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不同阶段的动态血压形态特征。方法: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129例,患者入院后1h记录安静状态卧位诊室血压,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为诊室血压升高。24h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mmHg,日间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为血压升高。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在CKD各期动态血压监测提示24h平均收缩压均超过130mmHg,各组间P〈0.01,提示各组平均收缩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日间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在CKD各期也有明显差异。但比较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在各阶段差异不大,P值均〉0.05。在CKD各期的病例中,正常的杓形血压只占少数,而在各期中比较(P〈0.05),提示CKD早期病例中动态血压就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结论:慢性肾脏病各期动态血压的形态均以非杓形,反杓形为主,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收缩压有逐渐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符合CKD2~4期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45例。对入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血压≤130/80mrnHg),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1/81mmHg),日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25/75mmHg);并根据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本虚证及邪实证。观察中医各证型在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升高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的本虚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为主,邪实证型以血瘀证为主;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的本虚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邪实证型以湿浊证为主;②在动态血压从日间升高到夜间升高的过程中,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型逐渐上升;③随着24h动态血压升高,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逐渐上升。结论动态血压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正虚邪实的证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动态血压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型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50例OSAHS患者24h动态血压,并与健康体检者157例比较。结果OSAHS患者夜间血压较白昼血压下降不明显(P〉0.05),血压呈非杓型改变者39例(78.0%),杓型改变者11例(22.0%)。在OSAHS患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占42.0%。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占12.7%。OSAHS患者24h动态血压整体血压水平、白昼血压水平及夜间血压水平均较健康体检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OSAHS患者24h动态血压整体水平较正常为高,夜间增高更明显,昼夜节律消失。OSAHS是高血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和9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患者24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5.84±4.56)mmHg(1mmHg=0.133kPa)比(14.21±4.29)mm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5±8)%比(9±11)%,(7±6)%比(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及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6岁,因“内瘘闭塞3个月余”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诊断: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2005年3月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于2005年底内瘘闭塞,行临时动静脉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为再次行内瘘手术入院。患者平日血压16/10.8kPa(120/80mmHg)左右,透析后血压降至12/8kPa(90/60mmHg)。[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17岁,主因多汗,起立后头晕,头痛,心悸3个月。入院时血压21.8/16.3kPa(1kPa=7.5mmHg),心率160次/min。24h尿儿茶酚胺浓度:去甲肾上腺素737.8μg/24h[正常值(16.6—40.6)μg/24h],肾上腺素1.8μg/24h[正常值为(1.7-6.4)μg/24h],多巴胺823.0μg/24h[正常值为(111-331)μg/124h];MIBG检查未见异常;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显示:前中纵隔相当于T5、T^6水平近胸骨处有一类圆形异常放射性浓聚区,考虑为纵隔异位嗜铬细胞瘤;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灌注显像显示该肿瘤位于主动脉前壁、心尖右前方,凸向右心室流出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诊断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的青少年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二者的准确性与差异性。方法选择170例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高于正常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组,65例血压正常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24hABP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中采用Korotkoff法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135例(79.4%),前期高血压35例(20.6%);采用24hABPM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115例(67.6%),前期高血压48例(28.2%)。对照组65例中有6例(9.2%)经24hABPM诊断为前期高血压。所有经24hABPM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及前期高血压者,收缩压负荷(SPL)和舒张压负荷(DPL)均增加。结论24hABPM可作为诊断青少年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并可用于检出青少年前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并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伴抑郁状态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48例,其中脑梗死102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6例(脑出血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脑卒中急性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帕罗西汀对脑卒中伴抑郁状态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148例患者,首次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1mmHg=0.133kPa)者97例,占65.5%。以后血压随时问逐渐下降,入院第3天与第1天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为85.8%。47例经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确定为抑郁状态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mg/d,10d内有9例患者血压增高,停药2~3d好转。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增高,但增高的血压有自行下降的趋势;大多数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伴抑郁状态的患者用帕罗西汀治疗可导致血压升高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小儿烫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1岁6个月。热面汤烫伤后5d(无尿33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7.5℃,脉搏149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6/61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0.
