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科手术病人影响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1 004例病人,应用"3S"手术病人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评估和筛查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发生皮肤颜色、皮肤形态、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578例为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占5.2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皮肤颜色和形态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空腹时间、体质指数、受压部位皮肤、全身皮肤(低蛋白)、术前肢体活动情况、手术体位、术中压力、术中体温、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时间、受压部位皮肤是发生术中皮肤颜色、形态改变和压力性损伤的共同危险因素(P0.01)。[结论]骨科手术病人发生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涉及多个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做好术前评估,给予受压部位皮肤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秦心怡  刘雁 《全科护理》2020,18(15):1813-18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并收集所有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8例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病人中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8.57%;单因素分析显示,苏醒期躁动者年龄(≥60岁)、性别(男)、白细胞计数异常、留置导尿管及术后疼痛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躁动者(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留置导尿管及术后疼痛是腹腔镜胃肠道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病人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留置导尿管及术后疼痛是腹腔镜胃肠道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急症手术病人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术中知晓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835例行全身麻醉的急症手术病人围术期一般资料,术后2次用标准化询问方式调查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术中知晓25例,发生率2.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ASA分级、术中低血压、困难插管是术中知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病人急症手术病人全身麻醉手术中知晓发生率较高并具有相应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处理包括整体护理防治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患者180例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术前和术中有关临床指标及术后急性疼痛评估和 术后资料及出院后疼痛随访情况.对上述影响术后慢性疼痛形成的各项因素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80例行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患者,164例患者完成了术后3个月的随访,根据其手术术后是否发生慢性疼痛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比例、循环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及术后d1~5静息及活动时疼痛程度NR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吸烟、既往饮酒、术中芬太尼用量、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术后镇痛,术后d1~5活动时疼痛程度是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术后d1~5活动时疼痛程度是术后慢性疼痛最重要的可预防因素,术后积极控制急性疼痛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海英  金红  张春鸣 《护理研究》2013,27(14):1345-1346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年龄≥70岁髋部骨折手术89例病人进行调查,并对术后肺部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有23例病人发生肺部感染,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术前长期吸烟、术前合并症、术前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未及时抬高床头及叩背。[结论]临床上根据高龄病人个体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降低高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普鹰  龚锦  岑刚  张莹  张敏  吴遐  朱光辉  裘正军  方芳 《护理研究》2011,25(31):2871-287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6月实施的55例腹腔镜胃肠手术病人术中鼻咽部温度监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因素。[结果]55例腹腔镜手术病人发生术中低体温29例(52.7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中低体温因素包括麻醉时间、手术时间、CO2总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时间和CO2总量是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胃肠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麻醉时间和CO2总量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对腹腔镜手术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病人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外科病人发生手术压力性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广州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行外科手术的43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回顾病例分为压疮组和非压疮组,并对两组病例的人口学统计变量、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手术时间、手术体位、麻醉时间、出血量、心功能分级、麻醉分级等潜在风险因素数据进行收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压力性损伤主要发生在心外科、神经外科和骨科。年龄、性别、手术体位、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心功能分级是外科病人发生手术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手术时间长、麻醉时间长、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低、凝血时间延长的手术病人应加强手术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胆囊癌根治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统计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肺部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肺部并发症密切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术前呼吸道感染、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等。[结论]胆囊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针对易患因素和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和控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肝移植病人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05例行肝移植病人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78例,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t检验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肝移植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为肝移植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肝移植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肝移植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6月实施的55例腹腔镜胃肠手术病人术中鼻咽部温度监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因素。[结果]55例腹腔镜手术病人发生术中低体温29例(52.7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中低体温因素包括麻醉时间、手术时间、CO2总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时间和CO2总量是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胃肠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麻醉时间和CO2总量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对腹腔镜手术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观察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80例创伤骨折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CEA进行术后止痛,对照组必要时给予哌替啶、曲马朵等镇痛剂止痛.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腹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术后发生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创伤骨科术后病人应用病人自拉硬膜外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黎村盛 《全科护理》2011,(17):1522-1522
[目的]观察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0例骨科手术病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按医嘱采取镇痛措施外,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疼痛宣教、营造舒适的病室环境、心理护理、镇痛等,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病人疼痛程度。[结果]术后6 h、24 h及48 h干预组病人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病人施行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骨科术后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使用电动止血带机病人发生烦躁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电动止血机病人发生烦躁不安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12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病人按手术过程中是否发生烦躁,两组术前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观察手术时间、止血带压力、疼痛不适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烦躁组病人手术时间、止血带压力、术前Zung焦虑评分、疼痛不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压力、疼痛不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间、止血带压力、疼痛不适是使用电动止血带术中发生烦菲的独立高危因素,护士应针对这些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术中烦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吴金玉  桂文 《全科护理》2013,11(1):48-49
[目的]总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伴骨质疏松病人行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护理。[方法]对2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伴骨质疏松病人行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同时加强术前访视、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等。[结果]2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h~48h下床活动,随访半年无疼痛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局部麻醉下经皮椎体扩张球囊成形术病人的手术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病人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和肢体肿胀的发生情况,以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肢体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5),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对骨科手术治疗病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和肢体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白内障摘除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的951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白内障手术护理谵妄筛查量表评估谵妄发生率,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951例病人中共有176例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18.51%。谵妄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延长(P0.05)。老年白内障摘除病人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术后疼痛、体温升高。[结论]高龄、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术后疼痛及体温升高为老年白内障手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康复.[方法]对56例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结果] 全部病人肢体功能均恢复,畸形得到矫正,其中39例病人行走时无疼痛,14例病人活动时有轻微疼痛,2例病人活动时疼痛,1例病人膝关节屈曲<50°.[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朱丽  赵梅珍 《全科护理》2015,(6):481-48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肠道手术病人中的疼痛控制效果。[方法]将108例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多模式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方法。使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两组病人术前1 d和术后前3 d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通气、通便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通气、通便时间及早期下床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快速康复多模式镇痛可明显提高肠道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控制效果,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加快其术后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张六莲  韩静  王玉梅 《全科护理》2009,7(29):2666-2667
[目的]报告30例椎间盘手术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探讨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术前主要介绍椎间盘镜手术的知识,并进行心理护理,介绍缓解疼痛的方法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伤口、饮食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指导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并讲授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人效果满意,腰腿痛基本消失,肢体活动自如,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注意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及时的功能锻炼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腹胀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预防胃肠手术病人出现腹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例胃肠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胃肠术后腹胀的因素。[结果]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有无使用自控镇痛泵(PCA)、下床活动时间4个因素与腹胀发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有无使用PCA、下床活动时间是术后腹胀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术后腹胀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