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灵芝改善睡眠保健功能的效果。方法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提高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和缩短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观察灵芝提取物对睡眠的作用。结果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灵芝提取物30 d,对照组及3个剂量组在给予灵芝提取物60 min内,均未发现有直接睡眠现象。与0 mL/kg体质量组比较,灵芝提取物在45.0 mL/kg体质量组能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P<0.01)、提高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小鼠入睡发生率(P<0.05)、缩短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P<0.05)。灵芝提取物对小鼠体质量增长无不良影响。结论灵芝提取物具有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
徐晔  刘涛 《北方药学》2012,9(7):2-3
目的:对未经炮制的广枣干燥成熟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酚酸类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对广枣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提取、确认、分离和成分分析,以期确定其有机酸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①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②槲皮素(Quercetin);③没食子酸(Gallicacid);④芦丁(Rutin);⑤柠檬酸(Citricacid)。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改善小鼠睡眠的影响.方法 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来测定动物睡眠情况.结果 酸枣仁提取物中、高剂量组能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的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剂量效果更佳;可缩短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的入睡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中剂量效果更佳;且无直接睡眠作用.酸枣仁提取物对小鼠的体重增长无影响.结论 酸枣仁提取物具有改善小鼠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追踪分离牛奶菜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以体积分数70%乙醇回流提取,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牛奶菜根的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 (1)、α-香树脂醇 (2)、3β, 24-二羟基乌苏烷-12-烯 (3)、补骨脂素 (4)、β-胡萝卜苷 (5)、异香草酸 (6)、α-单棕榈精 (7)、亚油酸 (8)、二十四烷酸 (9)、十六烷醇 (10)。结论:化合物3、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通过柱色谱技术,从积雪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三萜苷类化合物,运用多种波谱分析技术及化学水解法,确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积雪草苷C、chebuloside Ⅱ、centellasaponin A和积雪草苷.其中积雪草苷C为新的熊果烷型三萜苷类化合物,chebuloside Ⅱ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药物》2011,30(4):34-37
目的首次对沙蜇的核苷类成分进行比较全面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为沙蜇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鲜沙蜇的甲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级萃取;再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制备层析等分离技术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GC-MS、ESIMS、NMR等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蜇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单体:胸腺嘧啶(1)、2’-甲氧基尿嘧啶核苷(2)、尿嘧啶(3)、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4)、2’-脱氧尿嘧啶核苷(5)、尿嘧啶核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沙蜇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19):2639-2641
目的:提取、分离油橄榄叶中的三萜类成分并进行结构鉴定,为油橄榄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油橄榄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洗脱、柱层析、重结晶,并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橄榄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素、高根二醇、2α,3β-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化合物3)、齐墩果酸、Camaldulenic acid(化合物5)、3α-山楂酸。其中,化合物3和化合物5首次从油橄榄叶中分离得到。结论:本研究为油橄榄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蹄莲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分离并鉴定马蹄莲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将碱性提取物用中性氧化铝、硅胶柱色谱和HPLC色谱等技术,分离得到活性成分,它的化学结构通过UV、IR、MS、1H NMR和13C NMR波谱分析确证。结果与结论:从马蹄莲碱性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抗菌活性化合物为六亚甲基四胺,该化合物系首次从马蹄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呼吸内科睡眠中心多导睡眠监测中降低多导睡眠监测的失败应用效果。方法:科内10人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多导睡眠监测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并将改进前后多导睡眠监测失败率行比较。结果:多导睡眠监测的失败率从开展活动前12.02%下降至活动后的2.88%,超出了预期目标。护士睡眠监测理论知识、操作考核合格率分别由70%、81%提高至98%、100%。此外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多导睡眠监测的失败率,提高圈员品质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九头狮子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聚酰胺柱色普分离,以波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九头狮子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β-ergosterol)、琥珀酸(succinicacid)、芝麻素(sesamine)、汉黄芩素(wogonin)、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头狮子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藏药甘青青兰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 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甘青青兰的超临界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正三十三烷烃(3)、白桦酯醇(4)、3β,20α-二羟基乌苏烷-21(22)-烯-28-酸(5)。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从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ize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新的三萜皂苷foliathea- saponinⅠ~Ⅴ(1~5),并研究了它们对β-己糖胺酶在RBL-2H3细胞中释放的抑制作用。茶叶用甲醇回流提取3次,减压蒸干溶剂,取部分提取物用醋酸乙酯-水萃取,水相再用正丁醇提取,正丁醇溶部位经多种柱色谱法分离和精制,得到化合物1~5,均为无色细小结晶。化合物1 mp  相似文献   

13.
