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涵洞内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分析涵洞内环境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及影响因素 ,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涵洞内外空气中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为检测项目 ,探讨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增高的原因 ,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加以统计分析。〔结果〕水库涵洞在夏秋季放水运行状态下 ,氧含量下降到 7.8% (比涵洞外降了 1.64倍 ) ,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浓度分别增高至 0 .95 8%和 11.5mg/m3(增高 2 7倍和 114倍 ) ,其浓度的降、升变化与洞内距离密切相关 ,拟合指数 (R2 ) :O2 、CO2 、H2 S分别为 0 .9819、0 .9942、0 .92 95 ;并指出环境温度和水是影响洞内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涵洞内在夏秋季放水状态下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较高 ,极易发生危害事故 ,需采取通风等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起桩井下急性中毒事故,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现场采样并作定性定量分析,样品检测结果H2S呈强阳性,H2S最高浓度为28.65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87倍;CS2最高浓度为15.26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0.53倍:CO、CO2未检出。事故原因是由于H2S和CS2混合气体中毒造成,以H2S为主。  相似文献   

3.
2001年5月2日,广州市某镇发生一起7人落入农用井意外死亡事件,我们接报后,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在事故井内5.5 m深处所监测的结果,CO2含量为1.12%,CO含量为0.001 36%,氧含量为20.4%,H2S和甲烷未检出.但现场已被消防队员用发电机吹风破坏.结果不能反映当时实际情况.为了解当地井中的空气状况,以查明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在事发的第二天,再次对事故井及附近类似农用井、工业区内工业生活混合用水井、居民区内生活用水井中空气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江阴市某拆船厂作业工人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碳(CO2)中毒情况。方法按照有关工作规范现场采集一氧化碳(CO)、CO2、硫化氢气体(H2S)及含氧量的空气样本。结果采集点空气中氧气含量14%,明显低于正常空气含氧量21%;CO2含量为131 332 mg/m3,远超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标准。结论定期监测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对CO2和氮气的消防钢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健全操作规程,加强防患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型合成氨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综合分析目前我省合成氨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情。方法选择三个小型合成氨生产厂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检测三个合成氨生产厂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个企业主要作业场所粉尘浓度(TWA,mg/m3)达标率(%)分别为46.7、66.7、66.6;H2S、S02、NH3的达标率(%)为88.2、98.1、100;CO的达标率(%)分别为76、7±5、94.4;三个厂输煤作业面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小于10%。煤气发生炉作业面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大于10%。调阅三个厂近3-5年的作业人员健康监护资料,没有新增职业病患者。结论输煤工序和煤气发生炉工作场所是职业危害较严重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中毒事件发生的经过及原因,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方法]通过询问及现场空气检测分析。[结果]井内空气氧(O2)含量极低,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浓度严重超标。[结论]3位中毒者主要因严重缺氧、吸入高浓度CO2和CO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7.
韦光毅  柳元  陈启玲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879-1880
目的分析柳州市某矿井下发生的一起中毒事故原因,为安监部门进行事故认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事故中毒3人,均死亡。事故现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5.4%,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浓度未超标,硫化氢和甲烷未检出。结论违返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是造成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应落实提出的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炼锡引发砷化氢中毒的原因及预防中毒的对策。方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及中毒原因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事故后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化氢浓度为0.032~0.043mg/m^3,最高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MAC0.03mg/m^3)0.83倍。经本市职业病防治所诊断为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结论炼锡生产过程存在砷化氢毒气的污染,尤其在潮湿环境下,极易引发砷化氢中毒。建议炼锡作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职业病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菜食品厂腌菜车间,因清洗腌制池而致使5名女工急性硫化氢(H2S)中毒。其中3人死亡、2名重度中毒者经高压氧等治疗痊愈出院.事故发生三天后进行现场H2S浓度测定,离池面10cm高度空气中2H:S浓度为20mmm(34rug/m’),地面上监测人员呼吸带H2S浓度为6ppm(10.21mg/m3),分别超过国家标准2.4倍和0.02倍,由此可见当时的浓度相当高。因工人作业时气温高(35℃),腌制池高温加速池中残液发酵分解产生高浓度H2S气体,工人清洗时不断搅动残液,使H2S气体大量溢出,造成急性中毒甚至“电击样”死亡.建议在实施监督管理时,应加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确定作业场所中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中粉尘、SO2、HCl、CO、H4N2、H2S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合格率为92.86%。结论该项目对粉尘、噪声、化学性有毒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均采取了防护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坑道装修施工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做好环境的改善与防护,维护官兵健康.方法 采用ppb RAEPGM-7240型光离子化气体检测仪检测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4150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析仪检测SO2、NO2浓度,INTERSCAN 4160型甲醛分析仪检测HCHO浓度,FJ-620型环境X、γ剂量率仪探测γ辐射剂量率,美国产1023型、1027型氡连续检测仪、国产快速氡检测仪,直接测量氡气浓度.结果 A区坑道内TVOC、CO2是主要污染物,平均值分别超过国家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标准3.92倍和1.67倍.B区坑道内CO2、TVOC是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超标1.62倍和1倍.C区CO2是污染物,平均浓度值超标2.09倍.监测的11项空气质量要素,各区均有2个环境要素超标,占18.18%.表明装修施工期间的空气质量基本上属于轻度污染状态.结论 ①深化对坑道装修施工中卫生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②把好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选用关,预防和控制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环境污染.③施工人员应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④提倡湿法作业,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中的锌。[方法]以琼脂为悬浮剂,将粉碎、过筛的怀地黄样品均匀、稳定地悬浮于琼脂溶胶中,直接喷入空气。乙炔火焰中,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结果]用该法测定怀地黄样品中的锌,与湿法对照,准确度、精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浮液进样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便捷准确地测定怀地黄样品中的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火电发电厂职业危害程度和特点,为该行业的职业病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4家火电发电厂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粉尘和噪声污染是火电发电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氨和工频电场存在超标现象,空气中NO_X、CO、SO_2、H_2S、HCl、肼(H_4N_2)等浓度和微波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职业健康检查高仟伏胸部X线摄片合格率为98.1%,纯音听力测试合格率为73.3%。[结论]作业工人身体健康可能已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损伤,对超标作业点需加强治理,并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4.
