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冰  周庆元  赵晓红  柳杨 《医学综述》2011,17(14):2220-2222
目的探讨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 Tcm-MDP)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5例确认为TAO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组;B组25例为甲泼尼龙联合99Tcm-MDP治疗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觉症状、突眼度及甲状腺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眼痛、眼胀、畏光、流泪、异物感等自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突眼度及甲状腺肿大均有显著减轻,而B组较A组在总体疗效、突眼度减轻及甲状腺体积缩小方面效果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MDP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较单纯甲泼尼龙冲击治疗TAO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临床疗效和安全证。方法:随机将96例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A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则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疗效确切,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赵云战 《吉林医学》2014,(16):104-10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对照组50例给予地塞米松对症治疗。比较治疗3 d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3 d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目前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陈相伟  陈胜润  陈锦生 《广东医学》2012,33(15):2342-234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联合扩血管药物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123耳)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甲泼尼龙+前列地尔联合治疗(A组)、单纯甲泼尼龙治疗(B组)和单纯前列地尔治疗(C组),观察和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3.3%,与B组(71.4%)与C组(5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联合扩血管药物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显著,早期应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汪茂荣 《实用医技杂志》2014,(11):1149-1150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疗效。方法 TAO患者共112例分为3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甲泼尼龙组(A组)40例,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组(B组)34例,甲泼尼龙组(C组)38例,观察治疗后突眼度、临床活动性积分。结果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甲泼尼龙组在改善突眼度、临床活动性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组及甲泼尼龙组(有效率分别为93%、65%、68%,P<0.01)。结论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安全、有效,优于单纯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患者分为A组、B组,A组给予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B组给予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纯音听阈值、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95.92%,较B组(79.59%)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纯音听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 4个频率纯音听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A组较B组纯音听阈值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PLT和Hcy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LT、Hcy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A组较B组PLT、Hcy指标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相比,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更好,可提高患者听力水平,改善内耳循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给予A组患者NIPPV治疗,给予B组患者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血pH、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24 h,两组患者血pH、Pa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B组患者血pH、PaO_2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 h,两组患者血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B组患者血PaCO_2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NIPPV应用对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英  齐见旭 《海南医学》2016,(5):722-724
目的:探讨短程低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ARDS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23例和B组26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剂量甲泼尼龙80 mg/d,qd静脉滴注,连续应用5 d。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A、B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1.74%和3.85%,B组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且B组治疗后下降比A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氧合指数分别为(311.2±35.6) mmHg和(405.8±41.2) mmHg,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A、B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分别为(56.3±9.6) mg/L和(15.3±12.1) mg/L,降钙素原分别为(2.5±1.6)μg/L和(1.3±0.9)μg/L,B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观察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短程低剂量甲泼尼龙可通过抑制ARDS患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商品名:云克)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疗效。方法 将病程都在1年以内的42例TAO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应用99Tc-MDP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冲击治疗,口服泼尼松片40 mg/d,1个月后停药;对照组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冲击治疗,口服泼尼松片40 mg/d,4个月后停药。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突眼度及TAO眼病活动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TAO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其中在突眼度方面,实验组有效率为90.9%(20/22),对照组有效率为65%(13/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TAO眼病活动性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出现与99Tc-MDP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99Tc-MDP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在突眼度的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同时缩短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智恢复、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恢复正常以及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频率听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频率听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9/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的疗效.方法 5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以甲泼尼龙1000mg/d静脉滴注3~5d,冲击治疗结束后,予泼尼松60mg,1次/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3~5d后逐渐减量致停药.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9, 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是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甲基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治疗G raves眼病的疗效。方法:G raves眼病52例分3组。A组:甲泼尼龙500mg/d静滴连续3天;B组:甲泼尼龙第1天500mg,第2~8天80mg/d,第9~15天40mg/d静滴。结束后A、B两组均口服泼尼松继续治疗0.5mg.kg-1.d-1;C组:为对照组,泼尼松口服0.5mg.kg-1.d-1。2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A组、B组总有效率及减轻软组织炎症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改善复视、眼球活动障碍、突眼度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G raves眼病患者先进行大剂量甲强龙冲击1次后中剂量静脉点滴14天,再给予泼尼松口服,不仅能明显减轻眼眶软组织炎症,还能有效改善眼外肌功能和突眼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MPPT)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7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显著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治疗时,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让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巴曲酶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用药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24/40,P<0.05);两组患者头晕、腹泻、颜面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可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GB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以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水平、肌力、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和脑积液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均较治疗前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优于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按每组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甲泼尼龙治疗,给予B组患者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4%,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呼吸困难、喉鸣、声嘶、犬吠样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与对比,B组患者所用时间更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临床效果显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4例DAI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57例)与研究组(57例),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EPO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4 h尿蛋白、BUN、UA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甲泼尼龙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甲波尼龙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资料,其中有35例仅采用甲波尼龙+基础支持治疗,记为A组;剩余40例均采用甲波尼龙+基础支持+低分子肝素治疗,将其记为B组。对比2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B组血浆白蛋白高于A组(P<0.05),24h尿蛋白定量和FIB低于A组(P<0.05),APTT长于A组(P<0.05),PT与A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疗效分布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甲波尼龙能够显著改善肾功能和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增强疗效,且不会显著增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