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轻中度痤疮患者与正常人面部各生理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探讨皮肤生理指标的异常与痤疮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今后对痤疮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114例受试对象,实验组为痤疮患者57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志愿者57例.运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检测仪,测量受试者前额、鼻部和脸颊的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TEWL)、皮肤油脂、皮肤表面pH值、皮肤黑色素、皮肤血红素以及皮肤弹性.另外,对受试者的眼角只做弹性测量.统计分析痤疮患者与正常人各部位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前额、脸颊的角质层含水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额、脸颊的TEWL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额、鼻部、脸颊的皮肤油脂和血红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前额、鼻部、脸颊的pH值、黑色素含量、弹性值,鼻部的角质层含水量和TEWL值,以及眼角的弹性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痤疮患者与正常人相比,面部皮肤屏障功能出现损伤,皮脂分泌增多,TEWL和血红素含量升高,角质层含水量降低与痤疮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He力与生长发育间关系。方法:牙He力测力计测定儿童左右第一恒磨牙咬He力,取3次中的最大值。同时测定儿童体重、身高及无痛时下颌最大开口度;应用回归方法探讨牙He力与年龄、身高,体重的相关性。结果:7岁至12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长,牙He力也随之逐渐增强,两者呈正相关(P<0.05)。11岁和12岁年龄组中牙He力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他年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7岁年龄组女性的开口度明显大于男性(P<0.05);儿童牙He力与身高及体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牙He力与儿童年龄呈正相关,但与身高及体重未发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运动是否对人皮肤屏障功能有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8名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和28名健康非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额中部、胸部、肘窝及腹股沟的皮肤表面pH值、经皮水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值、皮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进行检测,并分别根据是否为运动员、性别(男性组、女性组)、年龄(≥ 14岁组,<14岁组)进行分组比较。根据运动员是否有使用润肤剂的习惯进行分组,比较上述5项指标。结果 在所有5个分组中,运动员组的皮肤表面pH值显著高于对应的非运动员组(P<0.001)。运动员组在胸、肘窝、腹股沟的TEWL平均值显著高于健康非运动员组相应部位的TEWL平均值(P<0.05)。运动员组胸和肘窝的皮脂含量均显著低于非运动员组(P<0.05)。运动员组在额中部、胸、肘窝、腹股沟的角质层含水量平均值显著低于健康非运动员组相应部位的角质层含水量平均值(P ≤ 0.001)。使用润肤剂组肘窝皮脂含量较高,腹股沟TEWL值较低,角质层含水量较高(P<0.05)。结论 运动员的皮肤生理屏障功能较健康非运动员差,使用润肤剂对运动员的皮肤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活血生肌膏联合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首次接受放射治疗发生放射性皮炎Ⅱ度损伤的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住院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3M皮肤保护膜联合造口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外敷活血生肌膏的同时联合穴位激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含量(PC-Ⅲ)、皮脂含量、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等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PC-Ⅲ、皮脂含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PC-Ⅲ、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EW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数据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生肌膏联合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放射性皮炎临床效果确切,可以较快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促进皮肤修复,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健康成年人的个体间6处解剖部位的血流值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采用激光多普勒成像仪检测284例健康成人的面部、耳垂、颈部、前臂伸侧、前臂屈侧及指尖部位的皮肤血流值.结果 指尖的血流值最高,面部次之,前臂伸侧的最低;健康男性的面部和颈部血流值均高于女性(P<0.05);各个年龄组的颈部、前臂伸侧及前臂屈侧的血流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间6处解剖部位的血流值不同,且与性别、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当归饮子配方颗粒对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当归饮子配方颗粒内服联合尿素乳膏外涂治疗,对照组单用尿素乳膏外涂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角质层含水量、皮脂水平及pH值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4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H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当归饮子配方颗粒对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有显著调节及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驻岛军人皮肤屏障功能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1名患有皮肤癣菌感染的官兵,进行真菌镜检加培养及皮肤屏障功能(经表皮失水量、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检测。结果真菌阳性组和真菌阴性组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P=0.0018)、皮脂含量(P=0.0079)、年龄(P=0.0351)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角质层含水量(P=0.1881)、驻岛时间比较(P=0.2269)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官兵经表皮水分丢失量与驻岛时间有相关性(r=0.054,P=0.0370),其余指标与驻岛时间和年龄均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驻岛官兵皮肤癣菌感染与皮肤经表皮水分丢失量、皮脂含量、年龄有关。年龄和驻岛时间与官兵的皮肤屏障功能无明显相关性,驻岛时间对经表皮水分丢失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损伤情况及部分相关指标,以指导临床辅助治疗。