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2月我科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早产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实施对策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早产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家属满意度提高了。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早产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家属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创新及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和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湿疹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9月,科室选定"预防和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湿疹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以探讨预防和降低此类患者湿疹发生率的措施。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湿疹发生率从实施前的28.57%降至实施后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湿疹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雷霞  胡丹丹 《当代护士》2018,(2):186-18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穿刺后皮肤瘀紫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以"降低ICU患者穿刺后皮肤瘀紫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对ICU患者穿刺后皮肤瘀紫现状进行调查,利用鱼骨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患者皮肤瘀紫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患者穿刺后皮肤瘀紫发生率由活动前的3.9%降低到1.79%,活动前后瘀紫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降低ICU患者穿刺后皮肤瘀紫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6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7-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组均为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成立品管圈小组,依次按品管圈活动的程序,通过对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引起皮肤问题的原因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设定目标、制定对策。观察2组颈部皮肤微红、湿疹性皮炎、Ⅰ度压疮和Ⅱ度压疮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颈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比52%;χ2=11.572、P=0.001<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不良反应率,完善了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护理流程,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家属的满意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8月本科69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活动前351例为对照组,开展活动后340例为观察组,自发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对策并实施等,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新生儿皮肤损伤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由21.7‰下降至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仅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沟通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管理模式在改善PACU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发生率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未参加品管圈活动的120例PACU内全麻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实施品管圈活动的120例PACU中全麻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PACU全麻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开展前63.33%下降至开展后26.67%,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PACU患者低体温的应用中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以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实施和评价,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导致发生腹泻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为39. 5%,活动后为15. 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60. 3%,目标达成率为110. 2%。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医院人文护理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炎发生率。方法通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的建立,确定"降低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及实施对策,比较QCC活动前后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炎发生率由47%下降到20%。结论影响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炎发生的因素较多,应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分析其原因并制定改进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降低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炎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及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在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流程,回顾性分析全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各病区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数据,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共37例,引起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有:烫伤、皮肤撕脱伤。针对烫伤、皮肤撕脱伤发生的原因圈员们采用自行设计《住院患者皮肤评估单》、完善中医相关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揭除敷贴操作流程等护理措施,并对造成烫伤、皮肤撕脱伤不良项目进行改善,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从2.190‰降低到1.204‰,降幅为45.02%。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工具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各个环节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可明显减少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并降低由此造成的感染风险及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腹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分析骨科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腹胀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围术期腹胀发生率,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腹胀率由活动前的46.3%降低到活动后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后,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腹胀率明显降低,同时提高了护士团队的凝聚力和科研意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28.11%降至活动后的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进行管理改进,降低了低体温的发生率,增强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10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原因,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大便失禁患者皮肤完好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6月在我科住院的474例患者作为活动前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2年7~12月在我科住院的456例患者作为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大便失禁患者皮肤完好率为主题,活动前对我科大便失禁引起皮肤破损的护理问题做现状调查,分析大便失禁及其引起皮肤破损的原因及因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比较活动前后两组患者大便失禁发生率、皮肤破损发生率、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大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5.06%和1.97%,大便失禁患者皮肤完好率分别为74%和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及皮肤破损率,规范了预防及处理大便失禁的护理流程,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对降低介入术后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的效果,提高医疗质量。方法:2014年1~6月由本院8个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通过现状掌握寻找到水化方案不规范为关键点,并采用特性要因图根据关键点进行原因分析,从中找到真因,并制订改进方案。按程序进行整改和效果确认。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介入术后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从17.89%降低到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有效降低了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团队意识,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品管圈活动主题为降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析活动前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χ2=4.11,P=0.04)。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率"为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对导致新生儿皮肤受损的要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确认活动效果等。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监护病房内新生儿皮肤受损率由32.98%下降到15.05%,目标达成率116.50%,进步率为54.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的皮肤护理是新生儿专科护理的难点,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及圈员能力,提高患方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确立"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关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开展前后有形与无形成果。结果:应用QCC活动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发生率为9.52%,较活动前47.82%明显降低(P0.05),圈员责任心、积极性、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QCC活动降低了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的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活动对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2015年8~10月期间重症医学科的467例次气管切开患者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6年8~10月的445例次气管切开患者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包括分析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由实施前的32.12%降至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护理水平及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者的便秘发生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便秘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6.67%降至6.20%(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同时圈员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调查现状,进行原因解析、真因验证、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对策拟定,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由实施前的33.3%下降到8.8%。结论比较QC活动前后结果,活动后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实施QC活动,可降低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减少手术感染发生率,减少出血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