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越来越多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40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2组:自体肌腱组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异体肌腱组为应用由山西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最长随访时间36个月。重建前后两组大腿周径患健侧差值、Lachman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自体肌腱与单纯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还是同种异体肌腱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患者123例,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肌腱组63例和异体肌腱组60例。治疗后随访进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均经过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均显著好于治疗前,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说明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医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患者情况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孟令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197-219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7例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患者为观察组,17例同期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ACL患者为对照组,均给予一对一式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指导和护理干预。结果:34例患者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异体肌腱移植组评分86.3±4.53分,同期自体肌腱移植组评分87.2±3.69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经积极健康教育和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与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自体-同种异体混编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0例,术前、术后行Lachman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IKDC)、Lysholm评分及KT-1000测试,进行主客观评分,评估重建疗效。结果重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训练并获得3年随访的病例共80例,重建前后的Lachman试验、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及KT-1000测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同种异体混编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于人工韧带存在慢性疲劳,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收集关节镜下用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满1年的病例.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28例;异体胫前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18例.采用股骨端Endobutten、胫骨端可吸收螺钉固定.采用支具固定并进行功能训练.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个月,异体肌腱组lysholm评分高于自体肌腱组(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重建后6,12个月与重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1年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后患肢肿胀情况的异同及发生原因.方法 观察37例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术后患肢胫前肿胀及消退情况.单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23例,单纯后交叉韧带(PCL)损伤9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5例.使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20例,其中ACL 9例,PCL 6例,双交叉韧带5例;使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17例,其中ACL14例,PCL 3例.结果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患者术后患肢胫前区肿胀出现率为35%,自体腘绳肌移植组患肢胫前区肿胀出现率为82.3%,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种异体肌腱组出现肿胀患者肿胀持续时间为(3.43±1.27)d,明显低于自体胭绳肌组[(5.57±1.95)d](P<0.01).结论 相比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自体胭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早期胫前肿胀明显较重,淋巴回流受阻、创伤较大、操作时间相对较长是其主要原因.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宜选用同种异体肌腱或人工肌腱行交叉韧带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应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9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自体肌腱进行重建,观察组48例给予深冻同种异体肌腱进行重建,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IKDC)及住院时间相当(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肌腱韧带重建术,均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运动能力及综合功能的恢复,自体肌腱韧带重建术术后无排斥反应,同种异体肌腱韧带重建术对患者的损伤小,临床应用时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背景:当今,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就重建移植物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
  目的:比较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line 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12日。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输入数据时采取双人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858例受试对象,其中自体肌腱组441例,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组41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自体与非放射性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总IKDC评分[相对危险度=1.02,95%置信区间(0.99-1.06),P=0.21];松弛度[均数差=-0.13,95%置信区间(-0.29至-0.02),P=0.09];Lachman试验[相对危险度=1.04,95%置信区间(0.95-1.13),P=0.37];pivot shift试验[相对危险度=1.00,95%置信区间(0.95-1.05),P=0.96];one-leg hop试验[相对危险度=1.01,95%置信区间(0.96-1.06),P=0.77];Lysholm评分[均数差=-0.64,95%置信区间(-1.45-0.17),P=0.12];Tegner评分[均数差=0.16,95%置信区间(-0.16-0.47), P=0.3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危险度=1.42,95%置信区间(0.67-3.04),P=0.36]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鉴于此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结论有待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张海灵 《中国临床康复》2014,(33):5384-5388
背景: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自愈能力较差,治疗上以移植物植入重建交叉韧带为主。目的:总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功能、结构,力学特点,及其缺损后人工韧带重建研究的进展,为人工韧带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人工合成材料;膝交叉韧带,韧带修复,运动,韧带重建。选择的文献内容与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膝关节韧带损伤相关领域的文章,共引用25篇文献,重点讨论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性能,及其生物材料的种类。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作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快速。目前国内外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供选择的移植物有自体组织替代物、同种异体韧带、生物组织工程韧带以及人工韧带等。人工合成材料与组织工程韧带近几年研究较多,生物型人工韧带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基因学和细胞学在韧带中的运用,为未来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燕 《中国临床康复》2012,(47):8893-8898
