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天津市和平区2009-2018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丙肝防控政策、开展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和平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和平区2009-2018年共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240例,发病率由2009年5. 61/10万上升至2018年12. 26/10万,各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 732,P <0. 01)。高发地区依次为劝业场街、南营门街和南市街。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953,P> 0. 05)。报告病例数最多的职业是离退人员,占40. 3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占19. 7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74岁,年龄别发病率呈现出三次高峰,分别为60~64岁、70~74岁和85岁以上年龄组,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 003,P <0. 01)。结论天津市和平区2009-2018年丙肝发病呈现上升趋势,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有效控制丙肝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宁波市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1999年-2008年病毒性肝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年-2008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波动在49.26/10万~83.6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64.12/10万。宁波市所辖11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经济欠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县区间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P<0.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二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37.21,P<0.001);病毒性肝炎发病以20岁~49岁中青年为主,占总病例的69.65%;病例构成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的45.49%;经血液传播肝炎发病强度(17.75/10万)明显高于经粪、口途径传播肝炎(6.23/10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36.80,P<0.001)。结论:宁波市病毒性肝炎发病10年来虽明显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重视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调整、优化免疫策略,在继续做好婴幼儿及学生甲肝及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水平。并逐渐建立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阿城区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丙肝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阿城区2010-2016年丙肝的网络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统计分析阿城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分布状况。结果 2010-2016年阿城区累计报告丙型肝炎937例,年均发病率为8.2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在60~6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达14.11/10万,年均报告发病人数在50~59岁年龄组最多,为238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率4.7/10万,女性发病率3.5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2:1。职业分布中,以农民为主,占报告发病数的31.06%,其次是家务和待业,占27.96%。地区分布显示,阿什河社区和新华镇年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9.22/10万和9.14/10万。结论哈尔滨市阿城区丙型肝炎发病率处于上升阶段,应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  相似文献   

4.
探讨凉山州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和趋势,为当地制定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之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子系统中的病毒性肝炎报告卡片信息进行了收集,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凉山州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男性病例构成比分别为68.65%、66.63%及65.79%,均高于女性病例的31.35%、33.37%及34.21%;病例以青壮年为主,但年龄<15岁和年龄≥55岁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3年来凉山州病毒性肝炎整体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1.73/10万、137.93/10万及132.93/10万,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第三为甲型病毒性肝炎;2016-2018年,凉山州男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177.32/10万、180.20/10万及171.47/10万,均高于女性的84.28/10万、93.93/10万及92.81/10万;3年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群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0.25/10万、183.79/10万及174.43/10万,均高于安宁河流域地区的83.25/10万、91.67/10万及89.81/10万。结论 凉山州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于全国和四川省平均水平,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沂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沂市2006-2014年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沂市2006-2014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 442例,年均发病率15.38/10万;甲肝(47例,41.23%)、戊肝(141例,54.65%)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冬春季1-4月,乙肝、丙肝无明显季节性;各镇均有发病,时集镇发病率最高(23.71/10万),合沟镇最低(7.21/10万),各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5);男女比为1.8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P0.01)。病毒性肝炎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主要为20~49岁(779例,54.02%);职业构成以农民居多(1 203例,83.43%)。结论近年来病毒性肝炎一直居新沂市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天津不同类别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2005-2014年报告乙肝疫情的发病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乙肝34 910例,平均发病率为28.59/10万,其中急性3 453例,慢性25 603例,发病率分别为2.83/10万和20.96/万(χ2=16 887.420,P0.001);急慢性均呈逐年下降趋势,30~39岁年龄组高发,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天津市内六区发病率低;其中急性发病未有季节趋势,而慢性发病呈下降趋势。结论天津市乙肝总体防控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启东市吕四港镇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并对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方法根据吕四港镇2008-2013年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利用灰色系统GM(1,1)建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13年吕四港镇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分别为79.62/10万和10.91/10万。利用2008-2013年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建立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分别为:Y(t)=-0.361 574e-0.249 044(t-1)+0.419 499和Y(t)=-0.332 932e-0.415 973(t-1)+0.402 190,模型精度均为良好,拟合的绝对误差率均1%。应用建立的模型预测2014年和2015年发病率,肺结核分别为49.98/10万和44.14/10万,病毒性肝炎分别为5.70/10万和5.23/10万。结论若无暴发流行等因素,吕四港镇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可能持续下降,仍需强化相关防控措施,巩固防制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21年河南省脑卒中流行状况,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中脑卒中发病监测数据,分析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0。结果2021年河南省脑卒中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64.066/10万和798.262/10万,脑梗死发病率为660.851/10万(标化率为689.879/10万)。男性发病率为823.441/10万,高于女性的704.33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647.943,P<0.001),不同性别脑卒中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男性,趋势2=718 796.383,P<0.001;χ女性,趋势2=611 575.659,P<0.001)。豫西和豫南地区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947.009/10万和927.891/10万,农村发病率为857.661/10万,高于城市的558.396/10万(χ2=25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6-2014年重庆市甲状腺癌发病率及趋势变化,为开展甲状腺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06-2014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甲状腺癌病例资料,采用SPSS 19.0对甲状腺癌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发病率、0~74岁累积发病率和累积危险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06-2014年发病率、截缩发病率、累积发病率与累积危险度的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结果重庆市甲状腺癌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0.87/10万、0.78/10万和0.86/10万上升至2014年的5.19/10万、3.42/10万和3.68/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27.00%、25.86%和2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历年甲状腺癌女性发病率(1.32/10万~7.44/10万)均高于男性(0.46/10万~2.99/10万),城市(1.26/10万~9.84/10万)高于农村(0.33/10万~2.94/10万)。甲状腺癌发病率从20~岁年龄组开始呈上升的趋势,7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35~64岁截缩发病率由2006年的1.33/10万上升至2014年的7.5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累积危险度由2006年的0.02%上升至2014年的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历年女性甲状腺癌累积危险度(0.15%~0.32%)均高于男性(0.01%~0.05%),城市(0.02%~0.14%)均高于农村(0.01%~0.05%)。结论重庆市甲状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应开展三级预防与病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4-2009年武汉市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武汉市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earson列联系数、集中度M值。结果 2004-2009年武汉市报告甲肝1 376例、戊肝4 044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81/10万和8.25/10万。甲肝发病率较低,呈逐年下降趋势;戊肝发病率较高,有下降趋势。甲肝和戊肝呈常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分布。年平均发病率方面,甲肝中心城区低于远城区,戊肝中心城区高于远城区(均有P<0.001);甲肝、戊肝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甲肝:χ2=282.85,P<0.001,r=0.28,P<0.001;戊肝:χ2=320.37,P<0.001,r=0.30,P<0.001),50~79岁较高,男性高于女性(P<0.001)。职业分布上,甲肝以农民为主,占31.32%;戊肝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占29.35%。结论武汉市近年来甲肝发病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远城区是高发区;戊肝发病率较高,中心城区是高发区。男性、50岁以上老年人是甲、戊肝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