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2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通过与CT和脑血管造影的比较,MRI诊断AVM优于CT,MRI可显示脑血管造影阴性的隐匿性AVM,还可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临床上怀疑AVM时宜首选MRI检查,MRI结合脑血管造影可有助于做出最佳治疗方案。有时MRI确诊AVM后可免于脑血管造影而直接治疗。  相似文献   

2.
回顾34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临床上多数表现为出血、癫痫、头痛与进行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等,CT显示出不规则的混杂密度显影,MRI检查患者表现为中心有高信号,周围出现低信号。34例中2例采取保守治疗,32例采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23.4±4.7)d。在术后2~3年的随访中,所有患者病情恢复良好,且无复发的情况。对于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通过影像学的检查和临床表现能够准确地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同时采取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抽取我院收治的23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影像检查资料。本组患者起病原因均为颅内出血,经DSA 检查不显影,CT 与MRI 增强扫描未见强化,CT 平扫证实病灶呈高密度、混杂密度或者低密度,存在钙化征。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可根据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对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作出正确诊断,以便手术治疗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院与1990年3月~2001年3月为25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AOVM)患者做了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内隐匿性血管畸形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隐匿性血管畸形(AOVM)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显微手术切除病灶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均顺利切除病灶,无手术死亡.对36例平均随访28个月,复查CT和/或MRI无病灶残留,术后并发症大多有所恢复;1例48个月后原位再出血;1例44个月后发现新生病灶.结论手术是治疗颅内AOVM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为防止残留和新生病灶出血,术后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和比较MRI与CT增强扫描在早期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颈部进行MRI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二者对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为鳞状细胞癌,54例患者中确诊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35例(64.81%),舌癌隐匿性颈淋巴未转移19例(25.19%)。54例患者共分离出淋巴结2 101个,其中病理阳性淋巴结85个,病理结果与影像结果对比,MRI检测的准确率88.89%(48/54)、灵敏度91.43%(32/35)及特异度84.21%(16/19)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的66.67%(36/54)、74.29%(26/35)及52.63%(10/19),其中准确率、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I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患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舌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畸形的类型及程度,通过对CT和MRI影像学资料的分析,按解剖部位对各类先天性内耳畸形进行分类,了解各类畸形的发病情况及影像学检查对各类先天性耳畸形的价值。结果:前庭导水管扩大23例;耳蜗畸形6例,其中Mondini畸形2例、Michel畸形1例、不完全分隔Ⅰ型1例、未发育1例、共同腔畸形1例;前庭畸形伴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内听道畸形6例。结论:MRI及HR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应用能够充分显示先天性内耳畸形的各种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且疑似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98例患者资料。本组患者均于外伤后第7d接受MRI与MS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的敏感度100.00%与准确率100.00%均高于MSCT的82.05%、82.71%(P<0.01)。结论:相较于MSCT,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更为理想,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27例,静脉血管瘤25例)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SWI与其它常规序列对隐匿性血管畸形病灶显示和检出能力的差异。结果:在所有27例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中,SWI发现病灶数目最多,其它序列发现病灶数目均明显少于SWI;在所有25例静脉血管瘤病例中,SWI较其它常规序列更清晰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均呈现特征性的“海蛇头”样表现。结论:SWI能够较常规序列更敏感地发现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病变,是诊断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可靠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隐匿性血管畸形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脑梗死并脑出血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4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脑梗死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MRI检查与CT检查,以脑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CT检查诊断效能及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检出准确率。结果:脑血管造影检出阳性74例,阴性2例;MRI检出阳性74例,阴性2例;CT检查检出阳性64例,阴性12例;MRI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97.37%、98.65%,均高于CT检查的81.58%、83.78%(P<0.05);MRI、CT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对脑叶、基底节病灶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 (P<0.05);MRI检查直径≤2 mm病灶的准确率高于CT (P <0.05);病灶直径> 2 mm时MRI、CT检出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并脑出血诊断应用MRI与CT均有较高价值,MRI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检出准确率更高,诊断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辉  徐丽 《全科护理》2011,9(22):2016-2017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对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能起到补充作用,可以显现出颅内病变的位置及其血液供应情况,而且对诊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来说,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的唯一"金标准",同时也是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标准[1]。而术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隐匿性脊椎损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骨挫伤的影像检查资料,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例X线或CT平未见异常。MRI检查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T2脂肪抑制见不规则片状高信号。结论 MRI对隐匿性脊椎损伤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普通X线和CT平扫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3.
