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黑痣不是肿瘤。多数黑痣位于真皮内,叫做“皮内痣”,是永久良性的。黑痣如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外,叫做“交界痣”,此种黑痣可恶变,但罕见;近年我院遇到二例,现报道于下: 例一:杨××、男、48岁,住院号3886。1980年1月11日就诊。自诉6个月前,右内踝及右脚跟分别长一绿豆大和蚕豆大黑痣,近一月来黑痣迅速增大,伴有疼痛,影响走路。门诊诊断黑色素瘤收住院。检见右内踝  相似文献   

2.
还记得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非诚勿扰2》吗?电影中的李香山得了"不治之症"——脚背上的黑痣变成了黑色素瘤。这让不少身上有黑痣的人忐忑不安。而且许多医院的皮肤科门庭若市,多是看黑痣的,对此,有关医学专家提醒说,其实黑痣发生恶变的概率很小,不过长在易摩擦部位的黑痣恶变概率要稍高一些。虽然现在点痣手术的安全性比较高,但专家认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医学上一般都不主张点痣。皮肤科专家解释说,黑色素瘤是源于皮肤、黏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  相似文献   

3.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亦见于接近皮肤的粘膜,还可发生于眼脉络膜和软脑膜处,高发年龄为40岁~69岁.皮肤原发性黑色素瘤分3个主要类型.最常见的浅表型黑色素瘤占80%,其次为结节型黑色素瘤占15%,恶性雀斑样痣黑色素瘤占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组织中MMP-9、Tiam1、Nm23-h1和Caveolin-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宝鸡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收治的4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存档蜡块进行研究,另选取同期皮肤交界痣20例及皮肤性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20例为对照,对3组组织中的MMP-9、Tiam1、Nm23-h1和Caveolin-1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各指标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恶性黑色素瘤皮肤的MMP-9和Tiam1阳性表达高于交界痣及正常皮肤,Nm23-h1和Caveolin-1阳性表达低于交界痣及正常皮肤;交界痣的Tiam1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皮肤,Nm23-h1阳性表达低于正常皮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交界痣与正常皮肤的MMP-9和Caveolin-1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浸润深度的增加,MMP-9和Tiam1阳性表达逐渐增加,Nm23-h1和Caveolin-1阳性表达逐渐下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MP-9和Tiam1阳性表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Nm23-h1和Caveolin-1阳性表达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MMP-9、Tiam1、Nm23-h1和Caveolin-1的表达水平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听说皮肤白皙的人最容易患黑色素瘤,是真的吗? 皮肤白皙的人确实容易得黑色素瘤,但也不尽然.有的人在四肢的肢端有“雀斑样痣”,还有的人容易长雀斑,他们患黑色素瘤的风险较普通人要高两倍,与肤色并没有关系.现在已经找出了某些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存在,主要包括对光容易过敏的所谓“光敏型皮肤”、长雀斑的皮肤、长时间暴露于阳光、身体有大量的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的痣,个人或家庭成员中有任一种普通类型的皮肤癌(鳞状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病史,以及个人史或家族史中有黑色素瘤病史.可能每一种危险因素其本身的危险性并不大,但如果同时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其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张文清  王忠良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2):1286-1286
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是一种产生黑色素、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病例病变位于皮肤,如足底、外阴、肛周等,部分为交界痣恶变而来。原发于宫颈之恶黑极为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峰 《抗癌之窗》2015,(3):20-22
痣,老百姓叫它“黑痣”“痦子”,这种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表皮、真皮内黑色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各种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后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结缔组织痣、皮脂腺痣等。医学上的“痣”是狭义的,称为色素痣,又称痣细胞痣、黑色素细胞痣或普通获得性黑色素细胞痣。每个人身上几乎都长有黑痣(色素痣),仅数量多少不同而已。那么,对于长在皮肤上小不点儿的黑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良性或恶性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经得到认可的是,环境因素(主要是紫外线照射)是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家族聚集的遗传性结构不良痣(又称为B-K综合征、结构不良痣综合征或家族不典型多重黑痣和黑色素瘤综合征)与黑色素瘤的关系。近年来科学家在寻找黑色素瘤易感基因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王新  宋萍 《四川肿瘤防治》2006,19(4):238-238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亦见于接近皮肤的粘膜,还可发生于眼脉络膜和软脑膜处,高发年龄为40岁-69岁。皮肤原发性黑色素瘤分3个主要类型。最常见的浅表型黑色素瘤占80%,其次为结节型黑色素瘤占15%,恶性雀斑样痣黑色素瘤占5%。  相似文献   

