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正> 自1985年以来,笔者运用民间验方“银葛散”治疗小儿腹泻40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简介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5岁以下小儿,其中男24例,女16例,临床表现为1天腹泻4次至数10次不等,部分患儿伴见发热、呕吐等症,病程均在1天以上。二、方药及用法:金银花4份、茵陈3份,葛根3份。先将金银花用瓦锅炒至焦黄,再加入茵陈略炒即可,葛根用火煨至微黑,上药共研细末,充分混合后备用。1岁以下每次服2克,2~3岁每次服3克,4~5岁每次服4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3天为1疗程。脱水明显者,可口服含糖、盐、苏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三、治疗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2.
大叶性肺炎     
<正> 处方:虎杖60克,鱼腥草、大青叶各30克,瓜蒌仁15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热退后药量可酌减。病例:方xx,男,36岁。高热咳嗽4天入院,伴有右胸痛,咯铁锈色及黄色稠痰,体温39.7℃,右肺呼吸音减弱,语颤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以内服清凉散、外敷冰硝散为主治疗腮腺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方药及用法清凉散:板蓝根30克甘草10克金银花15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用,每剂煎2次,日服1剂,小儿可频服。冰硝散:冰片5克芒硝30克,共研细末备用。用时以蛋清调匀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典型病例王某,男,9岁,发热2天,双侧腮腺局部  相似文献   

4.
失音治验     
病例:卢××,女,32岁。诊断日期:1985年2月7日。患咳嗽、胸痛,发热微有恶寒两天,其夫用苏叶、生姜、红糖等为饮与服之。少顷,发热汗出,声音重浊,咳嗽、痰黄稠,口燥,咽干而痛,苔黄膩,脉滑数。证属痰热犯肺,肺失清肃。治以清肺利咽,泄热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射干10克、鱼腥草15克、虫蜕6克、苡仁15克、甘草3克。二剂痊愈。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3 0 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162例 ,占 54% ;女性 13 8例 ,占 46% ;年龄最大的 78岁 ,最小 3岁 ,平均 3 6岁 ;病程最短的一天 ,最长 2 7天 ,平均 6天。2 .治疗方法自拟中药复方双清散为主治疗。药如 :板兰根、大青叶、生石膏各 15克 ,黄芩、银花、连翘、芦根、蝉蜕各 10克 ,荆芥穗、薄荷各 7克 ,甘草 5克。小儿酌减。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二次服用。加减 :发热重者 ,加重生石膏用量 ,酌加虎杖、羚羊粉 ;咽痛甚者加桔梗、马勃、山豆根 ;口渴甚者加生地、麦冬、天花粉 ;咳嗽痰黄者加桑白皮、地骨皮、渐贝母 ;痰白者加杏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用自拟消化散治疗小儿厌食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生山楂270克,牵牛子15克。共研为末,过100目箩即可。〔用法〕1~2岁者,每次1克;2~4岁者,每次2克;4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三次,冲服或水煎服。  相似文献   

7.
例1.张××,女,19岁。1977年10月24日诊。发热咳嗽5日,在某卫生院服西药未见好转。诊见但热不寒,体温39.2℃,咳嗽气喘,痰黄而稠,左侧胸痈,口渴、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此乃肺失清肃热邪上逆之肺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拟麻杏石甘汤加味。处方:炙麻黄6克、石膏24克、杏仁9克、生甘草3克、苡仁15克、地龙6克、黄芩12克、  相似文献   

8.
<正> 药物及用法:煅珍珠1颗天竺黄2克琥珀2克朱砂1克。上药共研细末,分4包,6个月至1岁每服半包;2—3岁每次1包;4—6岁每次1包半;7—9岁每次2包;10岁以每3包,日服两次,配服“全引子”。病例:朱某,男,2岁。家长代诉:发热一周(39℃),在某医院接受青、链霉素,解热药物治疗热未去,汗泄不畅,咳嗽气急,喉中痰鸣,时有抽  相似文献   

9.
杜黎,女,12岁,学生,1987年9月3日就诊。患者发热,口干,咳嗽,痰稠,纳差,舌苔薄黄,脉浮数。体温37.5℃~38.5℃左右,手足心热,身感微洋。发病已3天。曾在门诊中西药兼治,均无显效。余拟银(?)散加减: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8克,银芥6克,牛蒡子8克,薄荷6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谷芽12克,地骨皮10克。嘱其一剂煎服。并忌辛辣原味。  相似文献   

10.
<正> 方药组成:抗痨片由百部、白芨、黄精、黄芪、桔梗各20克,丹参、黄芩、阿胶各15克,上药细末制成0.5克片剂。治疗方法:每次服10片,异菸肼250毫克,合并1次服用,日服3次,开水送服。连服1月,停药7天然后继续服用,直至病灶全部吸收为止。  相似文献   

