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助视器在视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0例视残患者配戴唐山市睫明助视器厂生产的眼镜式远近两用助视器进行康复。结果.28例有残余视力的盲人(40.0%)配戴眼镜式助视器后,脱盲率达100.0%,42例低视力患者脱残率为(83.3%)。结论:眼镜式助视器可提高视残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市2010年以来在盲校和技术学校中筛选出来的68例低视力患者验配助视器并给予视觉康复训练,并评价视觉康复训练对低视力患者阅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8例低视力患者进行包括固视训练、跟踪训练、扫视训练、读写综合训练在内的阶梯训练方法,在视觉康复训练的前后分别完成阅读能力的测试,分析视觉康复训练对低视力患者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视觉康复训练后阅读完成率和阅读速度均明显优于训练前的阅读完成率和阅读速度。结论:对低视力患者验配助视器并进行视觉康复训练将明显提高患者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梅 《中外医疗》2009,28(7):31-31
目的探讨有屈光不正的低视力儿童戴矫正眼镜后对应用助视器提高视功能的效果。方法经散瞳验光,对戴镜后视力有提高或改善者,予以配镜。结果350例中有90例(25%)经验光配镜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改善。结论强调屈光检查对儿童低视力康复的重要性,同时也证实了在戴普通眼镜的基础上再应用助视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助视器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一例RP家系的患病家谱、患者的生活视力以及验配助视器后的效果。结果该家系4代人中患病12例,其中3人日常生活视力均≤0.12,应用2.8×2.8倍眼镜式远用助视器后,其康复视力分别达到了0.4、0.4、0.6,摆脱了低视力困扰。结论助视器可提高RP患者的生活视力和生活质量,其临床价值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冯长壮 《海南医学》2002,13(1):27-28
目的 了解本地区低视力的发病年龄、病因及助视器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480例低视力患者的病因、发病、年龄、助视器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归纳、分析。结果 本地区低视力的发病年龄为3-95岁,低视力的第一病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其次为角膜白斑、屈光不正。助视器的使用不受年龄的限制,绝大部分低视力患者能利用其残余视力,借助各种助视器能明显提高视力。结论 低视力患者佩戴助视器不受年龄的限制且能明显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助视器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尽可能恢复阅读、书写能力,基本做到生活独立,参加社区活动,享受晚年。方法:对132位低视力患者最佳视力眼进行研究和跟踪,根据患者个人需要,分别使用单眼望远镜、放大望远镜、显微镜、视频放大器等训练项目。(1)视觉刺激练习、空间定位练习、手眼协调练习;(2)各种阅读方法识别和训练;(3)认知功能如视觉记忆或逻辑推理等诱发训练。结果:指导和训练后73例视力增加了1行以上(55.3%)41例(31%),能借助助视器进行有效的阅读工作,18例(13.6%)保持不变。结论:通过开发低视力周边的视觉功能进行视觉功能康复,助视器配合功能训练,可以提高低视力患者的部分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本地区低视力患者就诊,接受助视器治疗及进行康复训练情况,探讨其就诊率及治疗率过低原因。方法分析本地区12年间982例低视力患者中接受助视器治疗及坚持康复训练数据。结果 55例患者配用助视器,占低视力患5.6%.坚持使用助视器者34例,占配用助视器者61.81%。结论我地区目前没有低视力门诊,,是本地区低视力患者验配助视器并进行康复训练比例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眼科中成立低视力门诊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居家培训在学龄期低视力儿童视觉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6例学龄期低视力儿童按完全随机对照顺序编号,分成A、B两组,A、B两组儿童均进行助视器辅具适配和视觉康复训练,回家后,A组联合居家培训,B组单一观察。所有受试儿童均接受常规"一体化教育"和"随班就读"模式,在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前,均接受了"特殊教育及训练",进入普通学校后,按他们不同需求不断提供设备、咨询及服务,进行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通过问卷和现场考核等方法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低视力儿童对助视器接受程度、助视器使用率、简单自理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情况。结果助视器接受程度及使用率,A组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自理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情况,A组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助视器适配前后比较,患儿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配后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均优于适配前,在班级排名均有所靠前。结论学龄期低视力儿童视觉康复的首要方式是尽早使用助视器,最大程度地利用残余视功能进行视觉康复训练,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适配联合居家培训疗效优于单一适配,居家培训可以提高助视器使用率,从而更好地提高学龄期低视力儿童的学习能力、生活质量,减轻低视力儿童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刘波  余琼武  汪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8):1793-1793,1796
老年人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分别为1.0%和3.7%,光学助视器是提高视力残疾患者视功能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分析32例老年视力残疾患者配戴光学助视器后视力改善情况,评价光学助视器在老年视力残疾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用眼镜助视器在低视力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助视器中的眼镜助视器已成为低视力患者康复的重要工具 ,其中近用助视器是最常用的 ,其优点是有固定或恒定的放大作用 ,视野大 ,常为一般放大镜的 2~ 3倍 ,双手可自由活动 ,如写字及从事各种操作 ,可有双眼单视能力 ,可与放大镜或其它助视器联合应用。我院近年应用于临床 44例。男 2 8例 ,女 16例 ,8~ 84岁 ,低视力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黄斑变性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病变 ,眼球震颤 ,高度近视 ,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 ,弱视、斜视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角膜白斑或粘连白斑 ,陈旧性视网膜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低视力的范畴、流行病学的论述,指出临床低视力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主要采用国际标准远、近视力表检查,并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制定的盲及低视力标准,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而优于或等于0.05者为低视力。