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体外扩增DC和制备DC疫苗技术的发展,DC疫苗日益成为肝癌和其它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性、肝癌患者DC的特点、抗原的负载方法及其研究现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伦恒忠  郭路生  张佩 《山东医药》2010,50(39):14-16
目的探讨负载MB49肿瘤细胞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治疗膀胱癌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冻融法提取MB49抗原并用其致敏DC2.4,制备DC疫苗。将24只膀胱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各12只。DC组皮下注射DC疫苗,对照组注射PBS。注射3周观察两组肿瘤体积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分离两组脾脏T淋巴细胞进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MB49的杀伤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结果 DC组肿瘤抑制率及细胞杀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FN-γ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DC2.4为基础的DC疫苗体内具有抑制肿瘤细胞MB49增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激活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3.
培养树突状细胞(DC),反复冻融法裂解培养的负载胰腺癌细胞(PC-3),提取细胞抗原,致敏DC,获得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生成,MTT法检测CTL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负载PC-3细胞抗原的DC疫苗能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的CTL,其对PC-3细胞具有明显地杀伤效应,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7721细胞杀伤作用弱.认为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地CTT杀瘤活性,为将来DC疫苗在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来以负载特定抗原的树突细胞 (DC)疫苗治疗的转移性内分泌肿瘤主要包括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肿瘤、肾上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并且完成了少量的临床试验。本文简要介绍了DC的生物学特性、DC疫苗的制备要点、临床研究、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其发挥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来以负载特定抗原的树突细胞(DC)疫苗治疗的转移性内分泌肿瘤主要包括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肿瘤、肾上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且完成了少量的临床试验。本文简要介绍了DC的生物学特性、DC疫苗的制备要点、临床研究、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其发挥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胃癌移植瘤免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的抗肿瘤免疫能否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联合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4(IL 4)直接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 ;以SGC -790 1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使其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建立裸鼠SGC -790 1细胞移植瘤模型 ;DC诱导的CTL治疗裸鼠SGC -790 1细胞移植瘤 ,观察移植瘤生长 ;DC诱导的CTL预防性治疗裸鼠 ,观察随后接种的SGC -790 1细胞移植瘤发生情况。结果 DC诱导的CTL不仅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能预防其发生。结论 经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有可能在治疗肿瘤及预防其术后复发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C)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学章  庄辉 《传染病信息》2003,16(4):163-165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它最大的特点是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s)增殖,为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并可诱导免疫耐受,因此研究者们利用其能诱导免疫反应的特点治疗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利用其诱导免疫耐受的特点治疗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DC疫苗作为天然佐剂治疗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免疫治疗的热点,用DC疫苗治疗淋巴瘤、黑色素瘤和前列腺癌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方面,最令人关注的手段是利用DC细胞的功能,诱导出机体针对HBV的免疫反应,达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目的。 1 慢乙肝治疗的现状尽管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大大减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但全世界仍有20亿人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卡介苗(BCG)活化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直接抗胰腺癌细胞Panc02的机制,以及观察经不同部位注射DC疫苗抗小鼠胰腺癌移植瘤的效应.方法 从C57BL/6小鼠骨髓中诱导培养DC,并予以BCG促成熟,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成熟度,CCK-8细胞计数检测DC直接抑制Panc02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BCG促成熟DC表面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量.C57BL/6小鼠皮下接种Panc02胰腺癌细胞制成荷瘤小鼠,第7d予以DC疫苗注射免疫治疗(DC疫苗为经Panc02细胞冻融抗原致敏后BCG促成熟的DC),分为3组: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皮下注射DC疫苗组和瘤内注射DC疫苗组,1周后再治疗1次,第2次治疗后15d处死小鼠,观察不同治疗抗肿瘤的效果.结果 BCG活化后DC疫苗成熟度明显增加,其表型CD86表达增加;经BCG活化成熟的DC能直接抑制Panc02细胞生长,这一作用可被TRAIL抗体部分抑制,且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成熟DC表面分子TRAIL明显高于未经BCG促成熟组未成熟DC.肿瘤体重:瘤内注射DC疫苗组<皮下注射DC疫苗组<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BCG活化的胰腺癌DC疫苗的生物活性明显增加,并可通过TRAIL这一途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且经BCG活化的DC疫苗瘤内注射免疫治疗抗肿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在血液学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淋巴瘤体内微小残留病变(MRD)是指临床上病情达到完全缓解,而体内仍有微量的仅凭形态学方法无法检测的白血病细胞残留,MRD是白血病/淋巴瘤复发的主要根源。亦成为白血病/淋巴瘤防止复发的关键问题。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PC),它们能够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并可启动和调控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肿瘤特异性DC疫苗在当今血液肿瘤学生物治疗领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DC在血液学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DC的体外扩增和可塑性DC均起源于体内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目…  相似文献   

10.
