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别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93、0.848,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5,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榆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CR与非晶体硅DR胸部摄影曝光剂量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别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93、0.848,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5,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榆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CR与非晶体硅DR胸部摄影曝光剂量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对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 =0.893、0.848, 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55, 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 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数字X线胸部摄影适宜检查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R胸部摄影的适宜检查参数.方法 选择73、90、125 kV分别代表低、亚高、高kV,分别选择感度200、400、800以及各级感度±4微调,使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对内嵌有CDRAD 2.0的胸部体模曝光,记录每次曝光的剂量面积值(DAP).应用CDRAD 2.0配套分析软件Artinis CDRAD Analyzer 1.1自动分析每次曝光的图像质量(IQFinv)值.选择10名志愿者进行73 kV,S800-2;90 kV,S800+2;125 kV,S400+2,3种组合曝光,由2名医师进行评分,记录其DAP值,所得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3种组合志愿者曝光图像质量评分73、90、125 kV分别为(2.7±0.5)、(2.9±0.3)、(2.8±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7,P>0.05).73、90、125 kV的DAP分别为(29.1±7.9)、(30.5±4.5)、(40.4±7.6)mGy·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03,P<0.01).(2)3种kV体模曝光DAP值随着感度的增高而下降.每级感度间,DAP值相差11%;相同感度等级,DAP值73 kV>90 kV>125 kV.(3)3种kV体模曝光IQFinv 值均随着感度的增高而下降,相同曝光剂量下,IQFinv值73 kV>90 kV>125 kV.结论 90 kV与感度S800+2~S800+4组合是DR胸部X线摄影较为适宜的检查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数字X线摄影曝光条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确认数字X线摄影处于良好状态,用CDRAD2.0体模,测试kV、mAs、过滤等曝光条件对影像质量及剂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影像质量存在随管电压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70 kV和90 kV时影像质量最好,IQFinv分别为6.27和6.10,而在110 kV时影像质量最差,IQFinv为4.27.从60~80 kV,图像的像素值下降13%;而80~130 kV,图像的像素值在很小范围内波动,变化率仅在2%左右.随着kV数的增加,图像噪声呈逐渐增高趋势,与60 kV时相比,90 kV、120 kV时的噪声值分别上升了9.6%和16.9%.在70 kV、90 kV和110 kV条件下,分别在32 mAs、6.4 mAs 和3.2 mAs时影像质量最佳.图像的像素值随mAs增加而升高,而图像的噪声总体上随mAs的增加而降低.IQFinv与剂量与面积之积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kV呈负相关,而与mAs呈正相关,但这种相关性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结论 对于数字化X线摄影,合适的管电压和mAs为曝光参数可以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并有效控制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直接X线成像(DR)图像DICOM头文件中的剂量信息实现对DR受检者照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实时监控的可行性.方法 TO.16模体进行曝光,管电流从0.5 mAs开始逐渐增加至125 mAs,分别记录TO.16模体中模拟病变A(直径11.1 mm)、D(直径4.0 mm)、J(直径0.7 mm)的显示个数,计算检测系数(H_T).设计DR受检者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实时管理系统软件,DR摄片完成后,实时发送到工作站,实时读出每幅图像DICOM头文件中的剂量面积值(DAP)信息作为照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控制指标,设立上限值、下限值与75%分点值,当超过该部位设定的限值时,系统发出提示,及时查找原因作相应处理.结果 TO.16模体A点在低于10 mAs时、D与J在低于16 mAs,H_T随mAs增加而增加;A点在10-100 mAs、D、J点在16~100 mAs时HT没有增加.DR受检者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实时管理系统软件共计实时监测曝光5120次,发现DAP值超过设定限值引起的提示66次,提示率为1.3%.其中超过上限值21次,包括7次为技师手动设置曝光量过高;4次自动曝光控制(AEC)点选择错误引起的剂量超标;9次为技师人为增大照射野;1次原因未明,推测可能与AEC短时不稳定有关.45次低于下限值,图像质量下降,主要是摄影部位偏离AEC探测点所致.结论 DR具有较高的曝光宽容度.此方法能及时发现人为或设备问题导致的不适当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受损,实现DR受检者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自动实时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DR与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辐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用DR和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对ALVIM统计学摄影模体TRG进行曝光,记录摄影条件和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然后固定此摄影条件kV值,选用不同mAs值(分别为3.2、4.0、4.3、4.8和5.2 mAs)用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表面入射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3名影像医师进行视读打分,按照5分值判断法评判,绘制ROC曲线,计算每种信号的判断概率值(Pdet),对不同摄影系统及条件下3名观察者对模体影像信息的判断概率平均值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比较.