重度烧伤并发难控性高血糖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3岁,身高184cm,体质量98kg,火焰烧伤后2h收入笔者单位.入院查体:体温37.1℃、心率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1/95mmHg(1mmHg=0.133kPa)、血糖6.08mmo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42例MHD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根据血压晨峰分为血压晨峰组(44例)和非血压晨峰组(198例)。采集2组患者相关的研究数据,记录发生的心脑血管疾病,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①2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和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压晨峰组的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QT离散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分别为(152±14)mmHg、(158±10)mmHg、(124±12)mmHg、(56.2±14.6)、(132.8±4.0)g/m~2,与非血压晨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时2hSBP、24 h平均脉压(24hPP)、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168±17)mmHg、(62.5±12.6)mm-Hg、(1.18±0.32)mm,与非血压晨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24hDBP、dDBP、nDBP、夜间最低DBP和晨起时2h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压晨峰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63.6%)及病死率(27.3%)显著高于非血压晨峰组(22.7%,8.1%)(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血压晨峰现象,血压晨峰与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是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服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探讨时间治疗学在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经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A组每日上午8:00—9:00服用福辛普利10mg,B组每日晚20:00-21:00服用福辛普利10mg。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的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42±7)/(88±5)mmHg(1mmHg=0.133kPa)、(141±7),(87±7)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SBP/DBP分别为(141±6)/(87±6)mmHg、(142±6),(89±8)mmHg,白天平均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SBP/DBP分别为(143±5)1(89±7)mmHg、(138±5)/(82±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和B组的24h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3±3)/(9±2)mmHg、(15±4)/(11±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3±4)1(9±4)mmHg、(13±4)/(8±8)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0±2)/(6±2)mmHg、(15±5)/(13±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且晚间服药能更好地恢复其勺型节律及控制晨起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人测定基础血压,临床上采用的是阿米妥试验。但目前阿米要药物长期缺如,放晾响病人基础血压的测定。我科1983年至今采用安定替代阿米要进行基础血压测定(称安定试验),笔者仅统计1994年1月至1996年1月5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8例女病人,年龄37~对岁。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52例,血压26/14.5kPa,继发性高血压病6例,血压24/14kPa。心电图示心肌受损11例。妇科疾病:子宫肌瘤41例,子宫脱垂4例,卵巢肿瘤8例,子宫内股异位症5例。56例施行全宜加附件切除术,2例施行卵巢癌根治术。2安定试验方法试验当晚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46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Ⅲ级的患者,每天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mg,疗程4—8周,之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降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8周末,24h动态血压监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白天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率也明显降低(P<0.01)。治疗第8周末总有效率为87.0%(40/46),且对血糖、血脂等无不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5/46)。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Ⅰ~Ⅲ级患者有平稳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患男,30岁,因车祸持续吸入三氯氧磷3h收入笔单位。查体:患意识清楚,烦躁不安,体温36.9℃,脉搏78次/min,呼吸45次/min,氧饱和度(SO2)0.75。血压133/66mmHg(1mmHg=0.133kPa)。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大小便失禁。鼻腔可见较多稀薄透明分泌物,双肺可闻及湿性哕音。X线片显示:双肺透光度下降,散在棉絮状斑片样稍高密度影,左肺明显。查血气分析:pH7.32,二氧化碳分压(PCO2)6.8kPa,氧分压(PO2)7.6kPa,HCO3^- 25.8mmol/L,剩余碱(BE)-5mmol/L,SO2 0.87。血浆白蛋白39.6g/L。胃管内吸出咖啡样液体。诊断:重度吸入性损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例1,男,25岁。头晕、心悸、右侧腰部不适伴血压升高6个月,于1996年4月15日入院。体检:血压160/80mm Hg(1mmHg=0.133kPa),腹部栗触及琶块,右侧肾区轻叩痛,未闻及血管杂音。血皮质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均正常。24h尿儿茶酚胺定性阳性jB超示右肾上腺区约5.0cm×4.0cm低回声占位,边界清,内回声均质质。CT示右肾上区腺区5.5cm×5.0cm软组织块影·部分囊性变,边界清,肿块下极与肾动脉间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17.
患,女,66岁。腹部隐痛5年余,发现腹部肿物半月余入院。体检:血压132/76mmHg(1mmHg=0.133kPa),腹部左侧肋缘下可扪及-5cm×4cm无痛性质韧肿物,光滑,与周围分界欠清,活动度差,无搏动感,双肾区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余正常。实验室检查:血钾3.1mol/L;24h尿量1.52L,24h尿Na定量117.5mmol,24h尿Cl定量161.7mmol,24h尿K定量23.0mmol;24hVMA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心电图提示低钾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分析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患者24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将152例CKD患者分为5组:CKD1期组(A组)15例;CKD2期组(B组)29例;CKD3期组(C组)42例;CKD4期(D组)组34例;CKD5期组(E组)32例。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非肾脏替代治疗。采用携带式的动态血压检测仪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和昼夜节律。结果①随着肾功能下降,24h、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越来越高;②CKD患者总体非杓型血压比例为81.6o,4,肾功能下降组(CKD2~5期)非杓型血压比例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CKD1期);③夜间收缩压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427,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352,P〈0.05)。结论CKD患者的血压非杓型节律现象比较普遍,并随着肾功能下降,其发生率逐渐升高;夜间收缩压与尿蛋白排泄、肾功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烧伤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延误诊断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 男。32岁,2000年8月因氧气爆炸致烧伤,总面积97%、其中Ⅲ度94%TBSA,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伤后30min入院,意识清楚,体温37.5℃,脉搏132次/min,呼吸38次/min,血压85/50mmHg(1mmHg=0.133kPa)。导出血红蛋白尿约50ml,行深静脉置管和气管切开,快速补液。伤后第1个24h补液17500ml,其中电解质14000ml、胶体3500ml(血浆1500ml、羟乙基淀粉2000m1),尿量70~90ml/h。伤后26h,患者烦躁、腹胀,脉搏140—150次/min,[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不同原因的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阶段都会合并有高血压,而不易控制的高血压又进一步加剧肾脏功能恶化,因此认识CKD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对延缓CKD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re monioring,ABPM)能够提供24h内多次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水平和波动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动态血压监测在CKD患者的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