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疟疾病人求医行为主要因素。方法 对湖南、贵州两省的5 个县的212 名在1996年5~10月间新发疟疾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就医的时间间隔为575天,在各类就医地点中以村卫生室频率最高(4057% ),病人遵守医嘱的比例较高(7830%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患者求医去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主要因素作用大小依次是去第一家医疗机构就诊的原因、去医院就医所用的时间、出现症状后病人自己及家人是否怀疑患了疟疾、发病前的疟防知识。结论 疟疾病人行为受家庭、疟防知识和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龙陵县是以间日疟、恶性疟为主的老流行区,传疟媒介以微小按蚊为主,次为昆明按蚊。1970~1990年间历经疟疾由爆发到基本控制以至基本消灭的全过程。龙陵县位于云南省最西部,1971年部分地区出现疟疾爆发和流行,全县疟疾发病率达22492/万。1...  相似文献   

3.
低疟区疟疾病例侦查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在湖北省的江陵、仙桃2县市进行低疟区简化病例侦查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每个发热病人的血检费用为178元,以二热病人为血检对象的简化病例侦查方案,原虫检出率为945%,一次血检检出的阳性人数占总阳性人数的9538%,检出每个阳性病例的费用为1886元,而以四热病人为血检对象则费用要增加180倍,且两种病例侦查方案在降低疟疾发病方面无显著性的差异,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综合评价,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低疟区,以二热病人为血检对象的病例侦查方案,大幅度减少了血检数量,提高了措施的针对性,可以巩固疟疾防治成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晴隆县基本灭疟后10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云 《实用预防医学》1999,6(4):281-281
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海拨(243~2025)m,人口261100人,山区占95%以上,是个多民族经济文化落后的全国特困县。该县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间日疟疾高发区,1971年发病率高达297/万。经长期的防治后,至1987年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058/万),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由于人口流动等因素,仍有少数输入病例和当地病例发生及其所引起的局部暴发流行。为了解基本灭疟后的疟疾流行特征,遂将我县1988~1997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县1988~1997年…  相似文献   

5.
环江县扶贫移民开发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江县1997~1998年有计划地接收安置都安县下坳、三只羊、古山三弄等13个乡移民达7000人。1998年6月,下坳分场移民安置点发生疟疾病人5例。为了解疟疾发生的原因,于7月22日至30日对下坳分场等4个移民安置点、移民点周围环江县居民和移民疟疾病人原籍村庄常住户口居民进行了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1 调查内容及方法11 调查对象 选择发生疟疾病人的下坳分场、与下坳分场相邻的古山和出现较多的发热病人的朝晖及朝光4个移民安置区为调查点,了解移民迁入的时间、迁出前1年疟史,并进行疟疾病原学…  相似文献   

6.
环江县移民安置点疟疾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以来,环江县接收来自都安县的下坳、古山等13个乡的移民3万多人。1998年6月,下坳移民安置点发生疟疾病人5例,7月我们对古山、下坳等4个移民安置点,3个移民疟疾病人的原籍村庄和移民疟疾病灶点周围的2个环江县当地居民点进行了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调查内容及方法11 选择发现疟疾病人的下坳及其相邻的欧六坡和发热病人较多的朝晖及朝光等安置点进行调查,了解移民迁入的时间,迁出前1年是否患过疟疾,迁入后居住条件、蚊帐的使用和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并对移民耳垂取血涂片和制滤纸干血滴,…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主要经血传播,输血、受血和血液制品均是主要传播因素。本次调查分析疟疾患者病前抗HCV阳性率高达775%,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方法证实,抗HCV阳性后继续单采浆是感染疟疾的主要原因。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吉林永吉县搜登站,1996年...  相似文献   

