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症状肾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105例肾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按无症状肾癌组(61例)和有症状肾癌组(4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症状肾癌组与有症状肾癌组相比较,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理组织类型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肾癌组肿瘤直径较小,病理分级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肾癌组T3和T4期肿瘤的构成低于有症状肾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肾癌以无症状肾癌为主,其多为低分期、低分级,健康体检可较早发现肿瘤。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7例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了比较,较详细地阐述了行膀胱部分切除的病例。术后又能采取综合治疗,是取得满意疗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强调了对无症状性血尿患者,详细检查排除膀胱肿瘤是非常必要的。在泌尿系统肿瘤中,膀胱癌的发病率最高,占各种恶性肿瘤的1.25%。早期临床上没有特殊症状,常以间歇性无症状性血尿来就诊,且不经治疗可以自行停止。但若能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了2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部分病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男性16例,女性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和尿路刺激症状,随访部分病例未见术后复发;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肿瘤组织CK20阴性,P53和Ki67呈低表达,部分病例P53阳性。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少见的,预后良好的肿瘤。主要鉴别是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和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2年12月至2009年12月这七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膀胱肿瘤患者病例9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MMC)进行灌注化疗,B组患者采用塞替哌(T S P a)进行灌注化疗,C组患者采用吡柔比星(T H P)进行灌注化疗,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做以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比较明显,A组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症状,复发率为10%;B组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症状,复发率为16.7%;C组患者有2例出现复发症状,复发率为6.7%.三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为11.1%,有两例经病理研究结果显示为恶性肿瘤.结论 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国军 《中外医疗》2011,30(29):45-45
目的探讨膀胱恶性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膀胱恶性非上皮性肿瘤患者48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与膀胱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结果对良性肿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均恢复良好;膀胱恶性非上皮性肿瘤行膀胱全切除术,术后行放疗或加化疗等措施,2例因转移仅做部分切除,6个月后死亡。结论膀胱恶性非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类型较为复杂,对其进行镜下活检可对病情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应结合其病理特点辅助放化疗,可对病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4年我院收治的5例非上皮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膀胱非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主要辅助检查为B超、CT、膀胱镜检查及镜下活检。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6~45岁。经术后病理检查,恶性肿瘤4例,分别为膀胱横纹肌肉瘤2例、膀胱小细胞癌1例、膀胱平滑肌肉瘤1例;良性1例为膀胱嗜铬细胞瘤。5例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8个月死亡,其余4例现随访均存活。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率低。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良性肿瘤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广泛切除,结合其病理特点辅助放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孟尚文 《吉林医学》2012,(27):5964-5965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膀胱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明确诊断的19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临床上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被认为是膀胱肿瘤的最典型症状。结论:肉眼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膀胱肿瘤的大小、多少、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不见得成正比,不能用肉眼血尿的严重程度估计膀胱肿瘤的病期。  相似文献   

8.
王飞  岑松  康新立  王为服  钟江  符厚圣 《海南医学》2012,23(10):107-108
目的探讨膀胱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与治疗的1例膀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膀胱海绵状血管瘤。恢复良好,痊愈出院,随访两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血管瘤临床极其罕见,预后良好,因其症状多不典型,临床上极易漏诊,需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膀胱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与治疗的1例膀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膀胱海绵状血管瘤.恢复良好,痊愈出院,随访两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膀胱血管瘤临床极其罕见,预后良好,因其症状多不典型,临床上极易漏诊,需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肾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及一附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临床资料较完整184例新发维吾尔族肾癌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维吾尔族肾癌患者以左侧为主(56.7%).肾癌患者中无症状者所占比例为20.0%.T1a所占比例约为50.1%;肾癌患者中T1b肿瘤占到了70.8%.主要的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结论 维吾尔族肾癌患者有症状者明显多于无症状者,肿瘤的病理分期较高,提示可能与维吾尔族人群的健康体检意识不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偶发性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年来收治的 93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 176例同期治疗的非偶发性肾癌进行对比。结果 偶发性肾癌组和非偶发肾癌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单双侧和病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偶发性肾癌的病理分期明显低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 ,术后 3年 (83 6 % )和 5年 (6 8 6 % )生存率高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结论 偶发性肾癌是肾癌未出现临床表现的一发展阶段 ,并非肾癌的另一类型。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此类型的病理分期低、瘤体小 ,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汪芬  邱明  伍建平 《海南医学》2014,25(6):904-906
