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D3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将研究对象分成低位组(51例)、高位组(51例),低位组行IMA低位结扎+D3淋巴结清扫术,高位组行IMA高位结扎,比较两组基础指标、淋巴结清扫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结果:低位组手术时间长于高位组,术后通气时间短于高位组(P<0.05);两组D3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低位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高位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QLQ-C30分值均低于术前,且低位组低于高位组(P<0.05)。结论:IMA低位结扎+D3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2组,保留LCA组患者26例,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高位结扎组26例。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在回肠造口例数、游离脾区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排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保留LCA组与IMA高位结扎组在回肠造口例数、游离脾区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排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MA高位结扎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80±0.52) 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而保留LC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4±0.44) d,无吻合口瘘发生,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保留LCA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临床疗效与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相当,保留LCA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56-59+6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0 例,按LCA 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观察组术中保留LCA,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对照组术中不保留LCA,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病理结果(包括TNM 分期及第3 站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清扫效果满意且不会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廓清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Dixon术的7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不同的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高位结扎组32例,低位结扎组38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位结扎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为(44.17±8.37)h,低位结扎组为(34.24±6.28)h,高位结扎组高于低位结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尿潴留及肠梗阻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功能障碍或尿失禁发生情况低位结扎组9例(23.7%)高于高位结扎组2例(6.2%)(P<0.05)。结论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时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机率更低;低位结扎时术后通气时间更短;低位结扎组性功能障碍或尿失禁发生率高于高位结扎组,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4例患者根据患病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4例)。观察组采用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照组采用IMA高位结扎术及根部淋巴结廓清,治疗后3年随访93例,5年后随访110例,比较两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直肠癌复发率、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淋巴转移率、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优于IMA高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8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保留LCA组(低位组)34例和不保留LCA组(高位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高位组有4例(11.7%)出现结肠残端缺血性改变而扩大结肠切除范围.低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高位组(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均高于高位组[(165.8±17.4)min vs(135.6±13.2)min、(100.6±20.1)mL vs(86.5±15.2)mL,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14.6±2.6)枚vs(16.2±4.3)枚]、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2.8±0.4)枚vs(2.6±0.5)枚]、吻合口瘘发生率(11.7%vs17.6%)、术后排气时间[(3.0±0.4)d vs(2.8±0.7)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高位组、低位组分别为6.1%(2/33)、15.6%(5/32);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5.2%(5/33)、15.6%(5/32),两组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LCA低位结扎IMA技术安全可行,可以完成与高位结扎同样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有与高位结扎相同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39-4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病例137例,根据是否行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不保留LCA组和保留LCA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75例患者不保留左结肠动脉,62例患者保留左结肠动脉。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不保留LCA组患者术中未见结肠残端缺血而追加切除肠管,保留LCA组患者术中未见因吻合口张力过高而追加行脾曲游离和高位结扎。术中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与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与高位结扎是相当的,并可同样彻底地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MSCT血管三维重建Riolan弓对肠系膜下动脉( IMA)结扎部位选择的参考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38例患者,术前行全腹MSCT扫描并重建肠系膜血管,显露存在Riolan弓的18例患者(阳性组)术中从根部结扎IMA;另20例未显露Riolan弓的患者(阴性组)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 LCA),低位结扎IMA。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中Riolan弓总显露率为47.4%;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无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数、术后排气时间、预防性造瘘、术后吻合口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处理IMA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MSCT血管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Riolan弓的解剖形态;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时可根据Riolan弓的显露情况选择IMA的结扎部位。  相似文献   

9.
徐加杰  莫康楠  孙磊  姜琳  兰霞斌  谭卓  陈超  朱秀  郭振英  葛明华 《浙江医学》2018,40(23):2529-2532,2536
目的探讨颈部低位切口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保留8个功能组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颈部低位切口49例,L形切口42例,比较两种切口患者颈淋巴清扫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0年淋巴结复发情况、颈部手术瘢痕情况及10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颈部低位切口组颈淋巴清扫时间明显长于L形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数、Ⅱ区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单侧淋巴结转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部低位切口组术后1周耳垂区痛觉障碍、颈肩部阵发性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L形切口组(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低位切口组6例患者术后3年颈部瘢痕明显,L形切口组42例患者颈部瘢痕明显;颈部低位切口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L形切口组(P<0.05)。术后10年随访期间无病死患者,颈部低位切口组与L形切口组10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低位切口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不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且术后颈部瘢痕平整、隐蔽,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武国兴 《黑龙江医学》2021,45(18):1937-1938
目的:探讨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对直肠癌患者康复进程及肿瘤转移、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2例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1例接受低位结扎IMA治疗,B组41例接受高位结扎IMA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治疗1年后生活质量,记录术后1年内肿瘤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对比(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两组远处转移率及复发率对比(P>0.05).结论:低位结扎IMA应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未增加术后肿瘤转移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联合根尖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30例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保留LCA分为低位结扎组(LL组)64例和高位结扎组(HL组)66例,其中LL组采取保留LCA联合根尖淋巴结清扫术,HL组采取LCA切除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肝、肺等远处器官转移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 LL组的手术时间长于HL组,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发生率低于HL组(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游离脾曲比例、淋巴结清扫总数、总淋巴结阳性率、No.253淋巴结清扫数、No.253淋巴结阳性率,以及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术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的肠道局部复发率、肝脏转移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降低患者术后LARS的发生率,但会延长手术时...  相似文献   

12.