树突细胞(DC)是体内惟一可以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激发免疫应答的关键。我们选用持续表达BCR-ABL肿瘤抗原的K562细胞冻融抗原负载健康供者DC,避免自体肿瘤抗原和自身DC存在的缺陷,探索BCR-ABL肿瘤抗原负载的异基因健康供者DC在体外能否诱导HLA部分相合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T细胞产生抗BCR-ABL^+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胰腺癌细胞冻融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原代培养的自体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从6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中分离胰腺癌细胞,反复冻融获得肿瘤抗原;以该肿瘤抗原致敏外周血DC,诱导T细胞转变为CTL;采用Cr51释放法观察CTL对原代培养的自身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以来源于胰腺癌细胞株Pancl的肿瘤抗原致敏DC和未致敏DC刺激的CTL作为抗原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实验组CTL对自身细胞的杀伤活性为69.05%±15.79%→88.05%±15.34%,抗原对照组CTL的杀伤活性为43.08%±6.92%→67.30%±8.91%,两组CTL杀伤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与抗原对照组相比,前者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后者者(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冻融物致敏的DC疫苗可以诱导T细胞产生高效的针对自体癌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新鲜肿瘤组织来源的胰腺癌细胞比传代的Pancl细胞具有更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2.
趋化性细胞因子MIP-1α动员DC前体细胞的体内抗胃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趋化性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ion protein-1α, MIP-1α)在外周血中快速动员树突状细胞 (DC)前体细胞,并荷载小鼠前胃癌(MFC)抗原后,其体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B6小鼠尾静脉注射MIP-1α,分选出外周血B220-CD11c 细胞,以GM-CSF、IL-4及 mTNF-α培养5-6 d,检测其表型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B220-CD11c 细胞荷载MFC抗原后制备成DC疫苗,经皮下回输MFC荷瘤小鼠,观察小鼠瘤体生长和存活时间,检测其体内抗肿瘤效应.未荷载肿瘤抗原的MIP-1α动员的胃癌DC疫苗、MFC肿瘤可溶性抗原和PBS缓冲液作为对照.结果:MIP-1α注射B6小鼠4 h后外周血中 B220-CD11c 细胞即升高,48 h达到高峰,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13.7%±0.8%.新鲜分离的B220-CD11c 细胞不具有成熟DC的特征, 经过细胞因子培养的B220-CD11c 细胞具有典型的DC表面标志,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具有极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当荷载MFC 抗原后制成的DC疫苗皮下回输MFC荷瘤小鼠后,观察至第27天,MIP-1α动员的胃癌DC 疫苗和骨髓源性的胃癌DC疫苗实验组小鼠的瘤体大小分别为(2.7±0.6)cm3和(2.8±0.8) cm3,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小鼠瘤体迅速生长,瘤体大小分别为23.7± 1.7 cm3、26.4±1.9 cm3和31.2±2.2 cm3,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 对照组小鼠在荷瘤后25 d内全部死亡,而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期则明显延长,且治疗组小鼠在无瘤存活35 d后,再次接受MFC细胞冲击,继续观察小鼠至60 d仍存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MIP-1α可以直接快速动员B220- CD11c DC前体细胞进入小鼠外周血,这些 DC前体细胞荷载MFC抗原后制成的胃癌DC 疫苗,可激活机体T细胞,产生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3.