CT和MRI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CT和MRI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经CT检查26例,经MRI检查22例。结果幕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25例(96.2%),幕上大脑半球1例(3.8%)。18例呈大囊小结节型,3例呈实质型,3例呈混合型,2例呈单纯囊型。结论CT与MRI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I更能较全面地显示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均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工作。30例患者均已经过临床病理诊断为脑血管畸形,均接受CT检查与MR检查。比较分析CT检查与MR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包括19例动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以及3例静脉畸形。CT检查结果显示,1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平扫未见异常4例,边界不清混杂密度影及迂曲扩张血管影15例。MR检查结果显示,1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常规MRI及MRA均可见扩张迂曲异常血管团影,SWI可见且斑点状、条状的迂曲低信号影。海绵状血管瘤的8例患者中,单发与多发分别有5例、3例,检出病灶75个。CT检查检出6例患者,检出病灶21个。MRI常规检查检出病灶53个,均可见铁环征"、"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SWI检查的检出病灶共75个,包括低信号71个,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4个。3例静脉畸形患者均为单发,CT检查、常规MRI检查结果均无特异性表现,SWI检查结果可见呈"水母头"征的放射状异常信号影聚集。结论: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MR检查的诊断有效率更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长期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 2 1例并发脑血管疾病的长期透析患者临床资料 ,探讨长期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1 临床资料  透析患者 112 3例中男 6 91例 ,女432例 ,透析中发生脑血管并发症 2 1例(1.87% ) ,脑血管并发症均经 CT或磁共振 (MRI)及临床确诊。 2 1例患者中男15例 ,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隐匿性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在CT与MR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的84例隐匿性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行CT检查和行MRI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结果 MRI检查对骨质挫伤、肘关节腔积液及软骨损伤的信号改变、隐匿性桡骨小头骨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均能较清楚显示患者桡骨小头骨折的骨质部位的连续情况及周围组织肿胀情况,但是采用MRI对隐匿性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的诊断不仅准确率高于CT,而且能及时有效地对骨折做出准确的诊断,减少不必要的运动,使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有利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常见脑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MRI场回波(FE)序列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DSA或MRA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采用0.5T超导MR机行常规T1WI、T2WI及FE序列检查,部分病例加用MRA成像序列.统计观察各序列的病变性质及数目,评价FE序列的诊断价值。结果FE序列发现病灶明显优于T2WI和W1WI。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脑血管畸形病变的最有力的工具,FE序列对显示脑血管畸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发现常规T2WI不易发现的较小的畸形病灶。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畸形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血管畸形诊断的价值及脑血管畸形的SW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7月MRI显示的典型脑血管畸形41例(海绵状血管瘤23例,动静脉畸形13例,静脉畸形5例)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1WI增强扫描及SWI,与手术所见及DSA对比,将SWI与常规MRI对比,分析其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SWI可以显示较常规序列更多的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发现3例脑内弥漫性血管瘤及5例多发病变的病例;同一病灶SWI显示的范围较常规序列大;SWI显示6个静脉畸形病灶,而常规序列显示5个,可以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并与T1WI增强扫描图像很好的对应;SWI可以显示DSA显示的15支供血动脉中的13支(常规序列显示13支),20支引流静脉中的18支(常规序列显示13支)。结论:SWI是显示血管畸形最敏感的MR序列,是筛查脑血管畸形的理想手段,结合MRI常规扫描序列可以为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内部组织结构判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实时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结果:8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狭窄20例,动脉变异23例,烟雾病7例,动静脉畸形10例,动脉瘤20例。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很好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近端大分支,能很好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也能很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80例中颅底Willis环都显示清晰。结论: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最佳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此种方法快速、无创,能为临床的治疗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层CT与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诊治的6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CT组(30例)与MRI组(30例),CT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MRI组给予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隐匿性骨折的检测率及各自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CT组检查出24例隐匿性骨折,占总例数的80.00%(24/30);MRI组检查出隐匿性骨折29例,占总例数的96.66%(29/30),MRI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5);多次CT检查图像仅横断面显示出现骨折者13例(54.1%),与矢状面,冠状面或者斜面相联合诊断出骨折11例(45.8%),MRI检查T1W1见骨皮质下条线状呈低信号和不规则线状图像的患者23例(79.3%),呈低信号同时夹杂斑点状影像,且T2W1呈高信号的患者10例(34.4%);T2W1呈高信号,T1W1未呈现出低信号患者8例(24.1%)。结论:多层CT与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研究表明MRI具有更好的灵敏性,能检查出更多的隐匿性骨折病例,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