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挫伤X线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踝关节骨挫伤分别行X线和MRI检查,并观察其表现。结果40例患者X线可诊断7例明显骨折,MRI可诊断出全部40例骨挫伤及骨折,部分合并韧带损伤及关节积液。结论X线平片为踝关节外伤的最基本检查,但MRI能早期明确显示踝关节骨挫伤和部位,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
骨母细胞瘤的X线及CT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母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方法 5例均行X线及CT扫描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骨母细胞瘤,4例为良性,1例为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结果 骨母细胞瘤好发于脊柱椎弓,其次为四肢长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大部分内部可见软组织密度影伴硬化边缘,其内见斑点状钙化斑.结论 CT与X线平片相比诊断骨母细胞瘤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平片、CT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平片及CT检查,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平片和CT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结果10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点。直径0.5-1,5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X线平片5例显示瘤巢,CT检查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平片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50%和100%。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典型关节损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关节损伤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估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意义及特点。结果:19例中17例X线平片和CT未见异常,2例X线平片可疑骨折而CT诊断隐匿性骨折,19例MRI均能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及范围,但未能显示骨折,部分病例显示韧带损伤及关节囊积液。结论:MRI能全面反映关节各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但不能明确区分骨挫伤与隐匿性骨折,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独特作用,但不能显示骨挫伤,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X线表现和MR影像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和X线平片在检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骨侵蚀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一周内行双腕X线平片及MR成像检查。MR成像检查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像,梯度回波T2加权像及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选择平扫显示病变明显的手腕行Gd-DTPA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自旋回波T1加权像。结果25例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的50个腕关节中,X线平片观察到14个腕关节出现骨侵蚀病变,MR影像检出46个腕关节出现骨侵蚀病变。MR影像共检出164个腕骨的骨侵蚀病灶,而X线平片仅检出21个腕骨骨侵蚀病灶。其中三角骨及月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病变的检出上,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MR影像还可显示滑膜炎性及水肿改变,增强MR影像可鉴别血管翳与关节积液。结论MRI检查可发现类风湿关节炎较早期腕关节的骨质侵蚀等病变。对于临床怀疑类风湿关节炎,且X线平片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行双腕MR成像检查,这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MRI检查与X线平片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分别给予两组X线平片诊断、MRI诊断。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软骨变性:MRI检查见T1WI的T1值延长,软骨磨损、变薄,软骨连续性不完整,软骨下骨伴骨髓水肿及囊性变;X线平片见于软骨严重褪变时,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囊状低密度影。韧带慢性损伤:MRI检查见韧带肿胀、增粗、信号增高,以前交叉韧带较常见,伴有慢性撕裂时表现为部分或全部纤维走行不连续;X线平片不能显示韧带。半月板退变:MRI检查可见半月板肿胀,局部见条状、线状高信号影,严重者半月板向关节腔外移位;X线平片不能直接显示半月板,可显示半月板钙化。关节积液:MRI检查关节囊、关节腔内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X线平片见髌上囊、髌下脂肪垫肿胀、密度增高。MRI检查及X线平片均可清晰显示关节游离体、关节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结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诊断中,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及骨关节病变检出率均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7.
姚强 《西部医学》2014,(4):515-517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及MRI对于诊断骨梗死的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0月拟诊为骨梗死的28例共59个部位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并以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对照,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诊断骨梗死的价值。结果 28例患者X线平片、CT和MRI诊断骨梗死的真阳性、假阳性、假阳性和真阴性的例数分别为X线平片:32、2、24和1个部位;CT:42、1、14和2个部位;MRI:56、1、0和2个部位。故相对应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X线平片:33.3%、57.1%、55.9%、94.1%和4.0%;CT:66.7%、75.0%、74.6%、97.7%和12.5%;MRI:66.7%、100%、98.3%、98.2%和100%。结论 3种诊断骨梗死的影像学检查中,X线平片和CT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显著低于MRI,但三者的特异性均不高。MRI对于骨梗死早期病变诊断显著优于X线平片和CT,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诊断早期骨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左东红  周涛  张军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75-1376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累及20个骨骼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结果:11例共累及20个部位,股骨下端10个,股骨上端1个,胫骨上端7个,胫骨下端1个,肱骨上段1例。X线片及CT表现为骨质疏松或环形、斑片状高密度影。MRI依据病变发病时间,不同分期病灶特点和信号不同,地图样和双线样改变是特征性改变。结论:X线平片可以满足中晚期骨梗死的诊断,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跟骨外伤后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跟骨外伤后可疑和(或)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阳性,对其行纵位及轴位扫描,并行部分病例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明确CT检查在跟骨外伤可疑和(或)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的纵位+轴位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特别是对仅有局限性松质骨线样骨折及(或)局限性小塌陷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结论对跟骨外伤特别是X线平片明确诊断和(或)X线平片可疑或阴性的病例行CT检查并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对临床治疗和病人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外伤后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跟骨外伤后可疑和(或)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阳性,对其行纵位及轴位扫描,并行部分病例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明确CT检查在跟骨外伤可疑和(或)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的纵位+轴位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特别是对仅有局限性松质骨线样骨折及(或)局限性小塌陷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结论对跟骨外伤特别是X线平片明确诊断和(或)X线平片可疑或阴性的病例行CT检查并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对临床治疗和病人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骨骨端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及X线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2例经临床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长骨骨端恶性骨肿瘤的X线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讨论。