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140-14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和体检健康者30例为观察对象,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联合检测,记录其检测结果,并评估其预后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AFP、CEA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和健康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AFP、CEA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和健康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AFP、CEA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P<0.05);AFP、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敏感度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敏感性较强,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郭娟  马刚 《贵州医药》2016,(6):626-62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 CT 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另外选取医院同期确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患者均行多层 CT 常规与增强扫描,ELISA 法测定血清 AFP、AFP-L3,分析 CT 扫描联合 AFP、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价值,AFP、AFP-L3表达水平与 CT 征象的相关性。结果 AFP、AFP-L3阳性表达在包膜不完整情况下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情况(P <0.05);肿瘤临床分期越晚 AFP、AFP-L3阳性表达率越高(P <0.05),肝细胞癌中 AFP、AFP-L3阳性表达率高于胆管细胞癌(P <0.05),有转移患者AFP、AFP-L3阳性表达率高于非转移者(P <0.05)。结论检测血清 AFP、AFP-L3联合 CT 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有重要意义,血清 AFP、AFP-L3表达与原发性肝癌 CT 影像中肿瘤大小及包膜情况、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在对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断并确诊的87例肝癌患者,进行血清AFP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清AFP〉20μg/L,及〉400μg/L,其中〉400μg/L为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20μg/L有46例,阳性数即血清甲胎蛋白〉400μg/L有39例,阳性率为81.25%;而在继发性肝癌患者中血清AFP〉20μg/L有19例,血清AFP阳性数10例,阳性率为25.64%。原发性肝癌的血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肝癌,两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较继发性肝癌高,但敏感性,特异性均不够理想,可辅助其他实验室诊断提高肝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AFP、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AFP、CEA、CA199和CA125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CA199和CA125水平分别为(168.3±48.3) g/L,(12.8±4.9) g/L,(80.5±21.0) kU/L and (111.3±23.9) kU/L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AFP、CEA、CA199和CA125三项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微量离心柱法测定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良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预警中的作用。方法以装有祸联小扁豆凝集素(LCA)的微量离心柱分离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共297例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分离前AFP和分离后AFP(AFP—L3),计算AFP—L3在AFP中的含量比例[AFP-L3(%)]。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L3(%)均值、阳性率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01),AFP低浓度(AFP〈200μg/L)原发性肝癌组AFP-L3(%)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相比也显著增加(P〈0.001);而在原发性肝癌组中,不同AFP浓度组的AFP-L3(%)均值与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微量离心柱法测定AFP—L3(%)对肝癌和良性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低浓度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异常率高达83.6%,急性重型肝炎血清AFP异常率显著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均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高水平组存活率显著高于AFP正常组及AFP低水平组(P〈0.01~0.05);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者(P〈0.01)。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患者血清AFP呈高水平,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对于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重型肝炎患者9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 AFP 水平,分析 AFP 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的 AFP 异常率依次为26.1%、48.1%、81.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生存患者的 AFP 异常率为90.7%,显著高于病死组的49.0%;生存组的 AFP 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FP 水平越高,病死率越低。结论血清 AFP 水平可作为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判断指标, AFP 越高,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3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AFP水平,并根据具体病情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结果AFP〈130μg/L者10例中2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不同程度好转;AFP130~260μg/L者16例中死亡1例,其余患者不同程度好转;AFP〉260μg/L者7例无死亡病例,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存活与否主要取决于保留的能再生的肝实质的数量和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再生初期的肝细胞能产生AFP,在排除原发性肝癌和基它原因的情况下,AFP含量可以间接反映肝细胞的再生状况,对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判断意义,血清AFP水平高者较血清AFP水平低者预后好,提示AFP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汩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83+85-83,85
