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5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5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涉及中药制剂20种.在55例不良反应中,主要为变态反应,占74.5%(41/55),其他类型反应占25.5%(14/55);由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8.2%.结论:中药制剂也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其中静脉给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大,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了解中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旨在关注用药安全.方法对84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84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涉及中药品种有19种.药物不良反应按系统分,其中变态反应占84.52%.所有不良反应均由静脉给药引起.结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液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了解中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旨在关注用药安全.方法对84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84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涉及中药品种有19种.药物不良反应按系统分,其中变态反应占84.52%.所有不良反应均由静脉给药引起.结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液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72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临床报告的163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引发药物、严重程度、损伤类型、主要表现、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6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72例,占全部报告的44.17%,严重程度4例,涉及5个器官/系统、12个品种药物.结论:对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6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2007年本院各科上报的139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ADR(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其特点.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ADR主要原因.本组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64例,占46.04%.ADR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人19例,占29.69%.ADR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药品依次为喜炎平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血塞通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69  
目的探讨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为临床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的14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几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上升,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较广,其中以注射剂居多.结论中药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加,发生原因各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260例中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对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为临床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 1 998~2 0 0 2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2 60例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结果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涉及的品种较广 ,ADR发生率以注射剂最多(占 60 .4% ) ,过敏反应最为常见 (占 5 2 .7% )。结论 :加强中药ADR的宣传 ,合理使用中药 ,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为临床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对309例中药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309例ADR几乎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1.17%);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中药制剂以新的ADR较多.结论 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2007年上报的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ADR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近30%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注射剂引起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口服制剂;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为63例,占50.4%,中药注射剂46例,占36.8%.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293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中国中药杂志》1996-2002年7年间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个案293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变态反应为主,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主要是:口服给药(占45.73%)、注射给药(占45.39%)及其他(占8.88%),大多为首次用药引起。293例中有17例致过敏性休克,5例死亡。结论大多数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过大、自服误服、过敏体质等因素有关,尤其对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功能性病变患者要谨慎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以中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中1998-2011年国内所有文献,查阅中药致不良反应文献的原文,并进行分析.结果 15种常用活血化瘀基本中药引起的12类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共计203例,其中累及系统主要为泌尿系统62例,呼吸系统47例,皮肤症状27例,急性中毒13例和循环系统12例.引起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为斑蝥(6种)、水蛭、丹参、马钱子(各5种),当归、川芎、乳香、三七(各3种).年龄越大,活血化瘀中草药不良反应构成比越高.女性活血化瘀中草药不良反应构成比较男性高.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分类繁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应引起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药注射剂出现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为36例,分别是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刁莎  许石钟 《抗感染药学》2021,18(3):419-421
目的:分析4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的特点及其安全性用药建议.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上报的4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147例病历报告,比较其不同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用药建议.结果:14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丹红注射液占33.33%,注射用血塞通占27.21%,舒血宁注射液占21.77%,痰热清注射液占17.69%;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皮疹、寒战、皮肤瘙瘁、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中涉及全身性损害(51.70%)、皮肤及附件系统(21.09%)、消化系统(6.80%)、循环系统(4.76%)、神经系统(4.08%)、呼吸系统(3.40%)、泌尿系统(3.40%)、用药部位(2.72%)和其他部位(2.04%);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占68.71%,患者耐受性差占19.73%,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占8.16%,治疗前未进行肝肾检查占2.04%,治疗前未询问过敏史占1.36%.结论:中药注射液因成分复杂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且易累及其他系统,且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复杂性,临床应高度重视,谨慎使用,并根据中药注射液的用药特点,合理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刁莎  许石钟 《抗感染药学》2021,18(3):419-421