11.
廖丽锦 《新中医》2006,38(7):91-91
笔者医院曾接诊1例患者,疑为服用中药苍耳子后发生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关某,女,8岁,2005年10月21日初诊。因咳嗽痰稠, 伴鼻塞、发热恶寒2天,舌尖红、苔白,脉浮。在本院中医科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临床跟师学习,辨证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取得较好疗效,兹择病例介绍如下。 例1.李某某,女,11岁,2005年2月5日就诊。因食鱼虾,复感寒受凉,发热3天,体温38.8℃,伴恶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稠,在当地按感冒治疗,发热渐退,肤痒不舒,全身皮肤骤现瘀点、瘀斑,伴有腹部疼痛,右膝关节肿胀不舒。来昌诊治,诊见周身瘀点、瘀斑散在,双下肢及臀部居多,  相似文献   

13.
二香三核散是我治疗小儿盘肠气痛的常用方剂,其药简而效显,现仅简介如下: 一、方药组成与服用方法广木香1(煨) 小茴香4(盐炒) 荔枝核2(酷炒) 橘核2(酒炒) 山楂核1(酒炒)以上诸药按比例配成共研成细面,装入瓶内贮存。8个月以内新生儿每次服0.5—1.0克,1—2周岁乳儿每次服1.5克—3.0克,3—5周岁每次服3.5—5.0克。用乳汁或温水送下。5岁以上小儿本方可做汤剂服用。二、适应症候与注意事项 1、婴儿突然腹痛如绞,甚至弯背曲腰,哭声忽缓忽急,声音尖锐而高,面色青  相似文献   

14.
祖传验方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1975年以来,笔者应用祖传验方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320例,疗效较为满意,兹介绍于下。止泻散方:白术(伏龙肝研末炒)200克、山药(麸炒)200克、枣树皮(炒黄)150克、车前子(盐炒)150克。上药共粉碎为细末,1岁以内的婴儿每次服0.5~1克,2~3岁每次服2~3克,4~6岁每次服3~4克。日服3次,均饭  相似文献   

15.
一、感冒包××,女,26岁。患者恶寒发热,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咳嗽多痰,头痛无汗,肢倦体乏,病巳二天。舌苔白腻,脉象浮数,体温38.8℃。为风寒感冒,外邪束表,拟荆防败毒散发汗解表: 荆芥、防风各6克,白茯苓9克,生甘草3克,炒枳桔各5克,柴前胡各5克,羌独活各5克,川芎(后下)、薄荷各5克,生姜2片。二诊:服上药三剂后,汗出热解,体温恢复正常(36.8℃),唯有咳嗽痰多,神疲  相似文献   

16.
程××,男,19岁,工人,1985年10月23日初诊,门诊号013227。患者以咳嗽,痰黄稠带血伴胸痛二日为主诉就诊。缘于六天前,劳动汗出当风,始感恶寒、发热、咳嗽,连日来咳嗽加剧,咳痰黄稠带血。辰下畏冷、发烧(体温38.5℃),胸痛、咳嗽、痰黄稠带血,纳少,大便于,溲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数。胸透肺部右下内中带有大片均匀致密影,其上缘平直锐利,右心缘模糊,诊断为右肺中叶炎症。中医辨证:风热咳嗽。病机:痰热壅肺,肺失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拟白矾蝉衣散治疗痫证,确有疗效。方药与服法:雄黄20克白矾12克蝉衣30克蜈蚣20条。将上药共研细未,成人每次2克,日服二次,开水送服。儿童每次1克,或酌情加减。服药后如有大便稀,或吐痰涎,为正常情况,不需停药。方中白矾酸咸能软顽痰;雄黄性沉寒能劫痰镇惊,泻心经之火,二药属金石之重剂,以重镇安神;蝉衣清化之药,能开窍利痰,去头面之游  相似文献   

18.
一、咳嗽案陈××,女,43岁。1982年4月13日诊。五天前因淋雨后即咳嗽,吐白色泡沫痰,伴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弦迟。证属:风寒客于少阳。治法:疏利少阳、宣肺止咳。用小柴胡汤加味:泡参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麻黄10克,枇杷叶30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甘草5克。服1剂后诸证减轻,惟痰色转为黄白浓稠。仍用原方加瓜萎30克,杏仁10克,继进1剂而痊愈。  相似文献   

19.
笔者应用冰硼散治疗小儿百日咳20例,收到显著效果。轻者3~6天;重者7~10天,即可控制痉咳,最长不超过16天。服法:冰硼散(市售成品药)。2~4岁,每次1克;4~7岁每次服2克;8岁以上每次一瓶4克,日服2次。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丹芩五虎汤治疗小儿肺热咳嗽症50例,治疗2天喘止咳减25例,3天者20例,4至5天者5例。介绍如下: 方剂组成:丹参5~10克、黄芩5~8克、麻黄3~6克、杏仁3~10克、石膏6~15克、细茶叶2~5克、甘草2~6克、赤芍3~8克、大贝6~10克。病案举例:刘×,男,1岁半,84年4月18日就诊。发热3天,体温39.5~40.5℃。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舌黯,指甲发绀,指纹青滞达气关。两肺满布湿罗音及哮鸣音。胸部X线透视:“见两肺门阴影增宽,两肺纹增粗紊乱,其间可见多处小片状淡薄模糊影,两下肺为甚。意见:“支气管肺炎”。证属痰热壅肺,肺闭血瘀。治则:宣泄肺热、化痰平喘、佐以活血。服一剂后,体温降至38.5℃,咳喘大减,烦渴已止;服二剂后,体温正常,轻咳不喘,两下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