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兰州市城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死亡年龄和死因,为今后更好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兰州市城关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年度报表》和《儿童死亡登记册》的儿童死亡数据,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6年兰州市城关区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26‰、6.49‰和7.22‰,三者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新生儿和婴儿死亡为主,分别占72.91%、89.96%。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的前五位为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以及其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的72.70%。结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婴儿和新生儿死亡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部分;出生窒息和低出生体重仍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厦门市同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因及动态变化,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同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同安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05年的4.29‰、7.43‰、8.58‰降至2009年的3.15‰、5.33‰、6.55‰.前5位死因分别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1~4岁儿童前3位死因分别为意外、其他肿瘤和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采取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科质量与新生儿复苏技术,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是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新生儿死亡和婴儿死亡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王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816-818
目的:掌握鹤庆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对鹤庆县2001~2005年44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36‰、22.07‰、27.39‰,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59.82%、80.58%,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先天异常。结论:发展地区经济、加大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切实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关键。重视儿科队伍的建设,加强肺炎防治。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及先天异常的出生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玲勤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82-3383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年和2006年儋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9.63‰,婴儿死亡率为16.55‰,新生儿死亡率为11.10‰;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53‰,婴儿死亡率为9.42‰,新生儿死亡率为6.52‰。结论:儋州市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2005年下降。做好孕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提高出生窒息的预防和抢救水平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赵晓霞  曹文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54-4356
目的:了解和掌握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1~2005年甘肃省妇幼保健三级保健网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活产婴儿74 13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 456例,死亡率为19.64‰,其中新生儿死亡1 047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4.12‰,婴儿死亡率为17.56‰。5年来,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及先天畸形;1~4岁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肺炎、先天畸形、脑膜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婴儿相近。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儿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小剂量叶酸,避免孕期接触致畸因子等,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兰州市城关区、全国及全省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关系,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城关区、全国及全省儿童死亡数据,分析儿童死亡率指标的增长速度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2001-2016年城关区儿童死亡率低于全国及全省水平,但下降幅度小,波动大。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死亡为主,婴儿死亡中又以新生儿死亡为主,所占比例均达50%以上。2001年以来儿童死亡率逐渐下降,平均下降速度城关区<全国<全省,儿童死亡率指标平均下降速度也不同,其中城关区婴儿>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全国及全省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儿童死亡率已进入一个下降缓慢的"平台期",应采积极取措施防止儿童死亡率的反弹增加,新生儿死亡率下降速度较慢,婴儿、新生儿死亡一直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董应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83-1784
目的:了解晋宁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5年晋宁县12个乡(镇)24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67‰,婴儿死亡率14·18‰,新生儿死亡率9·88‰,7天内新生死亡率7·94‰。5岁以下儿童前4位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早产、意外死亡、肺炎、新生儿窒息。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儿科医护质量是控制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陈志斌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64-4365
目的:了解彭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及各年龄组死亡率等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决策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县范围内的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结果:全县7年累计死亡558例,死亡率21.85‰。其中新生儿死亡率15.47‰,婴儿死亡率19.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85‰。新生儿死亡395例,占死亡总数的70.97%。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分别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和意外窒息。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预防早产、窒息和先天异常等的发生。改善医疗条件,使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9.
南郑县2000~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南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期目标实施情况,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后期目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各乡、镇卫生院所管辖区、各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单位防保科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婴儿死亡率17.9‰,新生儿死亡率12.5‰,与2000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5.2%,婴儿死亡率下降31.4%,新生儿死亡率下降29.8%。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新生儿窒息、肺炎、先天畸形、意外、早产低体重儿。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占68.3%~89.3%。因此,加强新生儿、婴儿监护和保健,减少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船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全区98例0~4岁儿童死亡情况、死亡年龄构成、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出生活产儿12372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92‰,婴儿死亡率为7.03‰,新生儿死亡率5.58‰。船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降低,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顺位前3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应将农村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周红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08-4410
目的:了解徐州市云龙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10年徐州市云龙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市云龙区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54‰,与2006年相比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主要为: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意外窒息、先天异常。结论: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应加强孕产期和儿童保健工作,预防早产,积极推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做到早发现、早就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11年南京市活产总数264706例,新生儿、婴儿、1~4岁儿童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38‰、3.70‰、1.50‰和5.21‰,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1.12%;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三位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溺亡。结论: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儿和未成熟儿的发生;加强儿童及其家长意外伤害的健康宣传,减少溺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构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19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综合分析兰州市2010年1月-2018年12月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利用SPSS 21.0软件构建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筛选最佳模型并预测2019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结果  兰州市2010-2018年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1 650例,男、女报告死亡例数分别为871例和774例,年均死亡率为6.23‰。近几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新生儿为主,占65.27%;通过不同模型比较发现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模型为最优模型,该模型较好的拟合了兰州市2010-2018年5岁以下儿童月死亡例数,预测2019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例数为140例,与2018年的死亡例数相近。  结论  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趋势并进行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慈利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结构的变化,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9年慈利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10.04‰下降到2009年的6.24‰,5岁以下儿童死因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意外死亡连续4年成为第一位死因。结论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做好孕产期保健、加强产儿科合作的前提下,需加强对儿童意外死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李冬松  钱铸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03-4405
目的:掌握并了解沈阳市大东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努力降低沈阳市大东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2005~2009年沈阳市大东区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与2005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没有大的波动,基本保持平稳态势;5年间先天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逐年增加,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结论:做好围产保健,加强产前筛查,降低出生缺陷,防早产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赵日双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48-2949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2007~2011年辖区本地户口儿童及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新生儿死亡率由6.95‰降为2.20‰(P<0.05),婴儿死亡率由8.21‰降为2.75‰(P<0.05),0~4岁儿童死亡率由10.11‰降为4.4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原因排在前两位的仍是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但肺炎的排序有所下降。结论:南宁市江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近5年明显下降,降低出生缺陷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蔡妙玲  曾红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24-3227
目的:了解罗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特点与趋势,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与2006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明显下降(χ2=5.681,P<0.05),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χ2=6.697,P<0.05)。新生儿死亡率最高,主要是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74.67%)。先天性心脏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早期新生儿的首位死因是早产低体重,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死因是意外死亡。结论: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提高孕产期的保健质量和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兰州市2010-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及主要危险因素,为更好地改善兰州市儿童保健工作,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兰州市2010-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对监测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估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结果 兰州市2010-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1 178例,死亡率为7.97‰,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9.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6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肺炎和意外死亡,其所导致的早死指数分别依次为71.73、71.73、71.42、71.60、71.64、69.47。5岁以下儿童总人均PYLL为71.44(8 4157.94/1 178)。结论 应积极防治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完善产科、儿科建设,建议推广PYLL及早死指数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铜陵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规律,探索可行性的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为3.26‰、5.17‰、7.0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73.08%。先天异常、各类意外、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 结论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和产科质量,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简单有效的现场应急抢救技术等都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31-2733
目的:了解乐山市妇幼卫生年报与监测相关指标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妇幼卫生调查制度》统一制定的妇幼卫生年报6张报表和《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要求,由县妇幼保健院收集汇总上报。结果:婴儿死亡率从19.15‰下降至7.3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5.18‰下降至10.01‰;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由1.87%下降至0.77%;孕产妇死亡率由79.08/10万下降至15.70/10万;婚前医学检查率由0.33%上升至57.51%;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21.02%上升至86.49%。结论:2001~2010年乐山市儿童死亡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保健与出生人口素质指标得到改善,妇女病检查是"两癌"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