背景: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可引起膝关节的疼痛和关节不稳,常伴有关节松弛、半月板损伤等症状出现。目的:分析膝关节人工交叉韧带的特点以及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中的效果评价。方法:膝关节交叉韧带发生断裂时,需要通过外科方法重建韧带功能,应用生物材料进行交叉韧带的重建,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少的病废,并且允许患者膝关节在治疗后立即活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交叉韧带的移植材料包括自体韧带材料、同种异体韧带材料和人工韧带材料。结果与结论:膝关节交叉韧带修复重建的自体材料有骨-髌腱-骨和半腱肌移植,骨-髌腱-骨移植的并发症较多,半腱肌与股薄肌腱取材后会影响关节的功能。异体韧带材料主要包括骨-髌腱-骨和股四头肌腱-骨,异体材料的不足之处是杀灭细菌和病毒不完全。人工交叉韧带材料分为永久性韧带材料、支架韧带材料和框架韧带材料,LARS人工韧带移植治疗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较为理想,与自体韧带移植的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自体韧带移植的远期疗效比较无差异。无论是自体、同种异体还是人工韧带材料,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病情来决定,人工韧带材料为交叉韧带移植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随着生物材料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人工韧带材料一定会成为韧带材料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工韧带因其不需牺牲自体组织、无潜在传染性疾病、重建韧带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自一面世始终受到到关注。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而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康复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期刊网(VIP)、Pubmed(medline),收集国内外关于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以LARS人工韧带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以自体腘绳肌腱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国内外5个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以上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Tegne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重建前交叉韧带后kt-2000/1000测量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与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LARS人工韧带短期内的Lysholm评分更高,在更长时间内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kt-2000/1000测量差值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A rupture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causes a pathological anterior translation and an increased internal rotation of the tibia. Subjective symptoms are instability and a decreased activity level. The pathological motion pattern of the knee results in a high incidence of secondary meniscus and chondral damage. The natural history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activity level of the subject. Indications for operative reconstruction are young age, high activity and complex ligament injuries of the knee.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can be reconstructed by an autologous tendon graft. Patellar tendon, hamstring tendon and quadriceps tendon grafts can be used. There are no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utcome related to these grafts. The procedure can be performed arthroscopically or using a mini-open technique with equal result. Main success factors are an anatomical placement of the graft with stable fixation, avoidance of impingement in the intercondylar notch and adequate pretension. Optimum time periods for surgery are the first 48 h after the injury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when the initial inflammation has subsided and the range of motion is free. The rehabilitation must be tailored to the initial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graft fixation. Preventive training has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uptures in handball and soccer players and should be used more widely.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关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文献报道很多,主要方法就是给腱-骨间隙添加一些刺激物质,以此促进腱骨的愈合。磷酸钙盐作为生物活性材料具有骨传导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缺损的替代和填充。而硫酸钙作为人工材料,具有潜在的骨诱导活性。目的: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观察人工骨材料磷酸钙及硫酸钙促进腱-骨愈合的效应。方法:选用36条雄性成熟比格犬,先行切断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取同侧后肢趾长屈肌腱作为移植物,采用悬吊式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磷酸钙组于股骨腱骨隧道中注入磷酸钙,硫酸钙组注入硫酸钙,空白组韧带重建结束后不添加任何填充物。分别于重建后1,2,3,4,6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观测。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1,2,3,4个月时,磷酸钙组及硫酸钙组腱骨界面纤维连接明显强于空白组,而磷酸钙组、硫酸钙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个月时,各组愈合程度相似。生物力学方面,重建后1个月时,磷酸钙组及硫酸钙组腱骨界面的抗拉脱强度均高于空白组(P〈0.05),而磷酸钙组、硫酸钙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磷酸钙及硫酸钙均能促进腱-骨愈合,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存在供体区域并发症等问题,虽然人工腱的研制与组织工程腱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在临床应用上尚存在一些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相关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的:同种异体肌腱材料的选择及其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17例膝关节后叉韧带损伤患者均使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应用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将用庆大霉素盐水浸泡过15min的两束异体肌腱对折,肌腱的一端套入松质骨螺钉加垫片固定在后叉韧带的胫骨附着点处,另一端通过牵引线引入关节内,修复切开的后关节囊.变换体位为平卧位,患膝屈曲90°,从关节内将移植物的另一端引入股骨隧道,前抽屉拉紧后由外向内拧入挤压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术前后抽屉试验均>2+,其中3+程度7例,4+程度6例,术后后抽屉试验结果0为4例,1+为8例,2+为4例,3+为1例,显示患者膝关节的后移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前的Lysholm关节评分为(48.5±4.3)分,术后Lysholm关节评分为(88.3±5.4)分.说明深低温冷冻异体肌腱应用Tibial-inlay技术修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可恢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人工韧带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以往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是移植重建,最常用的移植材料为自体的骨髌腱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但由于此类移植物存在取材区并发症及韧带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近年来人工韧带的研究受到重视。目的:认识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结构及血供特点,以及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人工韧带重建治疗机制与临床应用特点。方法:①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组织结构,功能学特点以及血供差异。②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类型及生物力学机制。③分析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材料学分类及特点。④分析人工韧带修复后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结果与结论: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时,择合适的重建物,使重建时过程简化,操作简单,能的双重建。应首先考虑到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及血供情况,选重建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好,达到修复后的解剖与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