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肌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甲钴胺.  相似文献   

2.
杨冰 《中国药业》2013,(21):72-74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DPN患者72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对照组仅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8周.结果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P<0.05).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曾志复 《海峡药学》2010,22(12):131-132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西洛他唑片100mg1日2次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1日3次口服;对照组30例单用依帕司他片50mg1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正中神经、腓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有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固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  相似文献   

4.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epalresta)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依帕司他。观察两组冶疗前后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聂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05-106
目的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搜集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试验文献,运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给予a-硫辛酸与依帕司他片,对照组25例单用依帕司他片,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P<0.05)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a-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  相似文献   

7.
徐爱花  徐海燕  章丹 《海峡药学》2013,25(2):180-18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显著性(P<0.01)。NCV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片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和对照组31例(依帕司他单药治疗),均治疗12周。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为客观标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单药治疗组改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进而评价依帕司他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口服,随访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 依帕司他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0.00%;甲钴胺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可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但依帕司他有效率更高,传导速度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依帕司他片与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45例单用α-硫辛酸,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评价治疗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CV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α-硫辛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且患者对其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取得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起作用(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1),但是观察族的效果更好。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联合使用依帕司的治疗效果比单纯的应用依帕司他的治疗效果要更好。  相似文献   

12.
韩隆元 《中国医药》2012,7(2):163-165
目的 观察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在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静脉滴注硫辛酸300 mg/d,同时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次,3次/d,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片50 mg,3次/d,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评分(NSS)、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 (51/54),对照组总效率为67.3% (37/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3,P<0.01);2组治疗后NSS、MDN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NSS、MDNS 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1)分比(5.2±1.3)分,(5.5±1.2)分比(7.9±1.4)分,P <0.05];2组治疗后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MNCV和SNCV明显高于对照组[MNCV:正中神经(49.2±3.6) m/s比(43.2±3.9) m/s,腓总神经(48.8 ±3.1)m/s比(42.0±2.8)m/s;SNCV:正中神经(49.3±3.7) m/s比(42.6±2.7) m/s,腓总神经(45.7±3.2) m/s比(41.3±3.4)m/s,P<0.01].结论 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评价依帕司他联合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抗氧化剂治疗,对照组单用抗氧化剂治疗,疗程3周,治疗前后进行震动感觉阈值检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6%,治疗组为92.9%,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治疗组的震动感觉阈值数值下降,有较好改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抗氧化剂治疗优于单用抗氧化剂治疗,可明显改善震动感觉阈值数值,减轻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效华  王志举 《中国药房》2011,(44):4175-4176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qd;尼莫地平40mg,口服,ti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40mg,口服,tid。2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硫辛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腿浴治疗器应用自拟糖痛洗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2012年4月~2013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结合组各53例。临床组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6±5.1)岁,平均病程(9.8±3.1)年。结合组男25例,女28例,平均年龄(57.6±5.8)岁,平均病程(11.0±2.9)年。临床组单纯应用糖尿病基础治疗及周围神经病变西医常规治疗。结合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腿浴治疗器的自拟糖痛洗剂进行治疗。比照两组的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改善情况。结果结合组其总有效率为88.68%,显著高于临床组的71.70%(P〈0.05)。两组其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两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加强,结合组其加强幅度显著高于临床组(P〈0.05)。结论腿浴治疗器应用自拟糖痛洗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29例(腺苷钴胺治疗),两组血糖均控制在理想水平,治疗组予前列地尔10μg静脉推注,同时予腺苷钴胺1mg肌内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d;对照组只给予腺苷钴胺1mg肌内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8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7%,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P〈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增快明显,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腺苷钴胺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被随机分为依帕司他治疗组(15例)和甲钴胺治疗组(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神经功能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后12周改善程度达到最大,但两组间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疗效相当,且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的特点,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观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8.
董勇 《中国药师》2014,(4):660-661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降糖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木丹颗粒7 g,po,tid,对照组加用硫辛酸片0.6 g,po,qd。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BG、2hPG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寿砚芸 《中国药房》2011,(24):2285-2286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及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稳定后,2组均肌肉注射甲钴胺500μg·d-1,qd,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0μg·d-1,qd,2组疗程均为30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