茵陈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红  宋洋  肖艳  张玉玺  姚晓颖  杨娇 《中国药房》2011,(11):1020-1022
目的:分离、鉴定茵陈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茵陈提取物,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分离出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茵陈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香豆素(1)、5,7-二甲氧基香豆素(2)、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3)、7,8-二羟基香豆素(4)、槲皮素(5)、山柰酚(6)、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7)、咖啡酸(8)。化合物1~4、7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茵陈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尖叶下珠Phyllanthus acuminatus Vahl中已分出一系列有抗肿瘤活性的甙类成分,其中叶下珠甙(phyllanthoside)在美国进行1期临床。并已有合成路线发表。在本文中用-种新的提取分离方法。即将干燥根的二氯甲烷提取物经Sephadex LH-20柱洗脱。并用高速逆流分布法(HSCCD)纯比得到较高产率(0.2%)的叶下珠甙。从此植物的甲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黔产苎麻根中有机酸类的化学成分,并对各化学成分进行活性评估。方法苎麻根用95%乙醇提取后,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并对所得各化学成分进行纯化,通过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单体化学结构,对各成分通过清除2,2-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作用实验,确定各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和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原儿茶酸、焦性没食子酸、5-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及咖啡酸。各成分通过抗氧化活性部位筛选,IC50值分别为32,57,38,54,39,76,58μg·m L-1。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这7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 ,国内对精神分裂症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 ,PSG)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 ,本文综述了近 10余年来人工和计算机辅助下多导睡眠图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睡眠研究的进展及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多导睡眠图的影响 ,以期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 经典PSG的研究Keshavan等[1] 综述了 2 0世纪 70、80年代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睡眠研究结果 ,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睡眠有以下特点 :①睡眠进程紊乱 ,睡眠潜伏期延长 ,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多 ,睡眠呈片断化 ,睡眠效率及维持率均下降 ;②睡眠结构损害 ,慢波睡眠 (SWS) ,尤其是Ⅳ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鉴定鸡冠花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20柱色谱、重结晶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提取分离鸡冠花子的化学成分,用UV、IR、EI-MS、ES-MS、1H-NMR、13 C-NMR、HMQC及HMBC等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鸡冠花子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对羟基苯甲醛(2)、齐墩果酸(3);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igmast-5-en-3-ol,oleate(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胡萝卜苷(6)、芹菜素(7)、木樨草素(8)、鸡冠花苷(9)。结论:化合物4~6首次从鸡冠花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毛榛叶有效成分的检测,探索提取分离毛榛叶中黄酮的方法.方法:采用水、醇、石油醚提取有效成分,并通过纸色谱法、试管试验法、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测.以工业乙醇为溶剂对毛榛叶进行超声波提取,提取物回收溶剂后进行梯度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结果:毛榛叶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黄酮、糖苷、皂苷、鞣质、多酚等成分,并得到2个黄酮化合物.结论:毛榛叶是一种含有多种药用成分的可持续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楮头红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楮头红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60%乙醇浸泡提取楮头红,系统溶剂萃取楮头红乙醇提取物,并用硅胶、SephadexLH-20和ODS等柱色谱方法分离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再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核磁共振光谱和电喷雾质谱数据与相关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楮头红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山柰酚(3)、槲皮素(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和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楮头红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女贞子中环烯醚萜总苷的提取工艺.方法:经正交试验方法考察比较,采用乙醇冷浸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女贞子中环烯醚萜总苷.结果:提取物中环烯醚萜总苷的含量可达66.67%.结论:用该优化的提取工艺可从女贞子中得到具有较高含量的环烯醚萜总苷提取物,为工业化生产和女贞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