目的:讨论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50例,肝硬化70例,给所有患者检测AFP、CEA及GGT,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原发性肝癌的AFP、CEA及GGT明显高于肝硬化。结论: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鉴别与诊断有很大意义,联合检测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中AFP、GPC3、TGF-β1三种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了60例原发性肝癌、30例良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和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AFP、GPC3、TGF-β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GPC3和TGF-β1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P、GPC3及TGF-β1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B淋巴细胞瘤2(bcl-2)、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在肝癌诊断的敏感性。方法 60例肝癌患者、60例肝硬化及60例正常人对照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P、bcl-2、HSP70水平,根据450nm酶标仪扫描结果,标准样浓度和OD算出各样本浓度(ng/ml)。结果 3组AFP、bcl-2、HSP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较肝癌组AFP、bcl-2、HSP7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肝硬化组AFP、bcl-2、HSP7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bcl-2、HSP70在原发性肝癌人群血清中高表达,随肿瘤侵袭度增高表达呈上升趋势,联合检测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评估、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比值、r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LP)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4例,肝炎患者40例,均检测血清AST/ALT、γ-GT,ALP及AFP水平。结果 :肝癌组AST/ALT,ALP,γ-GT及AFP血清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肝癌组AST/ALT,ALP,γ-GT及AFP及AFP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联合检测AST/ALT,ALP,γ-GT及AFP灵敏度最高,明显高于AST/ALT,ALP,γ-GT及AFP单项检测(P<0.0 5)。结论 :AST/ALT,γ-GT,ALP及AFP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检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铁蛋白(S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同时测定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8例)及肝炎、肝硬化患者(36例)血清AFP及SF含量。并计算血清SF和AFP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SF值高于肝炎肝硬化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及SF平行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69.5%。串联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9.2%,特异性为93.6%。结论:血清SF和AFP联合检测能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在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PHC组45例、肝硬化组46例、肝炎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42例,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前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检测).结果:PHC组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PHC组血清AFP、CEA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68.89%、44.44%、91.11%,3种方法联合检测PHC,阳性检出率达93.3%.结论: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临床作为诊断及预后观察重要指标。但研究表明PHC患者AFP的阳性率为24.7%-76%,差异大,是否与不同原因所致肿瘤比例有关,甲胎蛋白(AFP)在诊断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原发性肝癌意义如何,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就我院173例肝癌住院患者进行检测AFP,对肝癌所致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CA125和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CA125和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对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CA125和AFP的检测,统计分析两项指标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CA125和AFP的含量分别为(172.8±200.5)ku/L,(262.4±286.3)ug/L 以 CA125〉35ku/L,AFP〉20ug/L为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其阳性率分别为69.18%和68.13%,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7.3%。统计学Ridit分析,两者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两者无线性相关关系存在。CA125和AFP单项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与联合检查的阳性率进行Х^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是一项较好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志物,与AF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FP无相关性。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血清CA125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癌腹水变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CA125水平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癌腹水变化中的意义,以及与AFP联合监测对于肝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手术病理确诊;正常对照组选取我院同期门诊体检患者(78例);分析其血清CA125水平及AFP水平与肝癌诊断以及肝癌腹水分级的关系。结果血清CA125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组(32.48±3.91)U/ml,与对照组(11.05±2.01)U/ml相比明显升高(P<0.05);血清CA125水平在对照组阳性率(0.02%)低于原发性肝癌组阳性率(39.6%);原发性肝癌CA125水平随着腹水增多逐渐增多,两者具有良好相关性(r=0.61,P<0.01);血清AFP水平与肝癌腹水无明显相关性,原发性肝癌A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A125水平对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40.2%)和特异性(29.8%)都明显低于血清AFP对于肝癌诊断的敏感性(80.1%)和特异性(84.03%),联合检测两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87.4%),但是特异性有所降低(24.5%)。结论血清CA1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在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仪检测,检测62例转移性肝癌和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M水平。结果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组比较,AFP、CE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P、CEA是鉴别诊断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较好血清TM。  相似文献   

19.
AFP、CA199、β2-MG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99、β2-MG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各项指标与正常相比较三项标志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组单项AFP、CA199、β2-MG阳性率分别为68%、58%、76%,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4%。结论AFP、CA199、β2-MG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阳性符合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CRP、AFP、CEA、CA199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RP、AFP、CEA、CA199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0肝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慢性肝炎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9例;健康体检的100例病例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CA199。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中的CRP、AFP、CEA、CA199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各组中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指标的阳性率。结论 CRP、AFP、CEA、CA199联合检测对判断各种肝病肝损害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且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