目的探讨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10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分为偶发前列腺癌组23例和非偶发前列腺癌组84例,并将两组进行对比。结果偶发前列腺癌组与非偶发前列腺癌组相比较,患者年龄、病理组织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指诊前列腺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前列腺癌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病理分级、病理分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偶发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低,具有病理分级及分期低的特点,充分取材及有效病理检查有助于偶发前列腺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偶发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136例肾癌,对其中43例偶发肾癌进行临床分析并与非偶发癌比较。结果:偶发癌组大多分期分级低,5年生存率(71.43%)高于非偶发组(41.30%)(P<0.05)。结论:B超是健康普查发现偶发肾癌的最实用有效的检查。根治性肾切除仍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偶发肾癌的认识,对肾癌的早期诊治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偶发性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偶发性膀胱癌的诊治水平,总结偶发性膀胱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偶发性膀胱癌的诊断方法,其中B超体检发现14周,因镜下血尿发现5例,因前列腺增生症发现6例。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偶发癌均为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20例术后随访1-5年,均生存。1例复发,复发率为4%。结论:B超体检和尿常规检查是早期发现无症状人群膀胱癌的主要方法,简便无创。偶发性膀胱癌及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We aimed to retrospectively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microcarcinoma in thyroidectomy specimens from a Greek population and the role of histopathology in determining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METHODS: We used histopathological reports of thyroidectomies performed in a Greek general district hospital. The samples consisted of 191 thyroidectomies performed between January 1997 and July 2001. The female:male ratio was approximately 2:1 and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327 weeks. RESULTS: There were 29 microcarcinomas (15.2 percent) with a female:male ratio of 6:1. The prevalence rate in cases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to cases with other benign thyroid pathology (26.8 percent versus 11.9 percent, p-value equals 0.02). Eight microcarcinomas (27.6 percent) were multifocal. The histological type was that of papillary tumour in ten cases (34.5 percent) and follicular in 18 cases (62.1 percent). There were no deaths, recurrences or metastase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idental microcarcinomas are low-risk tumours that do not require routine further intervention. The latter may be necessary for tumours with poor differentiation or for non-incidental microcarcinoma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56例,其中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排尿困难.诊断依据B超、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肿瘤位于膀胱5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全膀胱切除术1例.肿瘤位于尿道3例,行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电切术2例,尿道外口肿瘤切除术1例.14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予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结果 病理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1例,非典型性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例,混合性肿瘤(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移行细胞癌)8例;尿道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45例随访1个月-11年,平均5.5年,3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TURBT.结论 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容易误诊,需术后病理检查确诊;TUR是标准治疗方法;大部分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但特殊病理类型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需按移行细胞癌处理,进行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汽化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以来,应用汽化电极对44例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结果TVBT出血少、视野清晰、去除肿瘤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可多次重复,且能降低膀胱穿孔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论经尿道电汽化治疗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针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组(针状电极组63例)和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组(激光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病例,无膀胱穿孔病例。所有病例病理均可满足病理分期要求,其中Ta期31例,T1期82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77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4±5.8)个月。针状电极组肿瘤复发6例(9.5%,6/63),激光组复发7例(14%,7/50),两组均无病理分期进展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等严重合并症,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与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XY  Xia TL  He Q  Li W  Wang JH  Su JW  Li J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32-2634
目的探讨目前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病理特点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诊治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间所有术前未诊断前列腺癌的全部前列腺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并对其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结果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间1483例前列腺标本中共检出前列腺偶发癌53例,其发病率为3.6%;病理分级为Gleason评分2(1+1)到9(4+5);体积为0.18mm^3到1440.00mm^3。其中体积小于0.5cm^3的无意义癌47例(占88.7%);体积大于0.5cm^3的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6例(占11.3%)。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仅见于TURP标本中。TURP标本中20%的偶发癌为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偶发癌主要分布于前列腺移行区及中央区,其病理分级为Gleason评分3+4(2例),4+2(1例)及4+5(3例),肿瘤呈弥漫性分布,术前临床特点均为触诊和/或影象学检查(-),血PSA升高,穿刺(-)。结论现阶段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3.6%,比20世纪80年代略有下降。前列腺偶发癌中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占11.3%。导致这些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术前未被临床诊断的原因与肿瘤的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80 min,平均30 min。6例侧壁肿瘤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采用小功率、间断放电点切及凝切法,辅以静脉麻醉配合短效肌松药,顺利完成手术。5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中无膀胱穿孔、输尿管口狭窄,出血较少,不需输血。术后无尿路感染及继发性膀胱破裂等并发症。24 h内即完成首次丝裂霉素20 mg或表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所有病例随访0.6~9年,有14例复发,发率为17.9%,12例再次行TURBT,2例作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改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未遗留其他并发症。结论 TURBT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等优点,是治疗表浅膀胱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