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56例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心理干预。2组患者于入院后24h内、出院前24h内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SDS总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并发症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存在有抑郁、焦虑心理,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心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梅毒患者肌注苄星青霉素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期梅毒患者4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实验组(2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积极心理暗示,两组护理前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其抑郁和焦虑情绪,同时比较两组间治疗时晕厥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SDS以及抑郁、焦虑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的总分以及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两次注射苄星青霉素时的晕厥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可以减缓梅毒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有助于降低患者肌注苄星青霉素时的晕厥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综合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护理。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开始后的2周、4周、6周对两组患者评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两组患者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开始6周后评估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HAMA、HAMD、SDS和SAS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2周、4周、6周的HAMA和HAMD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均逐渐下降(P0.05),且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2周、4周、6周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护理干预6周后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6周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 IA )发作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方法分别测评66例T IA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抑郁和焦虑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TIA组SDS、SAS测评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T I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并与70名健康自愿者进行配比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中已确诊焦虑占48%,抑郁占49%。结论部分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情绪障碍,临床医师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 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22例老年期焦虑症和 23例老年期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共病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 PSQI总分明显高于抑郁组(F值分别18.23,14.56,16.33,P<0.00);而睡眠障碍得分高于焦虑组(F= 2.127,P<0.05)。比较共病组病期、SDS、SAS与PSQI各成分间的相关性发现,病期与入睡时间、总分呈 负相关关系(P<0.05),SAS与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 年期焦虑抑郁共病比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更突出,其焦虑情绪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 情况更为密切,提示在老年期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改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瘤患儿及其父母的心理特征。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8对脑瘤患儿及其父亲或母亲。患儿包括40例脑瘤初发、38例脑瘤术后康复期。另选取80对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以上被试进行心理测评,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脑瘤患儿的父亲或母亲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DSRSC三组被试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ARED结果显示,初诊脑瘤组患儿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康复组患儿在总分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广泛性焦虑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诊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结果显示:78名脑瘤患儿父母中有42例(53.85%)存在焦虑,32例(41.03%)存在抑郁,脑瘤患儿父母的SAS和SDS总分均高于我国常模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初发脑瘤组父母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术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瘤患儿父母的焦虑与抑郁有正相关性(r=0.953,P0.001),但与脑瘤患儿的焦虑、抑郁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康复期脑瘤患儿的焦虑抑郁情况较初诊脑瘤患儿及正常儿童严重。脑瘤患儿父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卒中后老年抑郁及焦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1—2015-01我科收治的卒中后抑郁伴焦虑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舍曲林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用药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不良反应TESS评分。结果 (1)治疗2周后实验组SAS评分(37.35±5.7)分,优于对照组的(44.19±6 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SDS评分(41.21±6.74)分,优于对照组的(48.44±6.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及各种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卒中后老年抑郁及焦虑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总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63例和162名正常对照,患者按是否伴有抑郁症状分为单纯焦虑组以及焦虑-抑郁共存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等分别评定受试者的情绪症状、睡眠和生活质量,采用SPSS18.0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46.6%(76/163)的焦虑障碍患者伴有抑郁症状.焦虑-抑郁共存组的SAS标准分、PSQI总分均高于单纯焦虑组(P<0.01),WHOQOL-BREF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 (47.92±8.52 )、(10.17±2.64)、(11.12±2.55)、(11.29±2.27)、(10.69±2.65)],而单纯焦虑组和健康对照组相应得分分别为[(57.88±9.43)、(13.02±2.61)、(13.08±2.29)、(13.44±2.41)、(12.47±2.63)和(65.14±9.42)、(14.99±2.41)、(11.12±2.55)、(11.29±2.27)、(10.69±2.65)],前者各得分均分别高于后两者(P均小于0.01).结论 焦虑障碍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状,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组均在入院后及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病人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及医患依从性情。结果心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3周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3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身心健康,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