉碱甲+常规治疗)3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改善脑循环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0.15mg,每天2次。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MMSE及ADL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加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石杉碱甲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在术前3d每天静脉注射石杉碱甲0.2mg或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恢复期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h、6h、24h、3d、1周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苏醒时间(23±3min)短于对照组(31±5min,P<0.05);观察组MMSE评分术后3h、6h、24h、3d分别为19.2±1.4、20.3±1.5、22.4±1.6、24.2±1.6,明显高于对照组(16.5±1.3、17.3±1.3、18.8±1.4、21.5±1.4,P<0.05).观察组术后3h、6h、24h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4、2和9、11、8例,P<0.05).观察组术后有1例发生谵妄,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P<0.05).两组S100 β蛋白测定值术后3、6h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且观察组术后3、6、24h S100 β蛋白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石杉碱甲可降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观察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治疗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寻找解决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方法将收治的OSAS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2例),选择32例未患OSAS的正常人作为参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M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测定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以及参照组的MMSE总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MMSE总分无差异(P>0.05),但均低于参照组(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总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MMSE总分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OSAS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采用CPAP对治疗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Barthel指数对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对照观察针灸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和针灸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灸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灸有助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前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评估常规大肠癌手术对患者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术后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治疗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癌根治术;实验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癌根治术,并于手术后可以进食起开始补充肠道益生菌制剂。两组均于术前,术后第一次排便,排便后5天,术后1月,4次抽静脉血检测血清CRP及TNF-α的含量,同时留取粪便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粪便SIgA含量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二次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次并未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术后1月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二次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愀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二次较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有所降低(P〈0.05),术后第三次血清TNF-α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术后第一次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二次较第一次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三次较第二次也明显降低(P〈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④大肠癌患者手术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明显降低。②大肠癌患者术后粪便SIgA水平下降,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短期内对升高SIgA效果不明显,但长期应用可显著升高SIgA水平。③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TNF-α和CRP水平显著升高,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后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实施及其护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雄招  孙波  蒙丽婵 《西南军医》2009,11(2):184-186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评估其护理效果。方法2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45例)行普通护理,试验组(n=115例)予以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的效果;观测指标有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就两种护理的观测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评定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全麻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焦虑、减低苏醒期蹂动发生率、降低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 7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2例纳入研究。术前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术后7d内每日采用精神错乱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谵妄诊断,6项因素被选作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年龄>85岁、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全麻、是否在伤后72h内手术、术后低氧血症、使用静脉镇痛泵。结果 52例(42.6%)患者在手术后7d内发生谵妄,其中活动过度型26例(50.0%),活动减退型14例(26.9%),混合型12例(23.1%)。单因素分析谵妄与非谵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OR=3.02,95%CI1.28-9.32)、全麻(OR=2.55,95%CI 1.07-8.12)、受伤72h后手术(OR=2.31,95%CI 1.05-7.82)和术后低氧血症(OR=1.83,95%CI 1.02-6.49)。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RR=2.68,P=0.026)、全麻(RR=2.30,P=0.031)和受伤72h后手术(RR=2.14,P=0.041)。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全麻和受伤72h后进行手术是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对军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现役军人(A组)和非现役军人(B组)各30例,同期选择同龄健康现役军人志愿者(C组)和健康非现役军人志愿者(D组)各30例为对照组。A组和B组于术前2h(T0)和术后24h(T1)进行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Stroop测验、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并采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进行以上测评。采用Z计分法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A组,T0时数字广度测验分值显著低于C组T0时(P〈0.05);A、B组T1时4项测验分值均显著低于C、D组T1时(P〈0.05);A组T,时数字广度测验和听觉词汇学习测验分值显著低于B组T1时(P〈0.05);与本组T0时比较,A组T1时4项测验分值均显著降低,B组T1时数字符号测验、Stroop测验分值显著降低(P〈0.05)。A组POCD发生率为20%,显著高于B组的10%(P〈0.05);A组T1时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B组T1时水平(P〈0.05);A、B组T1时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本组T0时水平(P〈0.05)。结论:军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同龄非现役军人,这可能与慢性心理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9.