结果 在辐射剂量为137.5 μGy时,DR所摄取模体影像内容物中0.5 ~ 1.0 nun直径骨代替物和0.9 ~ 2.0 mm直径肌肉代替物的Pdet值分别是0.742~0.923和0.635 ~0.900,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所得模体影像内容物中上述直径的骨代替物和肌肉代替物的Pdet值分别是0.526 ~0.586和0.473 ~0.560;DR和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对不同直径的骨替代物ROC曲线Pdet相差为0.216 ~0.337,以直径1.0mm为著,相差0.337;二者对直径0.9~2.0mm的肌肉替代物相差为0.075 ~0.342,以直径2.0mm为著,相差0.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5.30,P<0.01).当CR双面阅读系统的摄影条件增为75 kV、4.8 mAs时,辐射剂量为180.4μGy,两种摄影系统所摄取影像ROC曲线的Pdet值基本相同,二者对直径0.5~1.0 mm骨代替物ROC曲线的Pdet相差为-0.003 ~0.009;二者对直径0.9 ~2.0 mm肌肉代替物ROC曲线的Pdet 相差为~0.005 ~0.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23,P>0.05).在相同的判断概率值Pdet下,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所用表面入射剂量为180.4 μGy,DR所用的表面入射剂量为137.5 μGy.结论 在相同曝光条件下,DR对模体内容物的检出率高于CR双面成像系统;在获得相似图像质量时,DR的辐射剂量低于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8.
胸部数字摄影参数的最优化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胸部X线数字化摄影优化条件。方法应用柯尼卡Regins350(直接数字转换器350型)CR、柯达DirectviewCR-900、柯达DirectviewDR5000;西门子-MultixX光机;胸部X线摄影质量控制体模;EBM-上海岱嘉公司PACS系统-医学图像诊断工作站软件:Unisight;Barco1K显示器,采用不同摄影条件对专用测试体模进行摄影,同时,还对12名正常成人志愿者进行胸部X线摄影试验,分别对所获60幅体模图像和人体胸部图像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采集的60幅体模图像的肺野、心脏后缘及膈下的3个点测试表明获得最佳空间分辨率的摄影参数,对于柯尼卡Regins350为10mAs、109kV和20mAs、99kV,柯达CR-900和柯达DR5000均为10mAs、109kV和20mAs、109kV。结论DR图像显示胸部结构的清晰度和信息量均明显优于CR图像,胸部数字化摄影的最优化摄影条件为90kV~110kV,10mAs~(20±5)mAs。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同摄影源像距对小儿胸部数字X线技术(DR)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至2018年收治的60例行胸部X线(DR)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首先进行体模预实验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和不同摄影源像距(SID)(80~150 cm),其中10 cm为1组,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和入射体表剂量(ESD)。选取体模预实验中ESD相对低剂量和剂量适中的2组(90 cm和110 cm)开展临床试验。所有患儿住院期间采用同一X线机对同一患儿进行胸部DR的初查和复查,并分为初查组和复查组,初查组采用SID=110 cm,复查组采用SID=90 cm,由3位影像学专家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打分。结果通过影像学专家评判,80~150 cm的DR曝光图像质量无差异,且不同的SID下实施胸部体模DR,得到的毫安秒与辐射剂量不相同,同一体模在相同曝光指数下,随着SID的增大,毫安秒与辐射剂量均逐渐增大;初查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9±1.0)分,复查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9±1.0),2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DR胸部摄影中不同SID,其体表辐射剂量具有明显差异,SID为90 cm时能够大幅度地降低X线管的输出剂量,减少体表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数字化X射线胸部高千伏摄影曝光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确定数字化X射线摄影最佳曝光剂量。方法 选择胸部高千伏摄影管电压120 kV,摄影mAs从1 mAs逐档增加至25 mAs,对模拟人体胸部厚度摄影体模与CDRAD 2.0对比度细节体模进行摄影,测量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由5位观察者独立阅读体模影像,比较任意两曝光条件组之间的图像质量因子(IQF),确定高千伏胸部摄影最佳条件。比较4和10 mAs条件下正常人体胸部摄影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胸部高千伏摄影体模曝光条件从1 mAs增加到25 mAs,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从0.067 mGy增加至1.468 mGy。随着X射线入射剂量的增加,影像质量影响因子IQF值不断减小,观察者阅读体模信号的IQ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0,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在1~4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P<0.05),4~10 mAs时所对应的I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5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4和10 mAs所对应的体模表面入射剂量为0.250和0.606 mGy,两种条件下胸部图像质量的综合评分分别为(24.8±1.64)、(25.8±2.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数字化X射线摄影剂量的增加所获得图像信息量增加。满足临床诊断的标准人体胸部高千伏数字化X摄影最佳剂量为0.250 mGy左右。  相似文献   

11.
