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CWI的主要病因有体循环低血压及低血容量,二者占86.7%,其次为颈动脉狭窄,占56.2%。经过扩容等输液对症处理,11例痊愈,占34.3%;好转19例,占59.3%。结论体循环低血压及低血容量为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其次为颈动脉狭窄;经对症处理后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头颅CT、头颅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结论:CWI防治的关键在于警惕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及心脏疾患。  相似文献   

3.
37例分水岭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娜  刘喜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71-4672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病等。  相似文献   

4.
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CWI)的病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32例分水岭脑梗死(CWI) 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CWI的主要原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动脉硬化伴狭窄、血液流变学异常、微栓子,且不同病变部位临床表现有其各自的特点.结论 CWI的诊断主要依赖CT或MRI.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周龙平 《广西医学》2006,28(4):562-563
自头颅CT/MRI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后,人们对脑分水岭梗塞(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CWI是闭塞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国外学者报道,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其发生率约占10%[1];国内报道,其发生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8%~53%[2].我科2001年7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69例,其中CWI 18例,占10.65%.现结合临床表现和CT/MRI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一种特殊类型脑梗死,国际上习惯把CWI分为皮层前型、皮层后型和皮层下型[1],本病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2],主要病因是在颈内动脉或脑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全身性低血压、低血流量以及高凝状态导致分水岭脑组织低灌流,最终形成脑梗死[3]。本文对36例CWI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又称交界区梗死(cerebral borderzone infarction),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的复数(2条或2条以上)动脉由于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灌注压同时降低,使灌注交界区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导致的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总数的10%。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及临床特点已经有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53例经头颅CT或H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本组53例经治疗后,出院对14例基本痊愈,28例明显好转或好转,11例无效,死亡1例.结论 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0例经头颅MRI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血流变学异常等。皮层前型21例(35%),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呈楔形,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24例(40%),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边缘带,表现为视野缺损、经皮层感觉性失语、皮层型感觉障碍、轻瘫等;皮层下型15例(25%),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边缘带,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可有言语障碍等。结论: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梅  王利宇  冯凯 《疑难病杂志》2010,9(2):131-132
<正>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的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近期国内方瑞乐等及庄爱霞等报道CWI占缺血性脑梗死的12.1%、20%,可见CWI并不少见,由于其发生原因、治疗及预后与其他脑梗死有所不同,临床上应给予足够重视,及早明确诊断及采取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分水岭梗塞(CWI)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及预后。方法回顾研究58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分水岭梗死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混合型。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情况。观察脑分水岭梗死类型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及预后。结果58例患者均存在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且以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最常见。结论CWI病因是颅内外大血管的狭窄。经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脑分水岭梗死(CWI)是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区之间脑组织的梗死。主要位于大的皮层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节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此种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我们1996年10月~1999年9月共收治脑梗死238例,其中CWI25例,现将其临床与病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17例,平均56.7岁。女8例,平均58.9岁。男:女=2.13:1。45岁以下4例。发病年龄高峰在50~69岁,共19例(76%)。既往有长期吸烟史16例,高血压病史14例,冠心病史11例,高血脂症7例,糖尿病史6例,TIA史4例。发病诱因:低血压11例,其中自发性…  相似文献   

13.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26例诊断明确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CWI临床症状与体征取决于损害部位及梗死程度。126例中,104例为单侧病灶,主要临床类型有皮层前型27例(21.4%)、皮层后型31例(24.6%)、皮层下型46例(36.5%)。各型的影像学表现各有不同。结论:CWI的临床表现、预后与头颅CT及MRI密切相关,及时行CT、MRI检查有利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脑分水岭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分水岭梗死(CWI)多发生在脑内相邻的大动脉供血交界区或边缘带,或大脑中动脉的皮层支与深穿支供血的交界区,偶见于小脑的两条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组织。CWI发病率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现将我院收治的68例CWI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我院2002年1月~2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病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CWI患者的病因与治疗效果。结果:55例CWI患者中颈部或脑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血流动力学异常38例,血液成分异常19例。结论:在脑或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当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时即可发生CWI。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CWI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CWI的病因为建立在脑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的斑块活动,心脏疾患等。本组颈部或颅内大血管严重狭窄(狭窄比例〉70%)35例,占58%,发病时血压较平时偏低19例,占31.6%。结论脑部血管狭窄是CWI发病的重要因素,应注意梗死部位供血大血管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黄伟  孟庆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59-460
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其与低血压同时存在导致低灌注出现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及时发现病因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CWI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20例CWI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通过对脑分水岭梗死(CWI)病因的综合临床分析,论证其治疗和发病机制的高度相关性.方法:对84例CW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微栓塞,血流动力学和微栓子机制可能是分水岭脑梗死的共同发病机制,治疗和发病机制高度相关.结论:虽然对于CWI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争议,但是从临床治疗和康复的角度出发,必须明确其病因才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复发,在实践中宜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脑分水岭梗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概念与定义 广义的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I)又称边界区梗死(borderzone infarction),是指在脑、心、肾器官内,相邻的、较大的复数(二条或二条以上)动脉由于动脉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灌流压同时降低,使灌流交界区(arterialbroderzone)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惹致梗死.尽管心、肾等器官也可发生WI,但以脑最易出现,称脑分水岭梗死(CWI),它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其发病率约2.6%~16.6%.  相似文献   

20.
<正>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由相邻血管供血区交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导致,也称边缘带脑梗死,多因血流动力学原因所致。典型病例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伴全身血压降低时,亦可源于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现对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11例因血压管理不当导致CWI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