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主要内容。由于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差[1] ,皮肤柔嫩、血管壁薄、管腔小 ,及固定方法不妥而使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法进行了改进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头皮静脉输液患儿 3 0 12例 ,男 172 2例 ,女 12 90例 ,出生后~3岁。随机分为两组 ,15 0 6例为改良法 ,15 0 6例为传统的单蝶形固定法。选择血管为额前正中静脉 ,颞浅静脉 ,外眦上部静脉 ,耳后静脉。1 2 穿刺与固定方法1 2 1 改良法1 2 1…  相似文献   

2.
我们将采血器替代注射器采血 2 0 0 0余人次 ,现将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及采血静脉。本院住院患者 42 0例 ,门诊患者1 4 2例 ,均为内科疾患 ,年龄 2~ 98岁 ,共采血 2 0 0 0余人次 ;按采血部位分 :腹壁静脉 2人次 ,头皮静脉 2 6人次 (其中小儿 1 1人次 ) ,股静脉 35人次 ,余为四肢静脉。1 2 采血方法。 (1 )四肢静脉采血法。准备同常规 ,取出采血针 ,将硅胶管拉直 ,取下针头塑料护帽 ,持针柄穿刺静脉 ,穿刺成功后可见到 1cm左右的回血 ,即刻将尾端的针头略斜推入采血管后 ,左手持采血管 ,使之垂直…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头皮静脉取血代替股静脉取血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新生儿取血多采用股静脉穿刺的方法 ,对患儿的创伤和痛苦较大 ,并且常常造成穿刺损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采用头皮静脉取血法。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对象为 2 0 0 0年 2月~2 0 0 2年 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 ,需静脉取血检查的患儿 3 5 0例 ,男 2 0 4例 ,女 14 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 ,头皮静脉取血的 2 0 0例为观察组 ,股静脉穿刺取血的15 0例为对照组。1 2 方法 观察组操作方法为患儿取仰卧位 ,固定头部 ,选择头正中静脉 ,两侧颞静脉或耳后静脉 ,根据静脉的粗细选用哈那好输液器针头 ,一般多选用 5号 (2 4G…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窦宝萍 《护理研究》2003,17(5):282-283
传统的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 ,在静脉穿刺见回血后 ,将针头再平行进入少许 ,放松止血带和调节器 ,嘱病人松拳 ,见液体输入通畅 ,再用胶布固定[1] 。而在临床操作实践中发现 ,看到回血后 ,将针头送入多少适宜难以掌握 ,且往往由于在针头送入血管的过程中针头刺穿血管壁而造成穿刺失败。通过对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采用见回血停止进针的方法 ,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与方法 选择哈那好输液器 ,连接 7号头皮针 ,按常规静脉输液操作进行准备及操作。随机抽取 2 0 0 1年 6月—2 0 0 1年 10月我院家…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200例患者静脉穿刺进行针角度的观察和调查,得出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约60°)可减轻进针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1999年2月至2002年2月接受静脉注射输液的清醒患者。共计200例,其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20~65岁之间。分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观察和比较。2 操作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本人操作,两组均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7号针头。选择的穿刺对象全都是接受静脉输液的清醒患者,均选用患者上肢前臂或手背静脉为穿刺点,原则上从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选择血管。2.1 实验组:选择好患者穿刺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的皮肤约成6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行走,见回  相似文献   

6.
梅晓芳 《上海护理》2003,3(2):41-42
近年来套管针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逐渐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但在产科抢救新生儿窒息需脐静脉给药时 ,仍普遍使用头皮针或注射针头进行脐静脉穿刺 ,使用中由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低 ,针头不易固定及用药量不够准确等影响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为使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重要环节 -脐静脉注射更迅速、准确和连续 ,我们采用套管针取代头皮针或注射针行脐静脉注射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选择 1996年~ 2 0 0 1年需脐静脉注射的窒息新生儿 90例 ,胎龄 2 9周~ 4 2周 ,将 9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套管针组、头皮针…  相似文献   