8.
疟疾不单是一种古老的蚊传寄生虫病,更是一种与经济发展和人们行为密切相关的社会性疾病。在广铁集团公司辖内流行历史久远,传播范围广泛,曾对广大铁路职工家属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据五、六十年代不完全的疫情资料显示,疟疾发病率高达68870/十万,曾位于辖...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单采浆是否为疟疾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IFAT法检测疟疾与非疟疾对照血清。结果:疟疾患者IFA阳性率为62.05%,抗体阳性者GMRT为40.27;非疟疾病人IFA阳性率为5.32%,抗体阳性者GMRT为26.11。无论疟疾还是非疟疾对照,男女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人群阳性率以18-49岁组为高。进一步分析,单采浆供血者疟疾!FA阳性率为64.08%,受血者及其他人群疟疾分别为52.63%和40.00%;非疟疾中的单采浆供血者为16.n%,未成年人、受血者和供全血者未发现抗体阳性者,其他成人阳性率仅为1.08%。结论:单采浆是疟疾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证明该地蚊传疟疾已经中断。病后投药和血标本采集早迟,是影响疟疾IFA阳性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剂型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敌25%悬浮剂(CRACKDOWN25SC,以下称CD),是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继凯素灵可湿性粉剂之后推出的具有高效、广谱、残效期长和使用安全的新型菊酯类卫生杀虫剂。1996年,在豫南桐柏山以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播媒介的疟疾高发区,实施了CD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云南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探讨云南省疟疾的流行态势。方法收集云南省50多年疟疾防治资料,云南省地理资料,人文和社会资料。结果建立云南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摸清云南省的疟疾自然疫源地,为今后云南省疟疾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结论该系统能很好地放映出云南省疟疾自然疫源地,并且能为防治提供科学的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12.
探索基本消灭疟疾地区输入性疟疾的防治方法,控制疟疾传播。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用体外法检测所感染虫株对氯喹的抗药性,分组观察治疗。结果:采用磷酸咯萘喧治愈了抗氧喹疟疾患者,控制了疟疾传播;为治管输入性疟疾暴发取得了新经验。结论及时查清输入 性疟疾的感染虫株及药敏,采取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维西县疟疾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维西县1997—2007年疟疾疫情资料,开展现场媒介和传染源调查,与专业人员座谈了解疟疾防治情况。结果维西县为澜沧江-湄公河上游疟疾流行起始地,1987年疟疾发病率高达50.31/万;该县近年疟疾下降但仍未达到控制标准,且有当地感染和输入病例;其主要媒介昆明按蚊占26.45%;当地有长潜伏期间日疟流行,在海拔1800m以上地区均有疟疾分布。结论维西县为不稳定性疟疾流行区。由于经费短缺、设备陈旧、缺乏疟疾镜检人员以及缺少疟疾现场防治管理技巧等因素,使当地疟疾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建议有关部门更多地关注维西县的疟疾防治,以便能够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提供设备和抗疟药品等措施,加强当地的疟疾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惠州市惠阳区1994~2005年疟疾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惠阳区疟疾流行状况,探讨疟疾防治对策。[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惠阳区1994~2005年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年间惠阳区疟疾发病1588人,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聚集性,患者年龄主要为15~40岁,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多从事种养、打石、建筑等野外工作。[结论]惠阳区疟疾的发病率受外来流动人口的影响较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仍是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疟疾流行趋势,为制定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2~2001年流动人口疟疾感染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10年监测流动人员“四热”病人107070人次,平均阳性率5.08%,占全垦区疟疾阳性病例总数63.49%,流动人群感染疟疾的相对危险度(RR)为当地人群的2.09~14.54倍。结论 流动人口是传播疟疾的主要来源,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当前垦区疟疾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杭州市萧山区1950—2004年疟疾流行特征,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55年疟疾发病率变化,分为疟疾流行期和疟疾控制期,比较两个时期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疟疾控制期比疟疾流行期发病率明显下降,周期性、地方性特点消失。结论: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目前处于控制状态,但潜在疫情回升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山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山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山市1988-2001年外来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年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率波动在0.70/10000-48.01/10000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2.35/10000。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聚集性。患年龄主要为20-40a,职业以采石,建筑,代耕为主,工厂以民工为主。病原以间日疟为主,占99.89%。爆发流行主要与存在传疟媒介,外来民工居住场所蚊虫孳生地多,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结论 流动人口是引发中山市疟疾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境外疟疾输入是全球疟疾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疟疾控制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全球疟疾流行状况和中国的疟疾控制现状,分析了境外疟疾输入的风险因素和危害,探讨了当前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预警监测、完善防控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对策,为境外疟疾输入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供血者中疟疾感染的血清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单采浆是否为疟疾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IFAT法检测疟疾与非疟疾对照血清。结果:疟疾患者IFA阳性率为62.05%,抗体阳性者GMRT为40.27;非疟疾病人IFA阳性率为5.32%,抗体阳性者GMRT为26.11。无论疟疾还是非疟疾对照,男女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圆形分布法应用于疟疾流行规律初探上海市宝山区卫生防疫站201900郭祖鹏,李文菊,顾美妹圆形分布法是将数据转换为角度后计算有关参数估计值的统计方法,目前国内常用此方法处理疾病发生、流行的资料。宝山区1986年基本消灭疟疾,为控制疟疾暴发流行,巩固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