槲皮素对氧化应激大鼠肝细胞代谢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氧化应激大鼠肝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用无血清培养液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以H2O2诱导氧化应激。培养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用培养液培养)、槲皮素组(以20μmol/L槲皮素处理肝细胞24h)、H2O2组(以8.8mmol/LH2O2作用6h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槲皮素+H2O2组(先用20μmol/L槲皮素预处理24h后,再用8.8mmol/LH2O2诱导氧化应激)4组。实验结束后,收集各组培养液,离心,以核磁共振谱仪检测培养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最显著的变化包括:(1)槲皮素和槲皮素+H2O2组二甲胺含量增加;(2)H2O2、槲皮素和槲皮素+H2O2组乙酸含量增加,丙酮酸含量减少。其次的变化包括:(1)槲皮素组乳酸减少,谷胺酰胺增加;(2)H2O2组乳酸、牛磺酸增加,组氨酸减少;(3)槲皮素+H2O2组乳酸、牛磺酸和谷胺酰胺增加,组氨酸减少。结论槲皮素可通过加速糖酵解、促进脂肪酸氧化供能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对某些含氮化合物的代谢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黑加仑提取物对过氧化氢所致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过氧化氢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并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黑加仑提取物对过氧化氢对内皮细胞ECV-304凋亡的影响。结果黑加仑提取物各剂量都能显著提高H2O2损伤内皮细胞的存活率(P<0.05);显著抑制H2O2损伤引起内皮细胞的LDH和ET的释放(P<0.05);显著减少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MDA的生成(P<0.05);增加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NO和PGI2水平(P<0.05)。黑加仑提取物的各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模型组(P<0.05)。结论黑加仑提取物对过氧化氢损伤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具有保护作用;黑加仑提取物可降低H2O2诱导的ECV-304凋亡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以达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宿主动物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宿主动物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控制O157:H7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法(IMS)对安徽省3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粪便标本进行0157:H7的分离培养,并用多重引物PCR方法(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采集宿主动物粪便标本5 560份,检出O157:H737株,阳性率为0.7%,其中牛的阳性率最高,为1.1%。106株O157:H7菌株经过毒力基因测定,65.1%的菌株携带SLT、hly基因。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家禽家畜的带菌正相关(R=0.87,P=0.01)。结论安徽省宿主动物中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且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提示要加强对宿主动物进行O157:H7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CD20单抗美罗华(R)对X射线所致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关系。方法 Raji细胞与低浓度H2O2或美罗华(终浓度20mg/L)孵育24h后,给予X射线照射;Raji细胞经美罗华联合不同浓度H2O2处理,常规培养48h,采用SRB法检测细胞存活,AO/EB双染观察细胞凋亡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 联合美罗华后,Raji细胞对X射线诱导的细胞死亡分数明显提高,美罗华+照射组和照射组的ID50分别为2.80 Gy、5.08 Gy;20μM或40μM的低剂量H2O2也可以提高Raji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并呈现浓度依赖性。与单照射组相比较,美罗华+照射组在处理后24h,出现明显细胞凋亡,可被抗氧化剂NAC部分抑制。美罗华联合照射组ROS产生明显高于单照射组,同时,美罗华可增加Raji细胞对不同浓度H2O2所致氧胁迫的敏感性,表现为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增加。结论 美罗华可以增加耐辐射的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ROS作为细胞内外重要的信号分子,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找出关键控制点,分析项目现有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对现有防护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硫酸、盐酸、砷化氢和氢氧化钠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在采取了一定的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发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镉、锌体外染毒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胞内镉离子含量及自由基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镉遗传毒性的机制。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光谱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CdCh,终浓度分别为1,2,4,8μmol/L及1,5,10μmol/L)单独或与生理浓度氯化锌(ZnCl2,10μmol/L)同时染毒对细胞内Cd^2+、Zn^2+含量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CdCl2染毒浓度的增加,细胞内Cd^2+及H2O2含量均增加,且均呈现出浓度一效应关系。同时给予ZnCl2可使细胞内Cd^2+及H2O2含量降低,与对应的镉单独染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CdCl2可通过镉直接毒性作用及通过自由基的间接毒性作用而发挥其毒性效应,锌可以从这两方面的机制拮抗镉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低浓度铅环境中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2008年4月以某企业在低浓度铅环境中工作1年以上的人员为接触对象,以同一企业中不接触铅的人员为对照,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146人,其中接触铅组88人,对照组58人。铅接触组男性尿铅异常检出率为18.46%,女性为43.48%,女性高于男性。接触组与对照组实验室检查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人员在低浓度铅环境中作业,在加强防护的情况下,健康状况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