7.
分离头皮针更换药液时消除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轻病人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在患者同一静脉通路上分离头皮针进行临时静脉给药或应急用药。此情况下头皮针栓内会有微量空气不易排除 ,且随药液迅速进入静脉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笔者采用不同连接方法进行临床实践研究。现将 6 0 0例患者临床实践研究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区住院的输液患者 6 0 0例 ,其中男 32 0例 ,女 2 80例 ,年龄 14~ 80岁 ,平均年龄 40岁。随机分为 3组 ,即传统方法 1组 2 0 0例 ,传统方法 2组 2 0 0例 …  相似文献   

8.
陈爱玲  赵彩珍  胡月玲  韩俊仙 《护理研究》2003,17(18):1096-1097
在临床输液中 ,针头型号的选择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一般成人采用 7号针头 ,而小儿则采用 5 12 号针头。只考虑到输液速度能否保证 ,没有考虑到穿刺成功率、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及针头对血管的损伤。故对 82例静脉输液的病人先后用 5 12号、7号头皮针静脉输液 ,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 2 0 0 3年 1月 3日— 2 2日我院门诊 14岁~ 80岁静脉输液病人 82例 ,男 46例 ,女 3 6例 ,平均年龄3 7.1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2 9例 ,慢性支气管炎 17例 ,肺炎 6例 ,扁桃体炎 19例 ,胃肠炎 2例 ,心脑血管病 7例 ,美…  相似文献   

9.
笔者由于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接触到需要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针对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现象仔细观察并研究了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神经外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8.3岁.200例中,男161例,女5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选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经常使用的5.5号头皮针做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常规使用7号头皮针做静脉穿刺输液,穿刺部位均为手背、前臂浅静脉,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尽量避免在下肢做静脉穿刺输液,一次穿刺成功,输液过程中无渗漏.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皮静脉输液是 1周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 ,临床应用广泛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儿痛苦 ,保证输液质量 ,我们根据基础护理学 ,结合临床实际 ,自 2 0 0 1年 1月对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研究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方法随机将 10 0 0例 1周岁以内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5 0 0例。对照组 ,采用传统法 ,按基础护理学中操作规程进行。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 ,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针头与皮肤成 5°角 ,快速进皮后 ,变换手法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直刺入血管 ,见回血用 4…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股静脉斜刺采血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儿科采用头皮静脉采血法、四肢浅静脉采血法、股静脉直刺采血法 ,而对于婴幼儿及肥胖儿头皮静脉 1次采血最多只能 7ml[1 ] ;四肢浅静脉穿刺不易成功 ;颈外静脉穿刺后固定困难 ,转头易穿通血管造成失败 ;股静脉直刺法不易固定 ,穿刺范围小 ,穿刺不易成功。而股静脉斜刺法则克服了以上弱点 ,穿刺成功率高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为医生诊治疾病提供了足够的血量 ,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2 0 0 2年 1月应用以来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实验组 398例 ,为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8月所接触的婴幼儿。男 2 0 4例…  相似文献   

