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后间隙麻醉法在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单乳乳腺肿块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52例单发肿块患者和56例多发肿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乳腺后间隙麻醉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局部麻醉法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止痛效果、手术时间、麻药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单乳单个肿物及单乳多个肿物的观察组患者均较对照组麻醉实施的时间短,使用的麻醉药物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总不良反应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63%,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局部麻醉法比较,乳腺后间隙麻醉法使用的麻药剂量少,手术时间短,且麻醉效果与传统局部麻醉法无显著差异,可以在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局部麻醉药在超声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乳腺良性肿瘤(BI-RADS 2-3级)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行改良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0.4 g+罗哌卡因0.2 g+肾上腺素0.5 ml)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定位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微创手术疗效。 结果40例患者共发现69个肿块,均顺利微创切除。其中9例(双侧乳房多发肿物)出血量>15 ml,未影响手术操作;8例出现轻度的皮肤瘀血,2例出现血肿,经过细针抽吸、加压包扎等措施处理后,均恢复良好。患者对于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治疗满意度均较高;术后随诊乳腺超声均未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 结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肾上腺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行乳腺良性肿物微创旋切术,术中麻醉效果佳,且术后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乳腺疾病病人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0例(30处)乳腺疾病病人在B超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结果手术顺利,所取标本均行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随访及健康教育,是进行微创旋切术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精准型乳腺标本收集器,提高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标本收集效果。方法将乳腺中心行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自制的精准型乳腺标本收集器收集术中乳腺肿物标本,对照组使用普通弯盘收集乳腺肿物标本,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标本核对次数、术后标本处理时间及标本点位对应位置错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标本核对次数及术后标本处理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5);术后标本点位对应位置错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准型标本收集器能精准收集乳腺标本组织,减少术后标本处理时间及标本点位对应放置的错误率,帮助术者便利、安全地处理手术标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乳腺良性病灶的微创手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病灶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手术对比的优点。方法:将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65例84处乳腺良性病灶与同期行常规门诊手术的482例535处乳腺良性病灶作对比,评价它们的诊治效果。结果:65例84处乳腺病灶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切除.平均旋切15次,用时26min;操作无一例失败。与常规门诊手术比较,这种方法皮肤伤口小,除6例有轻度皮下淤血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用B超引导下的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行乳腺纤维腺瘤微创切除,与常规门诊手术相比,其近、远期效果相同,但手术疤痕较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对比彩超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肿物切除术治疗乳腺肿物的临床效果。实验组275例女性患者354个肿物行麦默通微创切治疗,对照组107例女性132个肿物行传统肿物切除术。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切除标本重量、单侧多个肿物切口数量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默通微创旋切术用于乳腺良肿块切除具有准确、快捷、安全、有效、美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乳腺多发良性包块患者实施超声术前评估,并精准定位进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且确诊的乳腺多发良性包块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超声术前评估及精准定位后实施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患者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采取常规超声检查后实施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患者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旋切刀数、手术瘢痕长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均完整切除了所有包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旋切刀数、手术瘢痕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乳腺多发良性包块患者实施超声术前评估,并精准定位进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旋切刀数、手术瘢痕长度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和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88例良性乳腺肿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观察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愈合时间、瘢痕大小(术后3个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伤口感染、血肿、发热、乳房变形)。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愈合时间、瘢痕大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效果好,不影响乳房形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在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98例施行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患者,其中49例行传统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另49例行局部肿胀麻醉(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肿块直径及肿块个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麻醉实施时间缩短(16.10 min vs.31.41 min)、手术时间减少(39.47 min vs.62.53 min)、麻醉剂降低(0.20 mg vs.0.31 mg)、麻醉效果良好率增高(96%vs.82%)、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vs.1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4%vs.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应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总结麦默通手术病例,探讨乳腺肿物麦默通旋切术的操作经验。方法〓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的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西门子彩超X150引导下对600例乳腺肿物患者行麦默通微创切除术,肿物切除后均送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600例患者中,包括良性纤维腺瘤的508例,纤维囊性增生症22例,乳腺腺病5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浸润性乳腺癌8例,积乳5例。8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中,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根治术。术中2例发现活动性出血,切开止血后痊愈;5例术后发生局部血肿,1例切开清除血肿,另外4例经抽吸血肿后加压包扎;皮下淤血9例,切破皮肤1例。510例得到随访,其中502例良性病变中,发现新发良性肿物5例,1例复发;8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随诊未见复发转移。