方法使用皮肤屏障功能测试仪器对32例银屑病患者(观察组)及32例健康者(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及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进行测定,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HIF-1α、VEGF、IL-6和MMP-9,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皮脂含量为(90.18±46.35)μg/c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为(11.42±9.4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EWL含量为(28.66±17.53)g/(h.m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IF-1α、VEGF、IL-6、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明显,恢复皮肤屏障功能是治疗银屑病的重要部分,HIF-1α、VEGF、IL-6和MMP-9等指标可以作为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丹白涂膜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涂抹丹白涂膜剂,每晚1次;对照组涂抹2%氢醌乳膏,每晚1次.治疗3个月后评定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的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失水值(TEWL)、黑色素量.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8.0%,对照组为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EWL值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EWL值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1个月时显著增加、TEWL值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TEWL值较治疗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EW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黑色素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白涂膜剂治疗黄褐斑比2%氢醌乳膏疗效更优,且对患者皮损部位的皮肤屏障功能具有更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外用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性干皮症患者皮肤屏障的影响.方法 32例老年性干皮症患者一侧前臂外用0.1%氢化可的松乳膏(实验组),每日1次,持续8周,于第O、2、4、8周进行随访评价,并以用药前后另一侧手臂作为对照(对照组).皮肤屏障功能评价内容包括检测角质层含水量及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值.结果 实验后2周,实验组角质层含水量最高,而TEWL值最低.实验后8周,实验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TEWL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用糖皮质激素对于老年性干皮症患者用药8周时,未观察到皮肤屏障功能破坏;用药2周时对皮肤屏障功能有暂时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达帕林凝胶辅助超分子水杨酸、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患者的效果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美容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轻中度痤疮患者1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1例。对照A组采取超分子水杨酸、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对照B组采取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辅助超分子水杨酸、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皮损情况、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皮肤经皮水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pH值]、美容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斑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痂皮完全脱落时间短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短于对照B组(P<0.05)。治疗4周后,3组丘疹、粉刺、脓包、结节囊肿数目少于治疗前,观察组少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少于对照B组(P<0.05);3组TEWL、角质层含水量、pH值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优于对照B组(P<0.05)。观察组美容满意度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达帕林凝胶辅助超分子水杨酸、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外用异黄酮霜剂对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小鼠裸露皮肤仅接受纯基质涂布;紫外光照(UV)组、2%异黄酮组和3%异黄酮组小鼠裸露皮肤分别涂布纯基质、含2%或3%异黄酮的药物预处理15 min后,再先后接受长波紫外线(UVA,1.55 J/cm2,18 min)和中波紫外线(UVB,0.95 J/cm2,11 min)照射,制作紫外照射损伤的皮肤模型;连续7d后,取被照射部位皮肤组织行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情况,并测定小鼠皮肤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 (1)UV组小鼠皮肤呈现红斑、结痂等改变,真皮层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弹性纤维断裂;经2%或3%异黄酮预处理后,小鼠皮肤色泽均匀,镜下角质层无明显增厚,真皮层内胶原纤维排列较为整齐,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UV组小鼠皮肤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均增加(P<0.05);给予异黄酮预处理能够减弱紫外线照射所致小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改变(P<0.05,P<0.01).(3)与对照组相比,UV组小鼠被照射皮肤组织中MDA含量增加(P<0.05),SOD和CAT含量均降低(P<0.05);给予对照异黄酮预处理能够减弱紫外线照射所致小鼠皮肤组织中MDA、SOD和CAT含量的改变(P<0.05,P<0.01).结论 异黄酮能够通过减轻小鼠皮肤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预防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光老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学(clinical etiology anatomy pathophysiology,CEAP)临床分级与下腔静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9例为病例组。以CEAP临床分级为标准,按照是否有静脉曲张所致皮肤病变分为A组(C1~C3级)57例、B组(C4~C6级)52例。另选择同期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7例为对照组(C组)。记录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应用超声取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下段横切面测量长径、短径、周长,计算横截面积;纵切面测量最高流速,计算血流量。 结果3组性别、年龄、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体重、体表面积、BMI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体重、体表面积、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IVC长径、周长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IVC长径、周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量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流量与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IVC短径、面积、最高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P临床分级与体质量、体表面积、BMI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身高无相关性(P>0.05)。