钱莘  施明  王福生 《肝脏》2003,8(4):66-68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寻找乙型肝炎治疗的免疫学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已有大量研究预示树突状细胞 (DC)疫苗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文就近年来有关DC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一、慢性乙型肝炎DC的生物学特点DC具有激活CD8+ CTL和CD4+ Th的能力 ,处于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在机体抗病毒、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功能它可区分为DC1和DC2 两个亚群 :DC1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产生抗原捕获和提呈功能 ;分泌大量IL 12 ,诱导Th1分化…  相似文献   

14.
孙泉  杜智  王毅军  朱争艳 《山东医药》2010,50(16):13-14,17
目的评价体外应用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脐血树突状细胞(DC)所诱导的抗肝癌效应。方法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孕妇胎盘端脐血,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及T淋巴细胞,用GM-CSF、IL-4及TNF-α联合诱导CBMNC分化为DC,观察形态学变化并以流式细胞术鉴定,选培养的第3天以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CBMNC-DC,以负载抗原的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活化为自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用CTL对肝癌细胞进行杀伤,MTT法测定活化的自体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和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体外负载肿瘤冻融抗原的脐血DC可诱导显著的自体效应淋巴细胞增殖及抗肝癌效应。结论体外负载抗原的脐血DC可诱导显著的抗肝癌效应,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肝癌疫苗。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患者,DC功能减弱可促进病毒的持续感染,造成疾病的慢性化。目前DC成为HCV疫苗的研究重点,可能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有效免疫学方法,本文就D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功能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APC).体外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瘤苗并注射回体内以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是具有良好前景的生物治疗方案[1].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自体及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负载肿瘤抗原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及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 利用细胞因子诱导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生成DC,尼龙毛柱法分离T淋巴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反应,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刺激的T细胞对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杀伤作用.结果 骨髓细胞诱生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负载肿瘤抗原后,均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负载肿瘤抗原的自体及异体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后均可杀伤两种靶细胞,T细胞对MCF-7的杀伤力明显低于对患者肺癌细胞的杀伤力. 结论人自体或异体DC体外负载细胞性肿瘤抗原后,可有效地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然调节性细胞(nTreg)对基于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疫苗治疗黑色素细胞瘤小鼠疗效的影响。方法制备出小鼠的黑色素瘤动物模型40只。制备删除nTreg的CIK细胞、未删除nTreg的CIK细胞及输入DC和CIK细胞后再去除nTreg的细胞,并将各组细胞输入动物模型内,观察各组细胞体外杀伤活性及动物模型生存情况。结果第1组制备的DC和CIK疫苗杀伤黑色素瘤细胞活性最强,平均杀伤活性为(98.32±6.24)%,显著高于第2组(45.53±9.13)%和第3组(51.27±8.24)%(P<0.05)。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升高,治疗B和C组在第8、12天肿瘤生长被抑制,治疗A组在第6天肿瘤被抑制,第8、12天肿瘤大小显著降低。对照组小鼠在30 d内全部死亡,治疗A组仅在第3、6天分别死亡1只,治疗B组30 d内有5只存活,治疗C组30 d有3只存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nTreg会抑制DC和CIK疫苗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以及治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细胞免疫能否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机制.方法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直接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以源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建立裸鼠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模型.以CTL治疗裸鼠HepG2移植瘤并观察治疗效果,检测移植瘤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C诱导的CTL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而抑制移植瘤生长.结论经肿瘤抗原激发的DC有可能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肿瘤疫苗备受关注,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主要涉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基因修饰疫苗、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固化疫苗、化学修饰肝癌细胞疫苗、人细胞融合肝癌疫苗和细胞因子—微粒肝癌疫苗等方面。有关DC疫苗和基因修饰疫苗的报道较多,其它肝癌疫苗的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