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于良性乳腺肿物的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恶性肿物的活检提供了足量的病理标本,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200例(216个肿物)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乳腺肿物切除术方式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方式的治疗。1.3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彩超引导微创旋切术与常规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01—2018-01间在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8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住院时间不同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彩超引导微创旋切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瘢痕宽长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Encor真空负压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7月采用超声定位引导,利用Encor真空负压旋切系统(美国强生公司Model CART01型)对119例391个乳腺良性肿物进行切除,术后加压包扎48 h。切除标本常规行快速石蜡病理检查。结果 117例389个乳腺良性肿物被完全切除,1例肿物少量残留,1例手术失败改传统开放性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纤维腺瘤276个,纤维腺瘤伴导管内乳头状瘤25个,乳腺导管扩张性症68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4个,上皮非典型增生6个,乳腺腺病2个。术中大量出血(10~30 ml)6例,术后血肿3例,皮下瘀斑11例。119例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血肿、瘀斑消失,乳房外形正常,1例残余肿瘤无明显变化,余118例未发现病灶残留、复发。结论应用超声引导Encor真空负压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物效果好,微创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安全,对乳腺良性肿物可完全切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中灌注三七总皂苷对术后疼痛、血肿、肿物残留及皮肤瘀斑的影响。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接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乳腺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常规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灌注三七总皂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疼痛、血肿情况、肿物残留情况及皮肤瘀斑。治疗1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63,9.79,P0.05),观察组更低(t=7.95,P0.05)。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术后血肿、肿物残留、皮肤瘀斑,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术后血肿、肿物残留、皮肤瘀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及皮肤瘀斑的大小及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t=6.72,7.46,P0.05)。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中应用三七总皂苷灌注,能够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发生血肿、肿物残留及皮肤瘀斑等,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乳腺微创旋切技术自1995年问世至今,已经有20余年。旋切刀槽位于乳腺肿物下方,我们称之为垂直式旋切,一直被大家视为常规、标准的手术操作方法。但垂直式旋切,对于表浅的乳腺肿物有损伤乳腺肿物表面皮肤的风险,对于靠近胸肌的乳腺肿物容易误入胸肌导致出血;此外,手术时手握超声探头,会习惯性向下用力,肿物因受压而左右移位,导致切除困难。为解决上述技术上的难题,我们研发并推出了旋切刀槽位于乳腺肿物水平正侧方的水平式旋切技术。此外,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我们将超声下对于旋切刀槽和乳腺肿物的定位分解为冠状面(左右方向)、矢状面(上下方向)、水平面(前后方向)三个步骤(三个平面)依次进行,从而实现精准定位、快速切除、避免副损伤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观察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以2015年4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常规手术组(60例)和ATEC微创旋切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和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异。ATEC微创旋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直径均少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EC微创旋切组切口血肿和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而两组感染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焦虑、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且微创旋切组降低更明显(P0.05);微创旋切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EC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旋切术对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患者乳房美观度及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患者7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旋切术组(n=39)和常规组(n=40)。旋切术组行真空辅助旋切术,常规组行常规手术(手术肿块位于乳晕下或离乳晕较近者则选择乳晕切口,肿块离乳晕较远者则选择肿块表面切口)。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术后3个月、6个月社会适应性评分(SAQ)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6个月乳房美观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旋切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但手术费用高于常规组(P0.05);旋切术组术后6个月乳房美观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SAQ评分较术前提高,且旋切术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患者采用真空辅助旋切术,与常规手术效果相当,但具有精准、微创的特点,可提高乳房美观度,改善患者社会适应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术与常规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旋切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瘢痕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并发症率低、患者恢复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16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了观察组(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组)与对照组(传统开放式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乳房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和瘢痕长度等指标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乳房表面美观评分(BSBs)指标包括乳房形状、乳头感觉、色素沉着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默通微创旋切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物创伤小,疗效高,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220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3月经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的乳腺肿块220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可触及肿块137例,不可触及而超声检查出肿块83例。220例中有病灶共287个,单发病灶153例,多发(2~5个)病灶67例,肿块0.1~2.8cm。结果所有乳腺病灶被准确完全切除。切除组织标本均行病理检查,乳腺纤维腺瘤225个,乳腺腺病22个,乳腺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17个,乳腺囊肿11个,导管内乳头状瘤8个,早期乳腺癌4个(4例,经再次手术局部切除、保乳,无针道种植)。局部血肿2例,经局部引流治愈。全组随访3~36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可能为残余肿瘤组织生长),再次微创旋切。结论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是一项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对良性肿瘤能够完全切除;对恶性肿瘤提供足够的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