西宁地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开展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并比较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开展低位直肠癌行TME(全直肠系膜切除)+PARE术式(J型储袋)+侧方淋巴结清扫保肛术52例与直肠癌行Miles术7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别(P〈0.05),平均住院时间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组(23.12±6.27)天与直肠癌行Miles术组(34.85±5.62)天差别显著(P〉0.05),术后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别(〉0.05)。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注意围手术期处理,西宁地区开展低位直肠癌行TME(全直肠系膜切除)+PARE术式(J型储袋)+侧方淋巴结清扫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鞘内、外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肿瘤的病理特征、手术情况及3年、5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径线、Borrmann类型、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例数、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鞘外组(P<0.01);鞘内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鞘外组(P<0.05).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采用血管鞘内淋巴结清扫方式更容易彻底清扫胃周淋巴结,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王开旺  徐士伟  尹东 《浙江医学》2018,40(8):828-832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与开腹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2017年10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RCT,共10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均数差(MD)=-58.7,95%CI:-76.94~-40.42,P<0.01],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R=0.51,95%CI:0.35~0.73,P<0.01),术后肠排气时间较短(MD=-1.30,95%CI:-1.52~-1.07,P<0.01),住院时间较短(MD=-3.94,95%CI:-5.69~-2.20,P<0.01);在手术时间(MD=9.48,95%CI:-9.75~28.7,P>0.05)、淋巴结清扫数(MD=-0.98,95%CI:-2.83~0.86,P>0.05)、局部复发率(RR=0.59,95%CI:0.34~1.02,P>0.05)、远处转移率(RR=0.75,95%CI:0.35~1.62,P>0.05)、1年总体生存率(RR=1.06,95%CI:0.94~1.19,P>0.05)、5年总体生存率(RR=1.06,95%CI:0.83~1.36,P>0.0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王志  姚南 《中外医疗》2013,(18):63-64,66
目的研究直肠癌保肛手术(Dixon)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结扎部位的不同处理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分析2年期间来该院行直肠癌保肛术(Dixon)87例(排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例),其中高位结扎52例,低位结扎35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尿潴留,术后吻合口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高位结扎组与低位结扎组在吻合口瘘、尿潴留发生率的比较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但低位结扎组在术后通气方面优于高位结扎组(P<0.05)。结论该组研究未提示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相对低位结扎会提高吻合口瘘的发生,但低位结扎在术后通气时间方面较高位结扎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贲门癌的外科治疗路径,总结高龄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18例高龄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经腹部手术治疗组(观察组)61例和经胸部手术治疗组(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切缘癌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切缘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与术后生存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腹部手术治疗高龄贲门癌患者较经胸部手术具有创伤小,对呼吸、循环功能干扰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潘海华  童锋  卫华松  武建塔  张龙飞 《浙江医学》2023,45(14):1541-1545
目的 探讨头尾侧联合入路在腹腔镜下D3淋巴结廓清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至2022年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行腹腔镜下D3淋巴结廓清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其中经中间入路行腹腔镜下D3淋巴结廓清术82例作为对照组,经头尾侧联合入路行腹腔镜下D3淋巴结廓清术105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癌胚抗原(CEA)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天、第5天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两组术后第5天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CE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CEA阳性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尾侧联合入路行腹腔镜下D3淋巴结廓清术安全可行,相比中间入路,术中出血量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与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A组(n=30,保留)和B组(n=30,不保留),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比较,2组无差异(P>0.05);B组末端回肠造口率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不仅可以避免进行预防性造口,还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胃肠肛肠外科收治的14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其中68例采用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保留左结肠动脉组),72例采用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回肠造口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保留左结肠动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左结肠动脉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不保留LC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扫总淋巴结数、第三站淋巴结数、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回肠预防性造口率分别为7.35%(5/68)和19.44%(1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行回肠造口)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4.76%(3/63)和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70%(8/63)和24.14%(1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根治手术对淋巴结清扫不会产生影响,可减少回肠预防性造口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邓修民  孙凯  肖进 《广西医学》2013,(5):623-625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Ⅰ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结直肠癌225例患者,其中进行Ⅰ期手术173例,Ⅱ期手术5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心血管意外发生率、肺部感染、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累积总生存率、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方面,Ⅰ期手术组显著低于Ⅱ期手术组(P<0.05)。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掌握好手术时机,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实施Ⅰ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