10.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指一种来源于皮肤移行区交界痣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多个脏器和组织,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良。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特别是足底,其次是皮肤及眼睛[1],但以全身多发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恶性黑色素瘤,文献报道非常罕见。现报道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例以全身多发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恶性黑色素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宋丽  范理宏 《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37-1037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脊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但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一部分颌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交界痣经不适当的刺激后演变而来的。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的发生发展、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乳房皮肤黑色素瘤少见,现报告三例如下。病例摘要例1.女,21岁,右乳皮肤黑痣6年,糜烂10天。查体:心肺正常,肝脾不大,腹无包块,右乳外下皮肤黑痣直径1.7mm,表面糜烂,右腋窝淋巴结(以下简称腋结)肿大1.0cm。入院后行右乳局部广泛切除加腋淋巴结清除术。病理诊断:皮肤黑色素瘤,腋淋巴结转移3/15,术后给予TSPA200mg化疗。随访:术后9月局部复发,第19个月后死于腹腔内转移。  相似文献   

13.
女阴恶性黑色素瘤甚为罕见,1978年Silvers复习文献仅见400例,黑人和亚洲人少见。我院自1954~1984年间共收治外阴恶性肿瘤64例,仅见恶性黑色素瘤4例,其中1例未治,余3例报告如(附表)。讨论女阴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极高,可发生在青年或老年,但以老年多见,年龄以60~70岁为高峰,平均为50余岁。本病多半由色痣恶变而来,慢性刺激及外伤(如电灼、腐蚀、不完整切除等)均为恶变的诱因。本文3例病变均较典型,炭黑色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伴有卫星病灶。例1术前曾作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华北石油总医院(任丘市062552)郭克亻隽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8岁。主因进食梗噎感1个多月伴纳差于1994年9月1日入院。体检: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色素沉着,无黑痣、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部平软,肝脾未...  相似文献   

15.
恶性黑色素瘤约占恶性肿瘤的1%,好发生30岁以上。可由正常皮肤、雀斑或痣的黑母细胞发生。好发部位为足部、手部和其它部位的皮肤。转移早、通过淋巴管到局部淋巴结;由血行转移到肺、脑、骨骼等处。预后不良。本文报道1例为右下肢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纵隔转移误诊为右纵隔型大细胞肺癌的经过。 患者李××,男性,57岁,因进食不顺、发噎、胸部刺痛3个月来我院就诊,经胸透发现右上纵隔增宽并可见外突分叶状肿物,食管钡餐检查见食管受压移位、无粘膜破坏征象,拟诊为纵隔恶性淋巴瘤收入院。T、P、R、Bp均正常。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佳、自动体位,全身浅部淋巴结无肿大。头颈部无异常,胸部对称、肋骨走行均匀、双肺呼吸音正常、心脏无杂音、心律齐、心率90次/分。腹部无肿块、肝脾未触及、四肢脊柱无畸型。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CMN)是出生时即有的一种先天性色斑样痣,绝大多数患者均能健康地正常生活,仅极少部分可演变为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神经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neurocutaneous melanocytosis,NCM...  相似文献   

17.
213例色素痣的手术治疗及其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色素痣为皮肤良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电离治疗,液氮冷冻治疗,化学腐蚀治疗和激光治疗等。随着激光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激光治疗。由于激光治疗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临床上也观察到了色素痣经反复激光治疗后恶变为黑色素瘤的病例。我科对所有色素痣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尤其是先天性巨痣,细胞蓝痣及先天性小痣等恶变可能性较大的类型,切除组织常规做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3年来我科门诊手术治疗213例色素痣的疗效及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黑色素瘤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黑色素瘤是最严重的皮肤癌之一,是男性第六大和女性第七大肿瘤。黑色素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年增长率约3%~5%,仅2009年一年美国新增病例数达62000例。根据死亡风险来说仅次于成人白血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YAP在皮肤黑素瘤及痣细胞痣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组织、28例痣细胞痣和32例黑素瘤皮损中YAP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YAP弱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在表皮全层所占阳性率为25.00%。在痣细胞痣中,YAP表达于靠近表皮的部分痣细胞中,阳性率为32.14%。在黑素瘤中,可见YAP高表达于几乎所有的瘤细胞中,阳性率为93.75%。YAP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和痣细胞痣(P<0.001)。而在痣细胞痣中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YAP可能参与黑素瘤和痣细胞痣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恶性黑色素瘤 (以下简称恶黑 )是一种产生黑色素、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病例病变位于皮肤 ,如足底、外阴、肛周等 ,部分为交界痣恶变而来。原发于宫颈之恶黑极为罕见 ,我们收治 1例 ,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67岁。因绝经 2 1年 ,阴道不规则流血 1个月于 2 0 0 1年 7月 8日入院。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 :外阴萎缩 ,阴道少量血迹 ,上 2 3黏膜呈结节状 ,阴道壁弹性差 ,前后穹窿消失 ,肿瘤位于宫颈口左侧 ,约 4cm× 5cm× 4cm大小 ,结节状 ,灰褐色 ,质硬固定 ,子宫不大 ,左侧盆壁间隙变窄 ,右宫旁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