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访以了解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ICU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按入住ICU时间的单双号将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单日130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实施回访;双日170例患者为访视组,实施访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投诉率及表扬率。结果访视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和表扬率分别高达90.59%和48.24%,显著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仅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开展ICU出科患者回访护理,可促进ICU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ICU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告知书在危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6月144例ICU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入院告知,对2010年7月-2011年1月150例ICU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告知。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投诉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护理安全告知后,提高了ICU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了投诉率。结论护理安全告知可促进护患沟通,提高ICU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综合性重疗监护室MICU病房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我院MICU重症监护住院的患者52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2013年2月住院的患者520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MICU病房的护理质量指标变化。结果:6项评价指标中,试验组患者口腔清洁不合格率、使用呼吸机患者卧位不正确发生率、人工气道意外脱出率、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前瞻为本、质控前移,建立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重视护士的教育培训,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专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保证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质量,值得护理管理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沟通及转科后回访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12月未实施主动沟通及转科后回访的1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015年1~10月实施管床护士从患者入科后主动沟通到转科后回访的1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通过自行设计《ICU转科患者回访表》从满意度、基础护理不良事件、沟通能力、患者重返ICU率及护理服务投诉5方面进行评价,收集ICU患者感受及意见,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沟通技巧、护理质量、护理投诉及患者满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实施由管床护士主动沟通到转科后回访的全程护理,让护士了解患者由入科到转科的感受及需求,及时改正不足,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质量持续提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于贺州市人民医院持续就职的136名ICU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依据是否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分组,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未确定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为实施前;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确定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并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为实施后。比较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前后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相关知识的考核情况、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数据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相关知识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数据均低于实施前,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运用于ICU,有助于ICU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延续护理信息支持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采用设立对照、干预组试验设计。将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甲乳外科组收治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干预组,提供延续护理信息支持服务。并将同一病区2011年5月-2012年4月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未提供延续护理信息支持服务。并通过医院满意度回访信,统计比较满意度得分,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得分有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延续护理信息支持服务,可使出院患者获得足够信息支持,帮助其顺利完成各类治疗。同时,可有效提高出院患者满意度得分,保障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为医院赢得良好的护理声誉。  相似文献   

7.
陈晓燕 《妇幼护理》2022,2(16):3810-3812
目的 探讨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实施结构化沟通模式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7.65%(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为0.00%,对照组的护理投诉率为17.65%(P<0.05).结论 急诊抢救室交接班工作中引入结构化沟通模式,可提升交接班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ICU住院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ICU逐步实施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措施并持续动态改进。统计2012~2015年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情况。 结果 2012~2015年ICU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由40例下降至17例;患者住院满意度由70.4%上升至96.8%;ICU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在自我效力感、有意义感、自己决定感维度得分提高。结论 对ICU住院患者实施动态人文关怀护理,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ICU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同时提升ICU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8月外科住院患者70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外科住院患者644例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外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顾红瑛 《当代护士》2016,(12):173-175
目的评估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300名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30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两组跌倒、坠床、压疮、烫伤、噎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郝祥梅  王丹丹 《当代护士》2013,(11):147-14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5月与2012年6~10月的6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流程管理前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流程管理后的3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实施流程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和基础护理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基础护理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流程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后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ICU护理人员39名纳入实施前组(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ICU护理人员42名纳入实施后组(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师、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组护士的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护理工作落实合格率及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实施前组(P0.05),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层级护理管理后医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ICU护理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55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评价其护理质量;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528例(设为观察组),采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其护理质量。比较实施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前后两组专科护理质量各项指标(住院评估准确率、病情观察准确率、专科并发症干预准确率、护理记录合格率、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评估准确率、病情观察准确率、专科并发症干预准确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护理缺陷。结论本研究初步制订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其能弥补传统评价体系的环节质量控制不足,提高骨科护理管理质量;实施过程提供保障措施可有效保障质量评价体系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回访护理对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院前急救收治的患者100例,住院科室的护士100名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回访护理。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院前急救收治的患者100例,住院科室的护士100名作为观察组,行回访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及时性、急救技能、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质量、交接班执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急救意识、急救技能、沟通能力、专科知识、护理文书书写综合素质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访护理可通过收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意见使改进措施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患者、接收科室护士的满意度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预防压疮的方法。方法将349例ICU压疮高危患者进行分组,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的161例高危患者设为对照组,每位护理人员交接班时交接患者皮肤情况,由护理人员自行选择预防压疮的措施;将2012年7月-2012年12月188例高危患者设为观察组,由经过ICl5专科培训的专人评分及制定护理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知识培训,每月总结,持续质量改进。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人进行皮肤管理能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项目量化实施与评价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5月2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4月3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分级护理与质量考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考核、分级护理质量、护理质控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分级护理天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推行分级护理项目量化实施与评价,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制对预防重症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ICU患者12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ICU患者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VAP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及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制度能有效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预防VAP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的300例产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了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的300例产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了柔性管理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差错率、护士投诉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并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士差错率、护士投诉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实施柔性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人员的差错率和护理人员的投诉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护理质量的评分,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ICU出院患者的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并了解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的真实感受,根据患者的意见进行分析,确定质量持续改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在ICU住院治疗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运用密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提问,及时准确的记录下反馈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分析导致患者不满意的因素并加以持续改进。结果 通过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管理服务和质量,患者对ICU护理服务和质量整体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实行电话回访增加了医护患三方的互动性,拓展了医院的延伸服务,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的水平,并最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院病人回访意见原因分析对特需病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医院特需病房住院病人24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特需病房住院病人2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回访模式,观察组对出院病人进行回访,收集反馈意见并汇总,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分析、整改、观察、再循环,以质量持续改进,比较两组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受表扬护士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而护理满意度、受表扬护士的人次则显著提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特需病房收集出院病人的意见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通过汇总、分析、反思和改进,能有效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