CEAP临床分级与IVC长径、周长、血流量呈正相关(P<0.05);与IVC短径、横截面积、最高流速无相关性(P>0.05)。 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发生与体重、体表面积和BMI有关。CEAP临床分级早期IVC形态发生改变,以横切面长径、周长增大显著,而血流量增加发生在有皮肤病变的更高临床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小鼠皮肤ABCA12表达及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1、2、3组采用粘带剥脱法处理小鼠皮肤,1组外用无菌蒸馏水作为实验对照组, 2组外用L-NAME作为NO抑制组,3组外用SNAP作为NO促进组,0组不做处理作为基础对照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皮肤ABCA12的表达,并同时检测处理后1h、3h、6h经表皮水分丢失量(TEWL)及NO产生量。结果 0、1、2、3组ABCA12的转录水平分别为1.00±0.05、6.25±0.45、30.38±3.11、3.03±0.2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2、9.09±0.51、56.45±6.88、2.74±0.35,组间比较(P<0.01)。NO产生量为0组<2组<1组<3组(P<0.01)。各时间点TEWL均为0组<2组<1组<3组(P<0.01)。结论 外用NOS抑制剂上调小鼠皮肤ABCA12表达,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外用NO促进剂下调小鼠皮肤ABCA12表达,延迟皮肤屏障功能恢复; NO/NOS可能通过调控ABCA12表达,从而影响皮肤屏障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黄体酮注射液和紫外线照射两种方法建立SD大鼠黄褐斑模型.方法 分别采用高低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注射和紫外线辐照建立黄褐斑大鼠模型.观察斑块面积及光镜下观察皮肤切片,检测与黄褐斑黑色素沉积密切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肉眼观察高剂量黄体酮组大鼠的背部皮肤可见显著色素沉积,低剂量黄体酮组可见散在色素沉积;紫外线组均可见明显色素沉积.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黄体酮组大鼠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低剂量黄体酮组大鼠血清与皮肤组织中的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紫外线组大鼠血清和皮肤组织中的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低剂量组紫外线的大鼠皮肤组织中的SOD水平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可见建模组黑色素颗粒成团堆积成黑色小体,黄体酮组堆积杂乱分布,其中高、低剂量组间有明显区别;紫外线组成线性密集排列,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黄体酮注射液和紫外线照射均能成功建立SD大鼠黄褐斑模型,紫外线照射建模效果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芬吗通联合使用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月经改善率、子宫动脉血流及子宫内膜修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 108例重度宫腔粘连的育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芬吗通连续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妊娠情况,比较2组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试孕19例,成功13例(68.43%),对照组试孕15例,成功5例(33.34%),观察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和经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和经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均较治疗前减低,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RI、PI均低于对照组,VI、VFI、FI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能够促进其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其月经及动脉血流情况,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年龄与肝功能指标、心肌指标及炎性因子指标等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5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疾病组,以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5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上述各项指标的表达水平;根据年龄将疾病组患儿分为0~2岁亚组、3~6岁亚组、7~12岁亚组,对比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上述指标的表达特征,并分析患儿年龄与上述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WBC、TNF-α、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3亚组间WBC、TNF-α、hs-CRP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亚组ALT、AST、CK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进一步两两对比分析,3亚组间WBC、hs-CRP以及7~12岁亚组与0~2岁亚组、7~12岁亚组与3~6岁亚组间的TNF-α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0~2岁亚组与3~6岁亚组间TNF-α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疾病组患儿年龄具有低度正相关性(0.3≤r<0.5,P<0.05);hs-CRP与疾病组患儿年龄具有中度正相关性(0.5≤r<0.8,P<0.05);WBC与疾病组患儿年龄具有高度负相关性(0.8≤|r|,P<0.05);而ALT、AST、CK与疾病组患儿年龄无统计学相关性(|r|<0.3,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年龄与ALT、AST、CK、WBC及TNF-α、hs-CRP表达水平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发病特征,临床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特征,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为预防危重手足口病的发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橄榄油、凡士林乳膏、薄荷脑乳膏3种产品对老年干皮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自身对照试验.32例干皮症患者双侧前臂标记4处空白区域,其中3处分别外用橄榄油、凡士林乳膏、薄荷脑乳膏,每日1次持续8周,1处设为空白对照.于第0、2、4、8周时检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值和pH值以评价皮肤屏障功能.结果 使用8周后,橄榄油组、凡士林乳膏组、薄荷脑乳膏组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TEWL和pH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第0、2、4、8周时,3个实验组间角质层含水量、TEWL值和pH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用橄榄油可改善老年干皮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凡士林乳膏、薄荷脑乳膏对于老年干皮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也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