12.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1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性操作 ,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 ,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本科住院患儿 486例近 5 70 0次静脉输液中 ,有 112例 12 2例次发生了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 ,其中同一患儿出现此种现象 2次或 2次以上者有 10例 ,其操作者都是具有5a以上护龄的护士。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1 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判断操作者按正规程序进行操作 ,穿刺中操作者感觉头皮针已刺入静脉 ,且在血管内滑…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 ,是儿科最常见的治疗方法[1] 。穿刺时体位舒适 ,不影响其他诊疗和护理 ,便于保暖 ,最适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输液[2 ] 。但由于小儿血管细 ,且易哭闹 ,不合作 ,家长在旁边的关心又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所以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水平 ,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8月进行静脉输液的12 2 6例患儿。其中男 664例 ,女 5 62例 ,年龄最小的 1d ,最大的 7岁。1.2 分组与穿刺方法  12 2 6例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 ,穿刺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儿的病情变化。从 1 995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 ,来我院门诊输液的 98例小儿患者中 ,3 6例穿刺失败 ,为了提高我们的穿刺成功率 ,熟练地掌握这项护理操作技术 ,本文作者对失败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1 995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来我院门诊输液的 98例小儿患者 ,输液时间最短的 3天 ,最长的 1 5天 ;其中男性 4 5例 ,女性 5 3例 ;年龄 2个月~ 4岁 ,穿刺的血管均为头皮静脉。1 2 方法本次调查根据科室记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型号的头皮针在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效果。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由同一操作者根据单双日选择5.5、7号头皮针对患者进行输液。对两种型号的头皮针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部位周围瘀血情况、患者愿意接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5.5号头皮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多次穿刺部位周围瘀血情况、患者愿意接受程度均显著好于7号针头(均P〈0.01)。结论5.5号头皮针针径小、针梗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反应小,可延长患者静脉血管的使用寿命。心内科老年患者使用5.5号头皮针进行输液值得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两种持针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持针方法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提高静脉穿刺质量。方法 :随机将 2 0 0 3年 1月至 6月因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在门诊输液治疗的 2个月~ 3岁的患儿 5 0 0例分为两组 ,各 2 5 0例 ,实验组采用手持针柄的前后沿穿刺 ,对照组采用手持针柄的上下面穿刺。结果 :实验组皮下瘀血、针头阻塞、针头脱出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首次穿刺成功的例数、血管重复利用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手持针柄前后沿进行穿刺优于手持针柄上下面穿刺  相似文献   

17.
手背部非握拳法静脉穿刺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因手背部静脉穿刺不限制患者肢体活动 ,易固定 ,又遵循了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的注射原则 ,因此常首选为静脉穿刺部位。传统方法为扎止血带后让患者握拳消毒后穿刺。我们现采用非握拳法手背部静脉穿刺 ,发现效果更佳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以 2 0 0 2年 2月至 5月收治的 2 0 0例健康状况近似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 10 8例 ,女 92例 ,3~ 70岁。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前 10 0例为观察组 ,后 10 0例为对照组 ,注射时间都在上午 8~ 9时 ,均选用同样型号的针头穿刺。1 2 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 ,护士先选择穿刺血管 …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静脉穿刺后皮下出血的原因,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了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血管的位置和拔针后按压的方法,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0例,女10例,16~70岁,受试者出凝血时间正常。1.2 方法 将3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用常规静脉穿刺法,即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B组、C组各10例,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静脉注射完毕,A、B两组用同样方法,即拔针时棉签与血管走向垂直按压1~3min,C组拔针时棉签与血管走向平行按压1~3min。2 结 果A、C两组拔针后穿刺点无皮下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19.
毛孔进针静脉穿刺减轻疼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我们采用两种静脉穿刺方法为35 0例患者施行静脉穿刺术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以 1998年 8月至2 0 0 0年 10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接受静脉输液 ,神志清楚的 35 0例为研究对象 ,男 2 94例 ,女 5 6例 ,30~ 6 0岁。按接受静脉穿刺的时间分单日、双日 ,单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探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1996年开始我们用德国产 2 2G、2 4G静脉留置针替代头皮针 ,为 0~ 6岁 6 0 0例患儿行静脉穿刺 ,有效地保持了静脉通路的通畅 ,便于及时给药 ,快速抽取血标本 ,为抢救患儿的生命赢得了时间。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留置针构造及优点留置针的优点是针壁构造薄 ,针头与套管斜面接触严密 ,使穿刺容易 ,对皮肤及组织损伤小 ,导管柔软 ,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 ,不易损伤血管 ,保证了输血、输液的速度 ,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保护了血管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2 血管选择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健侧肢体较为表浅、较直且粗、柔软有弹性的血管 ,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