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教学在骨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 年5月在我院骨科实习的护理学生48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辅助护理教学。对比两组实习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实习4周后出科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成绩。结果 观察组的实习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 vs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理论基础成绩高于对照组[(94.33±1.58)分vs(91.71±1.88)分],操作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93.75±1.11)分 vs(91.21±1.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微信平台辅助骨外科护理带教,能够提高骨外科护理教学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钱文彬 《医学信息》2019,(23):115-116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行THA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选取PLA,观察组选取DAA,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12.34±12.81)min vs(98.56±10.13)min],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36.26±28.54)ml vs(382.64±40.17)ml],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7.40±1.86)d vs(9.37±2.29)d],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88.97±3.01)分vs(81.10±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DAA入路行THA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8-2018-07本院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血清β-EP、5-HT、SO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5%(39/42)vs 66.66%(30/45)](P0.05);血清β-EP、5-HT、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4.69±17.03)ng/L vs(145.38±13.97)ng/L,(49.27±6.38)μg/L vs(31.95±3.76)μg/L,(132.28±24.60)U/ml vs(110.86±22.12)U/ml](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5±0.62)分vs(4.97±0.81)分,(1.52±0.31)分vs(3.31±0.67)分](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2%(4/42)vs 26.66%(12/45)](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提高血清β-EP、5-HT、SOD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位基础,各9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测试成绩、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疾病知识测试成绩、患者满意度测试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按照临床路径指示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护理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使患者得到了最佳护理,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30.24±3.85)分vs(59.97±4.66)分]、[(41.64±3.22)分vs(59.15±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56.12±2.54)% vs(47.54±2.63)%],LVEDD和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45.38±1.67)mm vs(50.24±2.16)mm]、[(37.53±2.14)mm vs(47.21±2.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转归,效果高于传统护理。  相似文献   

6.
对36例经严格筛选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测定,以N_(19)作为观察指标,对其中异常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查。结果显示:36例患者中,6例异常,主要有潜伏期延长和波形改变。异常者手术前后N_(19)潜伏期差异显著,支持微血管压迫学说。但TSEP异常率较低,且患者组N_(19)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TSEP不能作为全面评定三叉神经功能状态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彭瑛 《医学信息》2018,(9):172-174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输尿管结石URSL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输尿管结石URSL术患者100例展开研究,采用双色球随机模式将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2.00%vs76.00%),碎石时间[(22.76±1.94)vs(29.63±3.82)] min、患者下床活动时间[(2.05±0.81)vs(3.74±1.49)]d及住院时间[(3.98±0.78)vs(5.94±1.69)]d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输尿管结石URSL手术效果有提升作用,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沙福祥 《医学信息》2019,(24):72-74
目的 观察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及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联合伤椎置钉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联合伤椎置钉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至2019年10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Cobb角矫正和丢失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内占位情况、脊髓功能E级、植骨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420±210.67) ml vs (830.23±260.52)ml],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155.71±43.50) min vs (195.08±45.42) min],Cobb角矫正丢失大于对照组 [(5.42±1.38)°vs (2.32±1.25)°],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大于对照组 [(4.58±0.52)% vs (2.14±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ODI指数、伤内椎占位、脊髓功能E级及植骨融合率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ODI指数、伤内椎占位情况及植骨融合率比较,脊髓功能E级占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57% vs 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联合伤椎置钉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固定安全可靠,出血量少,增加前中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性融合以及恢复伤椎体的高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Rapid rehabilitation surgery,FTS)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到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FTS理念的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肾上腺素水平、皮质醇水平以及心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理念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联合心理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身心健康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78例患者根据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FTS组45例、对照组33例,前者实施FTS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后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关节功能康复进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TS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差异有显著性(t=-6.859,-4.948,-5.646,-5.130;P0.05)。FTS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χ~2=4.728,P0.05)。两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30,0.052;P0.05),干预后FTS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7,-4.598;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104,0.075;P0.05),但FTS组术后7d、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889,5.226;P0.05)。结论:FTS联合心理护理对降低髋关节置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理状态及促进关节功能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魏琴 《医学信息》2019,(22):137-138