目的:分析4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的特点及其安全性用药建议.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上报的4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147例病历报告,比较其不同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用药建议.结果:14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丹红注射液占33.33%,注射用血塞通占27.21%,舒血宁注射液占21.77%,痰热清注射液占17.69%;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皮疹、寒战、皮肤瘙瘁、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中涉及全身性损害(51.70%)、皮肤及附件系统(21.09%)、消化系统(6.80%)、循环系统(4.76%)、神经系统(4.08%)、呼吸系统(3.40%)、泌尿系统(3.40%)、用药部位(2.72%)和其他部位(2.04%);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占68.71%,患者耐受性差占19.73%,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占8.16%,治疗前未进行肝肾检查占2.04%,治疗前未询问过敏史占1.36%.结论:中药注射液因成分复杂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且易累及其他系统,且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复杂性,临床应高度重视,谨慎使用,并根据中药注射液的用药特点,合理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刁莎  许石钟 《抗感染药学》2021,18(3):419-421
目的:分析4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的特点及其安全性用药建议.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上报的4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147例病历报告,比较其不同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用药建议.结果:14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丹红注射液占33.33%,注射用血塞通占27.21%,舒血宁注射液占21.77%,痰热清注射液占17.69%;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皮疹、寒战、皮肤瘙瘁、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中涉及全身性损害(51.70%)、皮肤及附件系统(21.09%)、消化系统(6.80%)、循环系统(4.76%)、神经系统(4.08%)、呼吸系统(3.40%)、泌尿系统(3.40%)、用药部位(2.72%)和其他部位(2.04%);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占68.71%,患者耐受性差占19.73%,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占8.16%,治疗前未进行肝肾检查占2.04%,治疗前未询问过敏史占1.36%.结论:中药注射液因成分复杂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且易累及其他系统,且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复杂性,临床应高度重视,谨慎使用,并根据中药注射液的用药特点,合理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中的发生情况,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安全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临床发生的90例中药严重、新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药严重不良反应91.55%以上发生在静脉给药,中药注射液ADR多数发生在静脉给药10分钟内;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3.16%发生在口服制剂.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有相关性.口服中药制剂安全信息尚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刁莎  许石钟 《抗感染药学》2021,18(3):419-421
目的:分析4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的特点及其安全性用药建议.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上报的4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147例病历报告,比较其不同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用药建议.结果:14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丹红注射液占33.33%,注射用血塞通占27.21%,舒血宁注射液占21.77%,痰热清注射液占17.69%;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皮疹、寒战、皮肤瘙瘁、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中涉及全身性损害(51.70%)、皮肤及附件系统(21.09%)、消化系统(6.80%)、循环系统(4.76%)、神经系统(4.08%)、呼吸系统(3.40%)、泌尿系统(3.40%)、用药部位(2.72%)和其他部位(2.04%);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占68.71%,患者耐受性差占19.73%,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占8.16%,治疗前未进行肝肾检查占2.04%,治疗前未询问过敏史占1.36%.结论:中药注射液因成分复杂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且易累及其他系统,且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复杂性,临床应高度重视,谨慎使用,并根据中药注射液的用药特点,合理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刁莎  许石钟 《抗感染药学》2021,18(3):419-421
目的:分析4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的特点及其安全性用药建议.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上报的4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147例病历报告,比较其不同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用药建议.结果:14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丹红注射液占33.33%,注射用血塞通占27.21%,舒血宁注射液占21.77%,痰热清注射液占17.69%;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皮疹、寒战、皮肤瘙瘁、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中涉及全身性损害(51.70%)、皮肤及附件系统(21.09%)、消化系统(6.80%)、循环系统(4.76%)、神经系统(4.08%)、呼吸系统(3.40%)、泌尿系统(3.40%)、用药部位(2.72%)和其他部位(2.04%);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占68.71%,患者耐受性差占19.73%,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占8.16%,治疗前未进行肝肾检查占2.04%,治疗前未询问过敏史占1.36%.结论:中药注射液因成分复杂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且易累及其他系统,且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复杂性,临床应高度重视,谨慎使用,并根据中药注射液的用药特点,合理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松 《北方药学》2018,(3):189-190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集的91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男性461例,女性450例,男女之比为1.24:1;静脉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共775例,占85.0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465例,占39.51%;中药制剂415例占35.26%,位居第二;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多见,占53.46%;ADR报告分类多为一般,893例占98.02%;已知严重和新的严重不良反应18例,占1.98%.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引起ADR所占比例基本相同,说明抗菌药物仍是主要引起ADR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有增长的态势,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等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升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20.
1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分析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西苑医院记录的171例不良反应病例情况.结果 17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中药注射剂71例(20种),占41.5%;抗生素典56例(19种),占5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46例,占85.38%.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及抗生素,特别是静脉给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注射剂、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用药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