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50例,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眩晕宁治疗,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均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以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退变以及血黏度增高等为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视物昏花或视物旋转、跌倒发作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规治疗中,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药及对症治疗为主,但对急性发作的顽固性眩晕、呕吐等症状见效较慢、复发率高。我院于2007年6月—2009年5月对门诊及住院的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32 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同时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68例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9%(P<0.01);两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指标均有改善.结论 银丹心脑通胶囊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以丰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4.5%(χ2=5.153,P=0.023)。两组患者治疗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共出现8例轻微恶心呕吐,7例皮疹,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TCD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行性较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病人30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以1∶1∶1比例随机分为针药组(100例)、针刺组(100例)、西药组(100例)。针刺组采用"利脑调神"法则进行选穴针刺;针药组予针刺同时口服脉血康胶囊;西药组口服西比灵。3组均连续观察2周,评定各组临床疗效及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等。结果针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2.00%、38.00%和17.00%,有效率分别为91.00%、85.00%和75.00%。针药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葛根素组和纳洛酮组,联合组给予葛根素400 mg联合纳洛酮0.8 mg静滴,葛根素组仅给予葛根素静滴,纳洛酮组仅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7天后评价并观察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葛根素组的76%和纳洛酮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与纳洛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性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视叶皮层的短暂脑缺血,常表现眩晕和各种脑干功能障碍,多以突发剧烈眩晕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多因头位改变诱发,以急性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眩晕”范畴。笔者2006年以来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眩晕发作,取得较满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常见症状,这常常由于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内听动脉供应前庭迷路和耳窝的血流供血不足,而前庭迷路对缺血特别敏感,所以容易出现眩晕。抗血小板、抗凝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治疗是内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我们在抗血小板、控制危险因素等治疗基础上联用疏血通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101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0 d,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0 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与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是脑血管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大约45%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可伴有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高血压脑病都有可能发生眩晕。眩晕的程度因病变部位而异,并伴有不同的症状。一方面,由于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神经核,位置较表浅,对缺氧特别敏感而易表现眩晕;另一方面,在脑血管病的眩晕中,以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引起者较多。这是因为前庭系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而椎-基底动脉较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且供给内耳及前庭神经核的血管均为终末动脉,发生缺血或出血病变时,较难建立侧支循环而产生眩晕,故临床上又称为迷路卒中。  相似文献   

12.
眩晕为临床常见症状,一般分为中枢(脑)性眩晕和周围(耳)性眩晕,病因复杂,本组收治病例中,老年患者90%具有椎-基底动脉病变,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脑性眩晕。脑内分泌功能紊乱、β-内啡肽增高应考虑为原因之一。临床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眩晕宁片治疗组和氟桂利嗪对照组,各66例,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m、P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宁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慧 《内科》2009,4(3):489-49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多因椎基底动脉血行受阻,脑失滋养所致,是脑卒中的预报信号,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治疗和护理方法日新月异,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缓慢。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我科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非旋转性眩晕,临床较为常见,属中医"眩晕"范畴.根据中医理论,我科从1999年6月-2003年2月应用自拟方定眩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非旋转性眩晕100例,并与口服晕痛定胶囊进行双盲对比,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段峰  杨原  冯素枝  何鑫 《山东医药》2010,50(12):92-93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9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曲美他嗪口服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14d后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阻力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疗效显著,且不依赖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杏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好发的脑血管疾病,症状多样,但绝大多数以眩晕为主.其发病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椎-基底动脉受机械性压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旦发展成椎-基底动脉血栓,造成神经细胞结构不可逆损害,其病死率达20%~30%[1].因而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用杏丁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病人65例,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丹蒌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蒌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丹蒌片合用氟桂利嗪.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候、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4.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蒌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_1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66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长春西汀20 mg联合脂微球前列腺素E_110μg静滴,1次/d,共用10 d。对照组予丹参30 ml联合脉络宁30 ml静滴,1次/d,共用10 d。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分别为19、5、9例和73%。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1。结论脂微球前列腺素E_1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高氧液加丹参与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5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用高氧液加丹参、倍他司汀和丹参治疗3天。观察各组眩晕减轻程度。结果高氧液加丹参组1天完全缓解率及总完全缓解率为75%(15/20)和95%(19/20),高于倍他司汀组的25%(5/20)和70%(14/20),P〈0.01和P〈0.05。结论高氧液加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在改善症状出现的时间和改善症状的程度优于倍他司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