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PICC在ICU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5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两组,PICC组125例,行外周穿刺中。静脉置管术;对照组125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术。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95.2%显著高于CVC组的85.6%,且PICC组的置管时间显著高于CVC组;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2%显著低于时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9%,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操作简单,保持时间长,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穿刺成功率高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肿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对肿瘤科采用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将在此期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采用PICC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为43.6%,观察组患者中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为9.8%。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PICC综合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置管质量,降低PICC置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外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PICC护理小组穿刺发生静脉炎的55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知对照组26例。在给予患肢制动,并抬高患肢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外敷,对照组硫酸镁外敷。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上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外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B超引导下PICC置管与常规肉眼穿刺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检查的i00饲术前及术后置PICC管进行化疗的患者为研宽对象,特所有的100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即治疗蛆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50例术进行化疗的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肉眼穿刺的方式采进行诊断,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B趋引导下PICC置管的方式来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的并发症情况、腋下回折、穿刺次数以度忘者的穿刺用时和护理用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6%,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技术与传统的肉眼穿刺相比,更加的安全、有效、科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以及其治疗依从性。方法:选择100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的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穿刺点渗血率、导管堵塞率、机械性静脉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导管漂移率、静脉血栓率、导管破裂率及导管脱出率均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发生脱落1例,对照组3倒。结论: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在肿瘤PICC置管的患者中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PICC 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90 份进行分析,归纳其原因.另选取行PICC 的乳腺癌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实施PICC 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ICC 选用材料、选择的穿刺静脉、PICC 导管留置时间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PICC 置管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显著地降低了置管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体现了护理干预工作的知识价值,达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羿  吴燕萍  张海霞 《新中医》2020,52(22):135-137
目的:探究改良体位和中医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满意率及依从性的影响情况。方法:将 85 例 PICC 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42 例予以 PICC 置管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 43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改良体位和中医护理。对比 2 组患者护理后护理质量、满意率、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人员素质、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服务态度、服务项目以及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遵医嘱用药、注意饮食、合理运动、自我检测方面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位联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提高 PICC 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满意率和依从性,降低 PICC 置管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管(PIC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6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根据不同静脉插管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而观察组则接受PICC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流速、导管置留时间、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导管流速、导管置留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PICC置管和护理措施干预,可以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后,对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n=56):选择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n=56):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情况以及PICC管留置时间展开对比。结果:与对照组(16.07%)比较,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ICC管留置时间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乳腺癌术后化疗护理工作期间,合理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可使PICC置管并发症情况以及PICC管留置时间显著改善,从而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预后能力提高做出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42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一次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护士可以直接独立操作,不用局麻,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量。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高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对早产儿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作用。方法:40例PICC置管患儿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观察组另用水胶体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比较两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管理方案在急诊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2017年医院收治的305需要PICC置管的急诊科患者,根据时期分为两组,2016年间的155例分为对照组,2017年间的150例分为观察组,自2017年1月起在急诊科PICC置管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方案,分析以往流程及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进行修正,比较两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失败率,并统计比较两组PICC置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皮肤损伤、导管相关感染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管理方案应用于急诊科PICC置管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效果,减少置管失败率及相关护理问题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共82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轻中度不舒适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却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门诊PICC治疗患者舒适度,还可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PICC穿刺置管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行穿刺置管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0例。对照组采用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置管,试验组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并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置管后导管脱落、出血和皮下淤血以及血栓的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PICC穿刺置管显著提高成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昌县人民医院肿瘤科病房收治的100例肿瘤化疗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质控小组成立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置管出血量明显降低,留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肿瘤科采取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质控小组管理模式是一种安全性高、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在持续改进经外周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8 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 PICC 置管的 350 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75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置管及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基于静脉治疗专科小组的置管及护理,比 较两组的一次成功穿刺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 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 PICC 置管患者实施基于静脉治疗专科小组的干预模式,能提高置管质量,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36例PICC置管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PICC专科护理,观察组则采取舒适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堵管率、置管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一次置管率,降低堵管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能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的106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按PICC置管常规护理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相关置管后并发症,使患者护理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