目的 分析临床药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常规临床用药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1月~12月我院采用临床药学指导临床用药后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合理用药率、平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结果 观察组临床合理用药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11±1.23)d、药品费用为(1210.00±120.00)元,均低于对照组的(9.12±1.01)d、(1409.10±230.2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学指导在临床合理用药应用中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降低住院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可减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对全面提升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颅后窝三角的显微特征,为颅后窝手术提供快速辨认神经、血管的方法。方法:旁正中切口、乙状窦后入路,逐层开颅并切开硬脑膜,显微观察12具成人头部标本硬脑膜形成的三角。结果:颅后窝硬脑膜皱襞反光形成一个三角形:外上顶点即“光点”,位于横窦与乙状窦移行处的前方;内上顶点恰是岩静脉注入岩上窦的位置;颈静脉孔构成颅后窝三角内下顶点。结论:手术显微镜下,颅后窝硬脑膜形成的标志性三角,可以帮助迅速辨认三叉神经、岩静脉,经过内耳门的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以及经过颈静脉孔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Meckel 囊及其周围重要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进行模拟穿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 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Meckel 囊及其毗邻结构相关数据;将卵 圆孔分为内前( Ⅰ)、内后( Ⅱ)、外前( Ⅲ)、外后( Ⅳ)4 个象限,在直视下分别将穿刺针放置于不同象限,模拟 穿刺过程,将球囊置于Meckel 囊中,并记录穿刺结果。结果:Meckel 囊是颅后窝硬脑膜跨过岩尖在颅中窝形成 的一个裂隙样硬脑膜袋,其平均长径(12.56±1.14)mm、宽径(9.17±0.93)mm、高度(4.37±0.85)mm。囊 内包含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分支,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中放置球囊的目标位置,当穿刺针置于卵 圆孔Ⅱ象限时穿刺成功率为75%,高于Ⅰ象限(56%)、Ⅲ象限(25%)和Ⅳ象限(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成功穿刺Meckel 囊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成功的关键,熟悉Meckel 囊及其毗邻重要结构对经皮穿刺球囊 压迫术的操作至关重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图表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执行健康教育。随机抽样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我科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图表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疾病知识知晓分数及患者满意度分数。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理想值达标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满意度达标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9.37±1.67)d,平均住院费用(55656.71±4405.48)元,均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22.5±3.95)d,平均住院费用(65788.83±3515.10)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分数(8.33±1.27)分,出院患者满意度分数(98.60±2.4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疾病知识知晓分数(6.80±1.89)分,出院患者满意度分数(95.10±4.358)分,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图表的应用有助于缩短疾病恢复进程,节省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压力,提高了出院患者满意度达标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对疾病远期恢复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兵兵  张灵芝 《医学信息》2018,(12):182-183
目的 观察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全面的疼痛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 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骨科患者98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调查其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观察组VAS评分(4.2±0.63)分和住院时间(19.4±1.8)d,低于对照组(7.6±0.94)分、(13.8±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护理满意度91.84%,高于对照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实施全面的疼痛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熊红妹 《医学信息》2018,(24):142-144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平均排气、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65±1.97)h、(22.18±2.13)h、(6.05±1.43)d、15.00%,均低于对照组的(29.71±2.28)h、(28.65±2.09)h、(8.73±1.82)d、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3 d的VAS评分为(4.97±0.94)分、(3.85±0.72)分均低于对照组(6.83±1.30)分、(5.81±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实施PDCA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痛感,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脑动脉的起始位置、行程特点及其与三叉神经根的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12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解剖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及三叉神经等结构。观察相关动脉、神经的位置、走行特点,测量上述动脉的起始段外径及其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等相关数据。 结果 共发现小脑上动脉27支,2支压迫三叉神经根,5支与神经根接触,其余无接触压迫者与三叉神经的最近距离为(3.87±1.58) mm(0.55~6.30 mm);小脑下前动脉23支,压迫神经根1例,与之接触者2例,其余20支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4.67±1.77)mm(2.65~9.50 mm);小脑下后动脉21支,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17.12±3.86) mm(10.45~25.70 mm),未发现与之接触或压迫者。 结论 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常与三叉神经接触并压迫神经,成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结构。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稍远,也可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神经。小脑下后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较远,但偶尔也会压迫三叉神经根导致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脑动脉的起始位置、行程特点及其与三叉神经根的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12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解剖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及三叉神经等结构。观察相关动脉、神经的位置、走行特点,测量上述动脉的起始段外径及其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等相关数据。 结果 共发现小脑上动脉27支,2支压迫三叉神经根,5支与神经根接触,其余无接触压迫者与三叉神经的最近距离为(3.87±1.58) mm(0.55~6.30 mm);小脑下前动脉23支,压迫神经根1例,与之接触者2例,其余20支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4.67±1.77)mm(2.65~9.50 mm);小脑下后动脉21支,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17.12±3.86) mm(10.45~25.70 mm),未发现与之接触或压迫者。 结论 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常与三叉神经接触并压迫神经,成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结构。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稍远,也可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神经。小脑下后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较远,但偶尔也会压迫三叉神经根导致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3~6岁学龄前儿童的智力、体格发育状况的调查,了解母乳喂养对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方法 在本地区城镇公立幼儿园抽取母乳喂养(观察组)与非母乳喂养(对照组)3~6岁儿童各50例,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分析发育正常、肥胖、瘦小、生长迟缓Z评分比较分析两组儿童智力、身体体格发育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评分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评分分别为(1.82±0.14)分、(1.71±0.25)分、(1.68±0.33)分、(1.85±0.15)分、(1.62±0.27)分,高于对照组的(1.68±0.12)分、(1.42±0.26)分、(1.27±0.31)分、(1.25±0.22)分、(1.41±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的评分为(1.18±0.67)分、(1.26±0.58)分,低于对照组的(1.84±0.12)分、(1.86±0.14)分,年龄别身高(HAZ)评分为(1.89±0.10)分,高于对照组的(1.10±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发育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88.00% vs 40.00%),消瘦、超重、肥胖比例低于对照组(4.00% vs 20.00%,6.00% vs 24.00%,2.00% vs 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因为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均衡营养物质、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母乳喂养3~6岁儿童智力与生长发育指数均比非母乳喂养的好,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幼儿未来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