常玉林  杨森 《人民军医》2011,(9):788-789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全麻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75岁单纯胆囊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术中持续泵入3~5 mg/(kg.h),总量不超过100 mg/kg;对照组采用异氟烷麻醉,根据双频指数(BIS)值,术中维持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0.8%~1.25%。于术前1天及术后3 h、6 h和3天,由同一心理咨询师分别进行一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分值〈24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术前1天两组MMSE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 h、6 h两组评分差异显著(P〈0.05);术后3天两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和异氟烷均能引起老年POCD,但丙泊酚影响强度较异氟烷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麻醉方法的不同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04~2011-04本院8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各43例,观察组A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B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6 h、1 d、3 d、5 d的中心静脉压(MAP)、SPO2、HR、BP、PETCO2及MMSE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6 h的MMSE评分对比麻醉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5 d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方法的不同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影响,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较低,尤其适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手外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ASA I或Ⅱ级急诊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P、C两组,每组90例。P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2ml。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两组开启同样配方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泵。PCIA设置:以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药,背景剂量0.5斗g/(kg·h),锁定时间15min,单次剂量0.125μg/kg,负荷剂量0.6oμg/kg。观察并记录术后48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PCIA泵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观察术后7d之内的谵妄发生比例。结果P组术后1、2、4、8、12hVAS低于C组(P〈0.01);首次按压PCIA泵时间,P组明显晚于c组(P〈0.01),P组术后48h内各时点累计按压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8.9%,明显低于C组的23.3%(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以有效、安全地提高手外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同时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edaravone)对严重烧伤手术患者多脏器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严重烧伤手术患者60例,ASAⅡ~III级,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E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E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静脉泵人依达拉奉60mg,C组泵人生理盐水40ml;先以40ml/h速度泵入30min,然后以10ml/h速度泵入其余药量。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并于麻醉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24h(T4)4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各时点的肝肾功能、III清SOD、MDA、S-100b、NSE、cTnI、BNP等指标。结果在术毕及术后24h时点,E组患者的cTnI较基础值、C组均显著降低(P〈0.01),C组患者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1);在术后1h及术毕时点,E组患者的MDA较基础值、C组均显著降低(P〈0.叭),C组患者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1);在术后1h及术毕时点,E组患者的SOD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较C组均显著升高(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BNP、NSE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持续输注用于严重烧伤患者手术,可有效降低心肌损伤和氧自由基损伤,可抑制心力衰竭和脑损伤,不影响肝肾功能,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脏器保护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6个月后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①脑梗塞痴呆组P300潜伏期(392.5±32.6) ms较脑梗塞非痴呆组(335.8±31.3) ms和正常对照组合(345.6±29.7) ms明显延长( P<0.01)。②脑梗塞痴呆组P300振幅(6.2±0.7)μV较脑梗塞非痴呆组(10.7±1.2)μV和正常对照组(9.8±0.8)μV明显减小(P<0.01)。③脑梗塞痴呆组MMSE评分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 r=-0.547,P<0.01)与P300振幅呈正相关( r=0.529,P<0.05);非痴组均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振幅减小可预测认知功能的不良预后,为并发血管性痴呆做好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劲  李曦 《西南军医》2012,14(6):809-8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手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5例ASAI~II级、择期行腰椎间盘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I、II、III组,每组25例。各组均行硬膜外阻滞,切皮前15min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舒芬太尼0.15μg/kg、生理盐水5ml。记录术前(T0)、切皮时(T1)、术中(手术进行20min)(T2)、术毕(T3)时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观察术中及术毕1h、4h、8h、12h的VAS评分;观察术中神志及有无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 II组术中R、SpO2降低,较I、III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VAS评分,I、I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III组与I、I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h的VAS评分,I组与II、II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组患者未见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腰椎间盘镜手术,安全、有效、可提供一定时间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评分为Ⅰ~Ⅱ级患者1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麻醉术中维持均采用维库溴铵、瑞芬太尼和异丙酚。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h)-1,A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二氧化碳气腹时间;记录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即刻(T2)、拔管后即刻(T3)和术后24 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情况;记录术后0~2 h、2~12 h和12~24 h的患者恶心和呕吐病患者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二氧化碳气腹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的MAP、HR和Sp O2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0~2 h、2~12 h和12~24 h这3个时间段内,B组发生恶心和呕吐的患者少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改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预注曲马多对胆肠吻合术患者术中与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探讨曲马多在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胆肠吻合术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C组、T1组和,12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和术毕前30min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ml;T1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注射盐酸曲马多2mg/kg(生理盐水5ml稀释),在术毕前30min注射生理盐水5ml;T2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注射生理盐水5ml,并在术毕前30min注射盐酸曲马多2mg/kg。所有患者麻醉维持均采用丙}白酚、雷米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术毕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中雷米芬太尼的用量、术毕拔管情况及术后VAS评分、PCIA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中麻醉维持T1组的雷米芬太尼用量及平均泵注速度均小于C组(P〈0.05);T1组和他组术后PCIA的VAS评分在0、6和12h分别显著低于C组(P〈0.05),且PCIA的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亦显著低于C组(P〈0.05);T1和他组拔管时烦躁(P〈0.01)和寒战(P〈0.05)发生例数分别显著少于C组;拔管时1’2组恶心发生例数多于C组(P〈0.05),而术后PCIA过程中3组相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肠吻合术患者可通过预注曲马多进行超前镇痛,术前预注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对鼻内窥镜局麻手术患者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年龄18~68岁,体重50~85kg,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D组静脉注射派替啶(杜冷丁)1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在局部麻醉的同时,将药物注入输液器中的茂菲氏滴管内,以每分钟60滴的速度输入。术中当VAS〉5分时,用同样方法追加首次量的一半。各组均静脉复合咪达唑仑。于局部麻醉时(T1)、手术开始分离组织时(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给药次数、手术时间、术中Ramsay评级、术中VAS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局麻时(T1)和手术中(T2),S组VAS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1),Ramsay达Ⅳ的例数显著多于D组和F组(P〈0.05)。药物追加次数S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术后24h随访S组中对手术过程完全遗忘例数较D组和F组多(P〈0.05)。术中MAP、HR、SpO2、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完全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鼻内窥镜局麻术中的镇静和镇痛(强化麻醉),效果优于杜冷丁组和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配方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5组,放免法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吗啡与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组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①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②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及肌注呱替啶比较对胃肠动力影响小,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