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骨转移瘤的主要X线表现是溶骨性破坏;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除骨质破坏外,尚可见瘤骨和骨膜反应。本组X线片可明确诊断13例,5例考虑为恶性骨肿瘤,但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1例考虑为生长活跃,1例误诊为良性骨肿瘤,2例误诊为急性骨髓炎。结论目前,X线平片仍然是长骨骨端恶性骨肿瘤的主要检查和诊断方法,CT及MRI影像对显示肿瘤内部表现及软组织改变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上段囊状膨胀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该区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股骨上段囊状膨胀性病变35例。结果 35例中,单纯性骨囊肿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6例,囊状转移瘤4例,成软骨细胞瘤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巨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内腱鞘囊肿1例。结论 X线平片是股骨上段囊状膨胀性主要检查方法,CT和MRI对病灶内部细致观察及显示软组织侵犯较平片为佳,X线平片结合CT及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CT检查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骨外伤后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跟骨外伤后可疑和(或)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阳性,对其行纵位及轴位扫描,并行部分病例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明确CT检查在跟骨外伤可疑和(或)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的纵位 轴位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特别是对仅有局限性松质骨线样骨折及(或)局限性小塌陷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结论对跟骨外伤特别是X线平片明确诊断和(或)X线平片可疑或阴性的病例行CT检查并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对临床治疗和病人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对透析患者相关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肩、髋、手腕关节及腰椎进行X线、CT检查。结果:32例X线检查见骨质疏松28例,骨吸收11例,囊性骨质破坏6例骨质硬化11例,关节肿胀1例,软组织内钙化19例;32例CT见骨质疏松32例,骨吸收9例,囊性骨质破坏12例,骨质硬化11例,关节肿胀3例。软组织内钙化19例。结论:X线平片是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骨改变的首选手段;在患者相关骨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CT是X线平片重要的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1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将骨梗死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中晚期骨梗死,X线平片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骨密度增高影,CT示病变呈不规则多发类圆形高密度病灶。MR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怀疑骨梗死时,应常规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升 《黑龙江医学》2004,28(4):258-260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特点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 2 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资料 ,总结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征象。结果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在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中 ,均有特异性的软组织、骨膜及骨的改变 ,对该病早期诊断和评价临床疗效及判定预后均有较大参考价值。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场磁共振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CT及高场强(1、5T)MRl检查资料,并比较各常用MRI序列的信号强度和特点。结果本组35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CT检查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见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积液,高场强MRl检查,SE序列T1WI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地图状及长条状低信号,T2W1表现为不规则高信号(12例)、等信号(6例)、低信号(17例);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PDW—FS)序列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和关节腔积液。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l是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在高场MRI检查的各常用序列中,PDW—FS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18.
杨海文  黄建松  袁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85-2485,2488
目的:探讨低场MRI中膝关节骨挫伤的影像表现及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具有典型外伤史,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膝关节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估X线平片、CT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4例隐匿性膝关节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余下34例膝关节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4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膝关节骨挫伤但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骨挫伤的典型MRI表现为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改变,骨皮质及骨轮廓不发生变化。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诊断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19.
非潜水性骨梗死的平片与MRI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平片及MRI征象。方法  6例非潜水性骨梗死病人行MRI及X线平片检查 ,并对X线平片和MRI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且双侧发病。②平片改变主要呈骨质硬化 ,其阳性率约为MR检出率的 5 0 % (9 18) ,确诊率为 16.7% (3 18) ;③MRI征象主要为 :梗死病变中心呈短T1 骨髓信号 ,周边环绕花边状长T1 信号带 ;④MRI可清楚显示邻近关节受累 ,平片难以发现。结论 平片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 ,MR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 ,能完全明确本病的诊断和侵及范围  相似文献   

20.
王刚  杨鹏午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14-114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骨样骨瘤的价值。方法:对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患者行普通x线平片捡查,分析其x线平片表现。结果:骨皮质型6例,松质骨型10例,骨膜下型1例。结论:X线平片可作为骨样骨瘤的重要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