数字X线摄影系统适宜曝光量差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系统适宜曝光量设置方法,以确保图像质量和降低受检者受辐射剂量.方法 以树脂体模和对比度-细节测试体模(CDRAD2.0)为被照体,使用碘化铯探测器和硫氧化钆探测器的两种数字X线系统进行不同曝光参数成像.记录体模表面空气吸收剂量并进行秩和检验,用CDRAD分析软件计算图像质量因子函数(IQFinv),对相同曝光条件下的IQFinv值进行配对t检验,根据IQFinv值和系统感度确定这两种数字X线系统的适宜曝光量.结果 不同曝光条件下,两种数字X线系统体模表面空气吸收剂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化铯和硫氧化钆两种探测器的数字X线系统平均IQFinv值在125 kV时分别为4.89±1.01和2.47±0.25,70 kV时平均为5.10±1.05和2.38±0.43,相同曝光条件下两种数字X线系统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09、10、158、P值均<0.05),碘化铯和硫氧化钆两种探测器的数字X线系统适宜曝光量之比约为1:2.结论 以IQFinv值为参考,可以量化不同数字X线系统最适曝光量差别,为正确设置曝光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数字X线成像系统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系统和CR系统的图像噪声、空间分辨率和入射体表剂量(ESD),研究数字X线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相同管电压(125kVp)和不同mAs对仿真胸部体模用分辨率测试卡进行DR和CR曝光成像,测量ESD、空间分辨率,计算均方根(RMS)值,分析mA8、ESD、RMS及空间分辨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 两种系统的RMS随mAs的增加而降低,ESD随mAs的增加而增加。两种系统成像相同ESD时,DR的RMS略高于CR。ESD增加至一定量时,空间分辨率达到极限值(CR为3.1lp/mm,DR为3.4lp/mm)。结论 数字系统放射线剂量的改变会导致噪声、分辨率变化。适度的噪声水平对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胸部高千伏摄影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在ICU患者床旁DR胸部正位摄影中,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摄片条件为管电压80kv,曝光量10~16mAs;实验组摄片条件为管电压125kV,曝光量1.8-2.0mAs.评价影像质量及患者辐射剂量。结果经计算实验组甲级片、乙级片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影像质量实验组比对照组好。实验组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病房中用DR行胸部摄影,采用高千伏技术在提高影像质量,降低曝光量,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与CR对模拟肺部病变的描述,并对剂量降低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模拟线状、网状和结节病变结构置入仿真胸部体模内,应用DR和CR分别对不同mAs设置的体模曝光,记录体模的入射体表剂量。收集不同剂量的硬拷贝照片,由4位放射医师随机地实施模拟肺部病变显示度评价。采用秩和(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2.0、3.2 mAs曝光时,DR与CR对模拟线状、网状病变的显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拟线状病变:Z=-2.032,P=0.042;Z=-2.375, P=0.018。模拟网状病变: Z=-2.680, P=0.007;Z=-2.670, P=0.008)。用5.0、6.3 mAs曝光时,两者对模拟线状、网状病变的显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2、5.0、6.3 mAs曝光档,对于小结节(直径小于10 mm)的检测DR均优于CR(Z=-2.237, P=0.018; Z=-2.384, P=0.017; Z=-2.388, P=0.017; Z=-2.366, P=0.018)。当3种模拟肺部病变都显示清楚时,用非晶硒DR系统的入射体表剂量降低约65%。结论 对微小低对比病变的描述,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优于CR且明显地降低曝光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