结论对低视力患者配戴合适的助视器以提高工作、学习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助视器在Stargardt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Stargardt病一家系的患者家谱、患者的生活视力以及验配助视器后的效果。结果该家系5代人中患病19例,其中4例日常生活视力均〈0.3,应用4倍手持单筒望远镜后,其康复视力分别达到了0.5、0.5、0.6、0.5,摆脱了低视力困扰。结论助视器可提高Stargardt病患者的生活视力和生活质量,其临床价值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觉障碍原因及患者与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VRQL)情况,观察相应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必要时验光)及Humphrey300视野等检查分析500例POAG患者(890眼)的视觉障碍情况,采用调查问卷和评分的方法了解患者VRQL及自我评价。根据检查和调查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康复治疗,包括准确矫正屈光不正、健康教育宣讲、助视器验配等。结果: (1)青光眼患者的VRQL和自我评价均明显下降;(2)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占97.99%,且51.61%的屈光不正眼未得到合理的矫正),其次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占26.29%)、并发性白内障、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等;(3)低视力患者44例(占9.89%),其病因是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32眼)、各类眼底病变(23眼)、各类角膜病变(11眼)等(10眼);(4)经康复指导及矫正屈光不正等措施,患者的自我评价及VRQL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p<0.01);(5)对25例低视力患者进行助视器的验配,其中,21例患者达到脱残标准(脱残率84%),所有患者的近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结论:POAG患者的视觉障碍较为严重和普遍,需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康复指导(尤其是准确矫正屈光不正)等可显著提高患者的VRQL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全国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其患病率为0.58%,这是从广义低视力概念进行的统计。按此标准推算,重庆市约有低视力患者8万余人,我院与市残联从1992年8月-1993年12月对本市部分地区,即其中的9个区、县部分乡镇,市中区部分学校低视力患者作了初步筛选和助视器康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低视力系列研究取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视力用专业术语描述 ,即“通过手术及药物治疗或常规屈光矫正 (验配眼镜 )后 ,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 0 .3以下 ,但不低于 0 .0 5者”。为了使更多的低视力者充分利用残余视力 ,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 ,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经过2 0多年的努力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建立低视力门诊 ,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助视器 ,推动特殊教育改革 ,进行人才培养等 ,在低视力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全球约有视力残疾患者 1.8亿。我国 12 5 0万视力残疾者中 ,盲人约 5 4 0万 ,低视力约710…  相似文献   

16.
眼皮肤白化病的临床表现与危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眼皮肤白化病是一组与黑色素生物合成有关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乏等。黑色素缺乏可引起眼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如严重的视力低下、畏光、眼球震颤等;患者皮肤极易被紫外线晒伤而患皮肤癌;由于其特殊的表型,白化病患者的心理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眼皮肤白化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科低视力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128例眼科低视力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满意出院,无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出院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结论对眼科低视力患者全面评估,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且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散光是平行光经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未矫正的散光患者由于不能清晰的将外界事物成像于视网膜上,必然会影响视觉质量。散光眼配戴散光软镜的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配戴框架眼镜的,对比敏感度也好于框架眼镜的。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能够获得满意的配适和较好的视觉质量,是散光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分别配戴远近用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雾视疗法的原理,给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分别配戴远、近用眼镜,即阅读距离时戴用比远用镜减少-1.50DS的眼镜,观察对近视发展的影响。并与远近用眼都戴同一屈光度眼镜的学生进行比较。临床共观察1579例,分为观察组(A组)782例,对照组(B组)797例,观察2年,发现A组较B组近视发展速度减缓,两年间A组增加屈光度的例数较B组少8.5%。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1,说明分别配戴远近用镜有减轻调节力和视疲劳,减慢近视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后视力及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及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NEI-VFQ-25)对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的视力及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后3个月时远视力(0.63±0.18)、近视力(0.51±0.13),与手术前远视力(1.21±0.26)、近视力(1.08±0.30)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驾驶、色彩视觉和周边视野等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眼痛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单眼盲与单眼低视力患者的术后NEIVFQ-25评分总分均明显提高,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34、-12.37,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明显改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远近视力及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