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基于对神、脑、心的全面深刻探析,及多年临床经验,孙远征教授提出"调神"针刺法,其以调"心神、脑神"为理论依据,"醒神""治神""调神""守神"为治疗的核心理念,将"调神"针刺法通过"神—脑—心"体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成确切的针刺方法,并规范了针刺手法的操作和刺激量,强调可广泛应用于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疾病,或者部分功能性疾病、情志类疾病,亦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讨古代医家对前葡萄膜炎的中医证治经验、规律和特色,为现代临床诊疗和研究前葡萄膜炎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通过在《中华医典》中输入"瞳神紧小""瞳神焦小""瞳神缩小""瞳神细小""肝决""瞳神干缺""瞳神缺陷"和"瞳人干缺"进行检索,对搜集到的前葡萄膜炎相关的中医古籍在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前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多为外感风热,内侵于肝,或肝郁化火致肝胆火旺;也有肝肾阴亏或久病伤阴,虚火上炎,黄仁失养所致。治疗需分清疾病所处不同时期,总体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期需驱邪,慢性期则需以扶正祛邪为主。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祛风清热、清肝泻胆、滋阴降火等内治法;此外还有外治法之封眼法。古代众多医家在治疗前葡萄膜炎的遣方用药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积累了相当宝贵的治疗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旭教授从“经筋”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旭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为"肝风内动,风盛筋急""阴津亏虚,经筋失养""神机失摄,经筋失约",提出从"经筋"论治,治疗时多取与经筋相关穴位,强调针刺层次及针刺顺序的重要性,治疗以调和经筋之阴阳、注重调神为要点。  相似文献   

4.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指肿瘤在诊断和治疗期间伴发的病理性抑郁状态或综合征,与肿瘤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西医对其治疗存在局限性.肿瘤相关性抑郁之名中医古籍中未见记载,目前中医多将其归于"郁证"范畴.《伤寒杂病论》中"嘿嘿""心烦""郁郁微烦""心悸""懊憹""烦惊""悲伤欲哭"等与肿瘤相关性抑郁临床表现高度吻合,故从临床表现入手,...  相似文献   

5.
石学敏院士创新性提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是中风病的总病机,并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以"脑腑"立论,"治神"思想是其核心内涵,立足于"醒脑""醒神""调神"。临床应用中也拓展到了不同的疾病种类,尽管配穴不同,但其治疗法则始终不离神、脑、窍。笔者通过引用古代文献及借鉴现代不同学者的观点,阐述石学敏院士"治神"思想指导下的神、脑、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对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的理解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卵巢巧克力囊肿又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癥瘕""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瘀血内停是此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治疗当以调冲通督、健脾消痰、活血化瘀为主,火针疗法既可调控整体的气血运行,又能开闭决塞、祛邪以泻实;毫针则可"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火针与毫针相结合则经...  相似文献   

7.
介绍张玉莲教授运用"调理髓海"针法治疗中风后共济失调的临床经验与施术特色。张教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头部功能区投影及血管分布,提出了"调理髓海"针法。该法取穴选用"调衡三针""调运三针""调颤三针"以及风池、风府、完骨、天柱、颈3~颈6夹脊穴为主,将守医者之神与守患者之神相结合,手法上控制感传,直达病所,强调医患配合,身心并调,从而达到使患者全面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自兴 《光明中医》2016,(5):634-636
目的探析石学敏院士治神学术思想。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将针刺调神、医者治神、患者守神,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结果从神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剖析神之所在、神之所主、神之所病、神之所治的内涵,验证了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神"的学术思想。结论在临床中倡用"醒神""调神"法治疗中风及中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患者常见伴随症状,因不及肿瘤危害性强,故临证时易于忽视,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利于疾病向愈。治疗时西医常以失眠论治,忽视其与肿瘤疾病的相关性。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主要病位在心,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贾英杰教授通过30余载临证经验总结,认为肿瘤患者不寐多归于情志因素,主要责之于肝,且与其他脏腑有密切联系,从肝论治多获良效。文章将围绕"疏利肝气以畅调达""调补肝虚以合肝用""清肝泻火以降肝气""顺应肝气四时变化"来论述调肝法在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证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沙岩  夏淑文 《光明中医》2013,28(8):1553-1555
周德安教授从医50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针灸治神""治病先治神"为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周教授"治神"的内容包括调治医者之"神"和调治患者之"神",在注重医生自身修养的前提下,重点治疗病人精神、心理层面的"神"和发挥患者"元神"主宰的整体调控作用,并为此设置了针灸治神系列处方,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神志疾病和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11.
吴显文教授擅长恶性肿瘤的放疗、术后及放化疗中的中医治疗及恶性肿瘤晚期的中医姑息治疗。针对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病机复杂及证型多变的特点,吴教授以《内经》《脾胃论》为理论指导,认为肿瘤的形成与"阳气虚""浊气生"有关,治疗以健运中焦为主要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背景下,联系"道""心"对《黄帝内经》"神明"进行通释."神"的初文"申"本义为"闪电","明"本由"日""月"构成,"神""明"及其同义复合而成的"神明"皆有"阴、阳及其变化"之义.春秋以前"神""明"多单用,战国以降"神明"一词开始出现并与"心""道"发生关联.在比类取象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  相似文献   

13.
正柴可群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三十余年,提出"正虚生瘤""痰毒致瘤""情志致病"等肿瘤致病观,明确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即"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总结应用"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疏肝解郁,温阳通络"抗癌四法,临证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心属火""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夏、与夏气相通应"等,分别阐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在临床皮肤科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孙建华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脑神失调,脾胃虚弱。临床上提出"脑神"的核心地位,注重调神健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辨病和辨经络相结合贯穿始终,强调腧穴配伍与得气,并注重对患者疾病认知的治疗,临床疗效卓越。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陈熠医师认为"神不使"是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郁"是肿瘤病机的关键,气血郁滞为肿瘤病机的主要特点,故以"调神解郁"思想为指导,创立乳癌汤,配伍活血、祛湿、化痰、泻火、消食、散结等治法,治疗乳腺肿瘤,取得满意疗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肿瘤发展,延长生存期。文章简要介绍其运用"调神解郁"法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理论基础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介绍"调神、温经、通督"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析指出该疗法的三大特点及优势:重视"调神止痛",提出"以神调神"观点,强调"以神调神"与"以针调神"相结合;强调选穴精当,针刺"气至病所",提出"动静结合"、"宜静亦动"观点;针刺、艾灸、推拿手法三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李心沁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焦虑症经验.李教授认为素体阳虚为本病发病基础,脾胃虚弱、神失所养、气机失衡乃病机关键所在,病位在心、肝、脾,继而提出"阳为神之母,神为阳之用""阳不足则鬼神扰之""治疗当以脾为重"等理论;治疗上遵循扶阳健脾、理气调神的治则,采用针刺调气、安神,运用中药从阳入手,以扶阳之弱、开阳之路、益阳之源,并配合隔药灸脐、督灸等方法综合治疗焦虑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前葡萄膜炎又称虹膜睫状体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眼病,本病属中医"瞳神紧小""瞳神焦小""瞳神缩小""瞳神细小"等范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杜武勋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缺血性心脏病的经验.杜教授认为"气-形-神"与疾病密切相关,五脏六腑,非气不生,神静则宁,气郁则乱.其指出围绝经期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根于脾肾,变于肝",气机失调、冲任亏虚是其主要病机,故以平衡气之升降出入、滋补肝肾冲任之亏虚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治则,用药遵循《内经》"木郁达之""虚者补之"的要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